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成果导向教育实习课程设计过程中,极具价值判断的一项工作,也是一个难题。原因在于:实习生“可学的”总比他们“能学的”多,且在幼儿园真实实践场域范围内,其有限的专业能力、时间以及幼儿园的现实条件、资源等,都决定了哪些课程内容应该被选择,哪些课程内容应该被放弃。
课程选择,在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视域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泰勒认为是学习经验(活动)的选择,是达成学校教育目的的手段;塔巴(Taba)则指出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内容,二是学习经验,且学习经验是用以习得内容的心理运作程序;而奥利弗(Oliver)在谈及课程选择时则用学习机会替代课程内容,以学习活动替代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艾斯纳(Eisner)还提出在课程设计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方式,选择适宜的媒介引导学生学习[1]。因此,课程选择应该从内容、活动和媒介三方面考虑。
实习课程内容是达成教育实习课程目标(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但有些目标可借由内容达成,有些目标则需借由活动。
知识获得的目标,如概念、观念、事实的学习,可经由内容的选择达成。另一方面,像思考、技能、态度这些目标,不能单凭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而达成。要达成这些目标,学生必须从事某些经验(研究),从此获得练习所须学会的行为的机会。
诚如塔巴所言,实习课程即是要完成“思考、技能、态度这些目标”。因此,在本书中教育实习课程作为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的实现不在于实习生记住了多少概念、理念、事实等,而在于其在幼儿园实践中“从事某些经验”,以及对实际问题的洞察和解决,最终才能落实核心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部分所讨论的实习课程内容选择重在“活动”,即前面曾提到的完成典型任务[2]。同时,将“媒介”[3]并入其中予以说明。
学习活动可引导学生与学习环境产生交互作用,以达成教育目标。泰勒指出,学习活动的选择,必须依据五个标准[4],即:
a.能使学生练习目标之中索要学会的行为和内容;(www.xing528.com)
b.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满足;
c.在学生能力可及的范围内;
d.同一目标可由不同学习活动(经验)达成;
e.同一学习活动(经验)可以产生不同学习结果。
巴恩斯(Barnes,1982)则以“符合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提供配合学习目标的练习活动以及讨论和协作的机会,以促进反思和吸收……”等九个原则作为选择学习活动的依据。而多尔(Doll,1982)则通过提出“这些经验对学生有益吗?这些经验能鼓励学生进一步探讨吗?这些经验能达成许多目标吗?……”等十个问题,作为设计学习活动的参考。从泰勒、巴恩斯和多尔三人的筛选准则,不难看出,其中不乏基本相同的准则,可以归纳为:练习目标的机会,能达成多项目标,活动多样化,符合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并纳入各种适当媒介。有鉴于此,本部分成果导向教育实习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以上述五个维度作为思考框架,分别展开予以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