高考评价体系“强调试题命制的情境化设计,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在现实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1]。具体到语文学科,“高考语文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任务”[2]。具体到写作命题,不以限制为目的,而以启发为旨归,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人生,聚焦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记叙文写作在引导学生注重自我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强化自己对自身成长的正确认知和理性思考,彰显自己独特个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高中学段学生能力发展特点来看,从小学到初中阶段都在进行系统性的记叙文写作练习,记叙文理应成为高中生最熟悉最拿手的写作文体,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缺乏从现实生活中选材的感受力和敏锐性,不能充分挖掘身边的素材,甚至不能写出合乎规范的记叙文。然而记叙文写作相对其他文体的写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专家刘锡庆所说:“以‘叙’和‘论’而言,应先‘叙’后‘论’,在高中时才可‘叙论并举’。因为‘叙’实为‘作文之本’,而‘本’固才能‘枝’荣。”[3]刘教授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记叙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改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迫在眉睫。
一、链接高考
毋庸置疑,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在体裁上倾向议论文;但我们也发现,高考写作文体的要求越来越呈现相对的开放性。大部分自主命题省市不对诗歌以外的体裁设限。北京卷连续多年设置两个大作文题,其中一篇明确为记叙文文体。
以下展示2015年以来的全国卷Ⅰ和北京卷高考作文,以及2020年所有高考作文。
(续表)
的确,在考场上,选择议论文体的考生远远多于选择记叙文体的考生。以近年的北京卷为例,大作文选择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考生比例约为7∶1。但记叙文写得出彩的考生亦有可能出奇制胜,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如,2008年全国卷Ⅲ“好奇心”,考生对奶奶在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相隔几分钟就要喊上一句“老头子”言行产生好奇,进而发现了“世间最美丽的风景”,文章叙写的是日常生活,却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此文也成为2008年高考作文的拔尖之作。
高考作文命题兼顾了高考命题的立人导向和检测目的。命题内容,在时空切换中构建“我”在场的具体含义,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和人生引导,对内构建主体意识,对外强化社会责任。[4]如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天津卷“2020年的春天”“中国面孔”,浙江卷“个人人生坐标与家庭、社会之关系”,以上题目都没有设定文体要求,这些题目直面社会热点,反映了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考生完全可以通过记叙身边真实生活、学习顺利地开展写作活动;再如新高考Ⅱ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你走近___”主持词写作,不论考生写自己的家乡,还是自己行历过的地方,大多数考生凭借的还是自己生活经验完成该任务;全国卷Ⅲ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阐释“认识自我”这一宏大主题,明确了毕业前为高一新生写信这一特定情境,其实质也是与考生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这些题目虽有文体限制,但实际还是以记叙为基础的写作活动。
二、写好高考记叙文的基本路径
(一)定主旨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见解或中心思想。主旨制约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主旨不明,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定主旨应把握以下原则:要明确、深刻、健康;要反映社会时代风貌;要歌颂真、善、美,批判、摒弃假、恶、丑。
立德树人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总方向、总目标。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表示,高考作文命题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国家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如2020年上海卷,“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以记叙文文体角度思考:作为个体的我们在社会和时代的潮流中,发生了哪些让人觉得无能为力的事情?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是如何去做的?立意上需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不认可“无能为力”应该是我们提倡的态度,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因此所选故事的走向不可倾向消极逃避,而是要选择积极有为,这样入题才易得高分。与疫情相关的2020年新高考Ⅰ卷、天津卷,考生可以从对生活的观察写起,记述自己的经历,在记叙中体现思考和感悟,写出担当与智慧,应展现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凸显心怀天下。再如2020年江苏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论是感应、志趣还是意见都应表现为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必须表达积极的态度,抒发正能量。
(二)选好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取新鲜、典型的材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主题确定后,就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取舍。选好材应遵循以下标准:一是选材要围绕中心,以中心为依托,以真实为基础;二是选材要典型、新颖而生动,即所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甚至是具有独创性思维的代表性材料,包括选材角度及内容两个方面。
如2020年北京卷作文(2)题“一条信息”实际包含了无限的具体内容,这条信息的内容是无限的,这条信息出现的情境是无限的,与这条信息相关的事件也是无限的。联系现实,可以写亲人们发来的包含提醒居家防疫的拜年短信,也可以写疾控中心、社区推送的紧急通知,也可以是老师发来的复课通知……只要考生认真筛选,就可以从丰富的生活现象中摘取精彩点,在动态的发展轨迹中寻找启发点。如全国卷Ⅲ,虽然文体上是给学弟学妹写的一封信,但其表达方式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在书信体的限制下,从审视自我的角度对自己高中生活进行剖析,表达自己对成长过程的感悟与思考,还可以由一事一物触发自己的反省,也可以由回忆引发反思,对过往的人或事做甄别。总之,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以批判的思维思考未来,使自己和学弟学妹们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三)会表达
记叙文在行文中除了用好陈述性语句,交代事、人、物、情的有关情况外,更要用好描写性语句,使之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同时,恰当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聚焦式地对事、人、物、情的某一特征进行描摹抒写,也可以形成超凡出众的点睛之笔,使文章意蕴深刻。
如2015年北京卷作文(2)题“假如我与人民英雄过一天”作为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考生首先要思考:我为什么要写这位英雄?一想起或提起他(她),最先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什么形象?他(她)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最想突出什么性格?文章写出来,这个人物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感受?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再对外貌、语言、动作等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思索出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突出,给读者带来感悟,使读者受到启迪。2017年北京卷作文(2)题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作文题目引导考生展望共和国的辉煌,树立文化自信,设计“为共和国拍照”这样一个场景,主要考查考生合理的想象能力和描写能力等写作基本功。考生需要打通现实和未来,多在描写上下功夫,无论是一次聚会、一场比赛还是一处风景,都要综合运用场面、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手法,描绘场景,塑造人物,展开情节,才能更好地展现多年后中国的典型环境。
