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格拉泽(Glaser)提出了标准参照评量理念,其理念内涵是根据个别学生的知识、能力表现,赋予其从不熟练到表现优异的不同评定等级,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明确的反馈信息。[20]学校和教师可以借由标准参照评量以规划课程方案、提供适性教学以及评价课程方案的实施效果。基于此理念,美国西部各州校院协会(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提出“学生学习成果本位评估模式”,具体而言,包括五个方面:
1.学习目标
借由具体的学习目标规划,结合学校的培养宗旨或愿景,成为学生努力的参考方向。
2.学习成果
高等院校学生学习成果大致包含学校层级、学院层级、专业层级、个别课程及学生服务等层级,通过评价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与发展表现的结果,以此作为学校或院系课程规划与改善教学的参考。
3.证据参照
学生课程学习的作业成果,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还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学习表现,如参与讨论、提交报告、发表见解等,以多元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成果。(www.xing528.com)
4.准则规划
根据学校和教师规划的课程准则,促使学生清楚了解自我作业成果的完成度,并以此作为参照以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同时,教师结合与参考专业与非专业领域内不同课程教师的专业判断,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反馈与帮助。
5.标准依据
在学生学习成果本位评估模式中,将学生学习标准分为优良、令人满意、未达到要求三级标准,通过准则与标准相互对应的方式,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清晰课程的要求与标准。
成果导向教育综合上述理念的内涵与特征,重点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获得成功,明确规定学生毕业后能达成某项任务的能力,而教育系统则聚焦于促成学生达成此能力。因此,成果导向教育关键在于建构一个清楚的学习成果模式,并在教育系统中建立教学支援情境与扩展机会,以帮助所有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