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忠华领航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创作的书

孙忠华领航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创作的书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深知,读写关键能力的培养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关键能力提升的表征是学业成绩的提升,其背后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书由首批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孙忠华老师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创作完成。其中孙忠华对书稿内容进行了总体规划,确定选题,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和所有人的写作分工进行了细致安排,对所有书

孙忠华领航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创作的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1],明确指出了“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部编版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整合的理念,以大单元阅读、群文阅读的方式整合学习活动,凸显读写关键能力。

2019年11月出台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提出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考查内容,阐释了“四层”考查内容的关系:“以选才育人的核心价值为引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阅读和表达作为关键能力,以语言、文学、文化等必备知识为学科基础。”[2]这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评价体系对学科关键能力进行了详细解读,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主要是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策略与技能)。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评价体系体现了教、学、考的有机统一,特别是评价体系核心功能之一是引导教学,起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积极引领作用,对高中语文教学和语文高考备考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而关键能力的培养可谓理顺教、学、考关系的抓手。

可见,高考语文读写关键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高水平的阅读、写作能力是普遍适用于各种专业和学科领域的综合品质,也是语文教学备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明确关键能力是推开高考之门的钥匙

高考评价体系越来越重视读写关键能力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张开老师《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以下简称“实施路径”)中提出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命题立意的平台和中枢”[3],所以明确关键能力是推开高考之门的金钥匙。而现实是一线教师缺乏新课程体系下系统的读写关键能力培养方向、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学生读写关键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指导。

本书从高考评价体系角度解读学科关键能力,对阅读和写作关键能力进行分类分层解读,对能力评价进行描述,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搭建可行性脚手架。关键能力框架图如下:

二、教学文本是关键能力培养的载体

窃以为,教学文本是关键能力培养的载体。自孙忠华首批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聚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让语文学习有情趣、有理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唤醒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打造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幸福语文,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为旨归。

我们致力于新教材整合阅读教学生态的文本组元研究,结合新教材的相应单元(任务群),甚至打通教材册次限制,从必修及选择性必修教材中选择适当的篇目,或者实现教材之外的文本关联,探究新教材群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方法。本书阅读部分每章节内容均呈现群文阅读教学1—2个教学案例,展示了详细的教学实施过程。写作部分,我们基于学生未来写作的需要,基于新教材写作体系——必修注重文体写作(关注不同表达方式写作、实用性写作、文学类写作),选择性必修注重写作流程的培养训练,必修、选修单元学习任务中穿插一些微写作——从议论文写作、记叙文写作和研究型写作(影评、书评、文评、综述申论、文学性微写作、应用性写作)等维度,以案例形式对写作关键能力进行梳理。案例能力点对应高考评价体系,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关键能力培养实践,具体说明在高中语文读写教学中如何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以期给一线教师们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真正达到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读写关键能力的“教考和谐”。

本书中的阅读及写作教学案例,都是经过课堂教学实际验证,并产生实效,证明可行。

三、对标高考是关键能力培养的核心

关键能力的培养以必备知识的学习掌握为前提。而多样化的高考文本,多元的考查形式,灵活的情境任务,倒逼我们必须从高考真题入手研究关键能力命题点,以高考题为核心依托,聚焦读写关键能力的培养方法。

结合高考题文本特点和命题要领总结测评方向,结合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和评价体系要求,提炼高考题中读写关键能力的考查点,结合题型解读能力点分支。新课标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明确提出:“阅读与鉴赏”侧重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表达与交流”侧重考查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内容。[4]探寻教材文本与高考真题的内在联通,明确试题导向,从而发展学生的迁移拓展、类比融通等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建构学习能力。探寻高考命题的价值追求,研究高考命题的隐性指向,体悟高考与现实人生的情境关联,打破题目与生活的壁垒,重视培养学生的体验与转化能力,以期对一线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我们以培养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为重心,致力于改变教、学、考的方式。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策略,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视野,增强人文底蕴,真正将学生素养提升扎根落地。(www.xing528.com)

我们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5]我们希望关键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期待视野”发生变化,从而切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思考,“头脑最简单的人可以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冲突,文学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方法,对音乐较敏感的人可以看到节奏,那些具有更高的理解力和敏感性的人可以发现某种逐渐揭示出来的含义。”[6]我们希望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达到高层次的认知梯级,从而提升其审美品位和表达水准。

我们深知,读写关键能力的培养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关键能力提升的表征是学业成绩的提升,其背后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也愿意将我们的实践探索作为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引玉之砖”,吸引更多的同道之人积极探索,全面达成语文学科育人目标。

本书由首批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孙忠华老师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创作完成。其中孙忠华对书稿内容进行了总体规划,确定选题,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和所有人的写作分工进行了细致安排,对所有书稿内容进行了多次审核、修改指导和内容调整,并完成了书稿第二部分第三章“研究性写作篇”的创作。孙忠华与吴晓莹进行了书稿内容汇总和文字校对工作。王祺完成了第一部分第一章“信息性阅读”的创作。姚红梅完成了第一部分第二章“小说篇”的创作。韩剑霞完成了第一部分第二章“散文篇”的创作。王丽萍完成了第一部分第二章“现代诗歌篇”与“戏剧篇”的创作。吴晓莹完成了第一部分第三章“文言文篇”的创作。李建钢完成了第一部分第三章“古代诗歌篇”的创作。赵冰完成了第二部分第一章“记叙文写作篇”的创作。王雪娟完成了第二部分第二章“议论文写作篇”的创作。

我们希望这本薄书能给老师们打开一扇窗,渐次能逐步找到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密钥;我们也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开启语文学习的宝藏,发现语文学习的琳琅之美。但愿读到此书的朋友们,不会因为我们的浅陋和粗俗而见笑。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领导的鼎力支持,得到了鲁东大学文学院胡晓清院长、烟台市教科院杨振贤老师的大力帮助,特此致谢。

孙忠华

2021年2月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22.

[3]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8.

[5]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3.

[6]韦克勒,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278-2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