三、对点施策
(一)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能精彩,故事精彩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记叙文正如一部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才能引人入胜。
通常情况下,学生记叙文写得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无论是侧重写人的文章,还是侧重写事的文章,都少不了必要的情节。高明的作者常常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如何做到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常用的方法有:突转法、悬念法、巧合法、误会法、抑扬法、一波三折等。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切不可单纯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故作惊人之笔,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
(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写得有血有肉,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实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精准巧妙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在举手投足之间显现真性情;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常常收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效果;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
如现实人物无法满足主旨的需要,学生还可以借助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在现实的基础上再造人物,即将他人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搬到另外的人或一定场合上。如“我和我的朋友”这个题目,我们假设:你围绕要写的中心,只有两件事和要写的这位朋友有关,而另一则材料是“我”现实生活中与其他朋友经历的事,可以将后一件事移植到本文“我”和朋友身上,这样内容会丰富,中心更突出。(www.xing528.com)
(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的对象,既包括人物也包含事物、景物等等。
1.要通过事物展开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就是由相似特点的事物引发联想的心理活动。相似包括外形的相似,也包含其内在的神韵相似。如“那攀援在栅栏上的牵牛花分明是一支支小喇叭,挺立在日光里,吹奏着……”由牵牛花联想到小喇叭,这是取其形似;“在现实生活中,我常看到那些像树叶一样极为普通极为平凡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默默无闻地工作,毫无保留地奉献;他们要求于人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里由树叶联想到人的精神,这是取其神似。相似联想建立在观察思维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面对世间万物,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事物之间总有某种相似。
相似联想思维的过程:
相似联想,即看到谷粒就想到珍珠,看到草,看到默默无闻的人,找出一个最贴切的、最合适的相似点是相似联想的关键。
除相似联想外,还可以综合使用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发散联想等。相关联想,即睹物思人,看到礼物想起了某位同学;对比联想,即把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对比,如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发散联想,即围绕题目分散开来去想:想一件有关的事或景,想一个有关的人或物,想一个有关的情与理。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由一事想到其他事,可以沟通相关、相反的事物或情理,增添生活素材,丰富文章的内容。
2.要对景物进行细致描摹
在记叙文中适切地运用环境描写,往往起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文采不俗的效果。而且在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运用,也是非常灵活的,可以运用在开头和结尾,用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可以运用于文章的行文过程所有抒情的地方,用以衬托人物的心情;也可以成为行文线索,既在结构上起到了前后照应、结构紧凑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章中精彩的景物描写,可以极大地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四)抒一段真挚的感情
学生经常抱怨三点一线的生活太过平淡,其实只要善于挖掘身边素材中的感动点、价值点,我们的生活是不缺少感人的故事的。
1.具象载情
具体的物象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联想思维活动与联想物和谐地联结起来,将这一过程运用到文章中,就能收到自然、生动的效果。具体物象可以成为文章叙述或抒情的线索,将过去经历的生活、见闻和已知材料的回顾串联起来。表现方式通常为由物生想(或睹物思人),如:翻到一枚书签,想起了老师对你的谆谆教诲。具体物象也可以引发对过去经历的再现,如:当你在翻看某一本旧书,无意中发现了一片红叶,它使你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次秋游,那满山的红叶,同学们欢快的笑脸都在你脑海中浮现。这时的“红叶”变成欢乐回忆的载体,也会成为绝佳的开头——我的日记本里,珍藏着一片火红的枫叶。每当我打开日记本时,首先就是这片红得灼人的枫叶跃入眼帘,仿佛又把我带进了那片充满了鸟鸣声的森林……
2.虚实生情
艺术化的手法就是用文学性强的句段展示内容,事件清晰已经不再是写作的终极目标。记叙文是要以真实为基础,胡编乱造的文章是不感人的。但要把作文写得真挚动人,还要做到有的放矢,虚实相生。但作文材料的“虚”不意味着脱离对原始的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的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地进行加工。
3.细节显情
要将素材中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凸显出来,在具体写作中善于提炼出“煽情”点。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大量的思想。”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镜头,往往散发着耀眼的思想光芒。我们要勤于观察,善于发掘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却是有价值的题材,善于捕捉灵感,不让蕴含着深意的小镜头在指缝间溜走。考生应当深入生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力求看得和想得深一些,透过表面的生活现象,开掘出生活的内涵,得到蕴含在生活里的哲理,看到生活的诗。
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可以通过作文题引导学生检省自己的内心,考查学生的内在储备和生活体验,能引导学生将写作指向自己的内心。而我们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也要帮助学生打开天窗,让学生们在完成写作任务时,会因为一道作文题记住自己的青春,记住那个时代。因为有了这样的写作活动,才有了学生们的丰富的参与、深刻的思考,才让一个时代有了美好而明亮的光辉。
【注释】
[1]温红博,刘小莉.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考和谐”的几点思考[J].语文建设,2020(2).
[2]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
[3]刘锡庆.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1).
[4]胡家曙.“稳”中导向育人,“巧”中促进选材——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述评[J].语文教学通讯,2020(9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