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学前教师教育领域,“反思性实践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逐渐取代了“技术熟练者”(Technical Expert)成为幼儿园教师新的形象定位。“反思性实践”的理念也渐进融入到职前培养的全课程,将其应用于实习课程领域更是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实现“行”与“思”的结合,反思“过去”“现在”,进而建构“未来”的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路径。反思性教育实习就是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观察、体验以及反思,实现与真实教育教学情境的“对话”,反对浅层次的经验,反对仅仅“在场”[21]。因此,教育实习课程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以训练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技能为任务,不仅要重视其外在的活动参与,更要重视其内在的思维的积极回应,促使其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实践性和批判性反思[22]。鉴于此,“保教研究与专业成长项目模块”的内容的优化在于引导实习生在复杂动态、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教学问题情境中进行反思与重构、创新与实践,通过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获取教师实践性知识,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具体而言:
第一,实习生可以针对自身的教育准备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教育实习过程要达到的教育实习课程目标是什么,需要取得哪些教育实习课程学习成果,自身的理论储备怎么样等。
第二,实习生对实习过程的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创建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支持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用什么方式将新内容与幼儿已有经验链接起来,如何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其深度学习等。
第三,实习生还应该在教育实习课程结束后对整个教育实习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是否达成了预期的学习成果,怎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学习成果,需要作出什么改变以及哪方面的努力以更好地支持与促进自己完成预期的学习成果等。
保教研究与专业成长项目模块是一个覆盖全部教育实习课程学习成果(核心能力)的实习课程内容集合,既有对保教经历与一日活动实践的反思与研究,又有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观察与反思,还有幼儿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讨论与深思。总之,教育实习不是简单的应用技术和技能解决实践情境中的问题,熟练教学技能的过程,而是一种反思性实践。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反思,形成缄默的、隐性的“行动中的知识”或“实践知识”是专业实践的基础[23]。因此,教育实习课程目标所培养的是具有知识、技能和品性的多向度的教师,该目标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学技能,还包括师范生的成长规律、专业发展特征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设计以下典型任务:
任务卡4-1“参与实践基地幼儿园教研活动并记录教研讨论的主要内容与自己的感想或体会”;
任务卡4-2“主持一次实习教师之间或实习组内,针对某一具体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与讨论会[24]”;
任务卡4-3“完成一篇教学实践的反思日志,写出你认为的优势或亮点,并说明为什么,接着,也写下你在下一次组织实施活动时要改变的事情,同时解释你为什么做出改变”;
任务卡4-4“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包括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近一年的专业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及预期发展成果等要素)”;等等。(www.xing528.com)
基于反思的模仿创新工作模式见表6-8。
表6-8 基于反思的模仿创新工作模式
②同伴互助是促进合作的有效途径,并能够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经验的转换。参与研究的实习生都认为从实习同伴处获得了有益指导,如果每次观察后都进行反思与研讨,帮助效果更佳。
最后,明确标示各实习内容项目模块与核心能力的关系,以说明每部分内容可达成哪些核心能力(见表6-9、6-10)。各个实习内容项目模块的学习成果累加即为教育实习课程整体的学习成果,对应而言,能力发展也是渐进累积的,最后达成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落实核心能力培养。呈现内容与核心能力的对应表,可帮助实习生与指导教师明确各部分内容与核心能力的关系,进而对整体学习成果的达成度一目了然,也可以协助指导教师检视哪些学习成果实习生可能学习不足或过度学习,更可协助实习生规划、反思自己的实践内容与核心能力达成情况,促进其专业规划与发展。
表6-9 教育实习课程内容与核心能力、能力指标关联及权重 单位:%
①目标权重是基于第三轮专家咨询中第三部分“一级维度权重评价征询”,最后统计结果见表6-9。
表6-10 成果导向教育实习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