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语文读写能力培养方法

高考语文读写能力培养方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点主要分布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这也引导师生在阅读鉴赏古代诗歌时要通观全局,综合辨析,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这一要求在近年高考试题中都有体现。依托课本举一反三,储备古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诗歌《苦笋》选择题。

高考语文读写能力培养方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点主要分布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为更好地发挥高考评价体系“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解决诗词鉴赏“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答题固化”等问题,本部分将以高考题为依托,从“诗歌鉴赏必备知识建构能力”“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探究与思辨能力”等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应的备考措施。

高考链接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

2018年、2019年浙江卷

一、聚焦高考 明确考点

2018—2020年高考古代诗歌主观题考点汇总

(续表)

结论:

鉴赏诗词我们要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鉴赏诗歌的形象,明晓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语言风格、意象和意境,把握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近三年高考诗歌无论主观题还是选择题,对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情感态度”的考查相对较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命题考查的创新性增强,综合程度明显提高,诗歌的章法结构、技法的相关理论成为新的考查点。这也引导师生在阅读鉴赏古代诗歌时要通观全局,综合辨析,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关键能力对点探究

(一)诗歌鉴赏必备知识建构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分值9分,这背后是对考生古典诗歌知识积累和诗歌鉴赏能力准确而严格的要求。“必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12]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基础性”的考查要求。这一要求在近年高考试题中都有体现。

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I《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选择题为例。

错误选项为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这道题目难度并不大,考查了学生对和诗的基础知识了解情况。如果掌握了和诗的标题特点,明确和诗是对原唱的附和,问题便迎刃而解;另外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见”字在古汉语中的用法,明确标题中“见寄”是寄信给我的意思,也能轻松选出答案;或者向我们高考必背篇目中类似标题借力,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上几点无论积累到哪一方面都能选出正确答案。

再如2018年浙江卷高考诗歌《送王昌龄》问答题:“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可能很多同学会对“点染”手法感到陌生,但是题干中提到的《雨霖铃》,可以帮助同学们打开思维。“点”即“点明情感”,“染”即“景物渲染、烘托”,点染结合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参考我们积累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诗歌鉴赏技巧的答题步骤。

【对点施策】

作为古代书面语,古典诗歌与现代汉语存在诸多差别,导致现阶段高中生对古典诗歌鉴赏“不感冒”,鉴赏能力不容乐观,“高投入,低产出”成为古典诗歌教学之殇。完成古典诗歌的语言积累与建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强化诵读,唤醒阅读兴趣

诵读能够更好触摸古典诗歌节奏韵律之美。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可以采用男女分读、同桌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还可以辅以音乐或相关情境的幻灯片,让学生在愉悦的朗读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品味诗词的韵味,进而爱上阅读。如读杜甫登高》,从韵脚特点可以触摸到那种伤感悲苦的情绪;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能更好体会开篇中叠词、二二节拍及入声韵融会贯通后所达到的那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此外,依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背诵对于语言建构的作用更具长久性和有效性。学生通过大量经典诗文的背诵记忆,可以形成语感,丰厚文化底蕴,从而挥洒自如地运用语言。

2.了悟“诗家语”,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读懂的前提是了解,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经典诗词例句掌握古典诗歌高度凝练、频繁倒装、思维跳跃等特点。并据此培养学生调整语序,发挥联想和想象“泡”开诗词的能力;认识诗人抒写生命感悟的常用“路径”。如写景是为抒情,写物旨在言志,写人在于喻己,写古在于讽今等等,了解诗的含蓄美。

依托课本举一反三,储备古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了解历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文化常识、诗歌意象、作家流派、作品风格等等。如在学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时涉及归隐的典型意象“白鹿”,可以捆绑记忆“白鸥”“五柳”“东篱”“桃源”“渔樵”“江海”“三径”等意象;再如谈及诗歌的表达技巧时,要明确它在诗词中可以起到为语言添彩、为形象加分、为情感助力的重要作用,并能系统掌握“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构思技巧”等常用术语。

(二)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歌解读不能止步于一词一句,还要综合考查,全面把握。高考诗歌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的设置,尤其凸显对诗歌内容的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

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诗歌《苦笋》选择题。

错误选项为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这是陆游的一首咏物诗,梳理整首诗脉络不难发现,作者先言笋貌论笋节,后联想到魏征,最后归于儿童、人才的教育培养。而选项理解只限于局部缺乏整体观照。

又如2019年浙江卷《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主观题:“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人物刻画手法与人物形象。诗的前两联是环境描写,后两联描摹侍儿和李将军两个人物形象。然后从人物正面刻画和侧面描写两大角度入手,关联相关要素组织答案即可。

【对点施策】

1.进行归类训练(www.xing528.com)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如果有一双慧眼,擅于寻找“一条线”或发现“一粒种子”对诗词进行归类训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鉴赏《琵琶行》时可以用“文字中的音乐”这条线将《赤壁赋》《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串联起来鉴赏,归纳出古诗词描摹声音常用的比喻、通感、侧面烘托等表达技巧。在鉴赏杜甫《登高》时可以用“登临”这颗种子生发出《登楼》《九日齐山登高》《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等诗词,从而梳理出登临诗的情感方向。

2.培养迁移思维

鉴赏古典诗歌的过程就是联通古与今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有“共情力”与古人“心有灵犀”;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想象力”能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对中学生而言广泛阅读,认真体察生活是提高想象力与共情力的有效途径。更好地鉴赏诗歌之美还可以联通不同文体,如2019年浙江卷对李将军人物刻画手法的分析可以与现代文中人物刻画手法联通:将正面描写(肖像、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环境烘托等)这些手法迁移到诗中来,互联互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不会存在答不全的问题了。

(三)探究与思辨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高考诗歌鉴赏进一步去模式化,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对问题或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并进行论证的能力”。[13]

如2020年全国卷Ⅱ《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独立思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018年全国卷Ⅲ《精卫词》:“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题目在选材与问题设置上强调了探究与思辨能力,允许学生从多角度作答,拒绝“死记硬背”摆脱了“答题套路”。

【对点施策】

1.强化诗歌情感意识,加强诗歌文本解读

古诗词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把握了情感,就触摸到了诗的“灵魂”。在《归园田居》《短歌行》群文阅读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把握诗眼“忧”“归”,有了对情感高屋建瓴的把握,解读乃至答题时才不会“偏航”。

教学实践中为夯实基础,我们会积累一些程式化和模块化的解题技巧。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鉴赏诗词的入门之法而非万应锭,此举真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由对“此类”文本的整体把握到对“此”文本的个别解读。但我们在具体鉴赏中很多同学缺乏主动建构、迁移拓展、灵活思辨的能力,如鉴赏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时,不少同学忽视了本诗注解中的写作背景(李煜作此诗时尚未亡国)见到李煜,读到“回首恨依依”,在谈情感时出现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套路化表述。可见,只有重视对诗歌文本解读,才能避免答题思维僵化的问题。

2.开展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升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教授《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时将“水”换成“蜜”比较表达效果,体会秦观在意象选择上的高妙之处。教授杜甫《登高》时可以将“无边落木萧萧下”中“落木”换作“落叶”让同学仔细体会“落木”所带来的那份语感上的苍凉和更加沉重的秋意,体会诗歌让人拍案叫绝的语言张力。再如同是聚焦都市风貌的宋词《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钱塘盛世繁华,一写扬州劫后衰颓。我们可以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引导学生更好把握诗歌情感主旨。还有课例中对曹操陶渊明人生追求的探究,通过比较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辨鉴赏能力。

3.以“问”促“解”,以“赏”促“写”

在诗词备考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问一解,要培养学生向诗歌发问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挖掘文本价值。比如可以尝试开放式自主命题,通过多角度设问作答,既能够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诗词鉴赏这块“地盘”刷到满满的存在感,从而爱上诗词。如有同学鉴赏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投长沙侍郎》后设置了“如果你是裴侍郎,请你为诗人写100字左右的推荐词”的问题。再如鉴赏2020年全国卷I《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时有同学命题“请依据本诗进行合理推断,写出皮日休信中的主要内容”。

充分挖掘诗词鉴赏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技法、形象、情感等角度尝试写作诗歌短评或者针对整首诗写读后感,将对诗词的鉴赏成果加以拓展优化

(案例作者:工作室二级成员 栖霞市第四中学 吴学鹏)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5.

[2]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25.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5-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9.

[7]胡晓虹.立足文化自觉 提升文化品位[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8):25.

[8]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3.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5-21.

[10]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EB/OL].(2021-02-02)[2021.02.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258/202102/t20210208_513027.html

[1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