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实习课程设计与成果导向

学前教育实习课程设计与成果导向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实习课程实施是指把教育实习课程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实习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此外,从表2-4中还可以发现,S4和Z1是分两个阶段完成教育实习课程。其中,B1、B3、S3等高校均有专门的教育实习基地遴选标准。表2-5S3 2013年度教育实习机构意愿调查审核表——幼儿园(部分)第二,确立教育实习组织机构。

学前教育实习课程设计与成果导向

教育实习课程实施是指把教育实习课程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实习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教育实习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但是,教育实习课程设计得再好,如在实践中得不到有效实施,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本部分从教育实习课程实施的程序与步骤入手,然后分析各个程序中影响教育实习课程实施的因素。

1.教育实习制度方面

一个严整的教育实习制度,就会使教育实习课程实施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本书中的教育实习制度主要指的是教育实习课程规划或教育实习课程设计(方案)。从样本院校收集的教育实习方案或教育实习手册分析发现:各个院校均有教育实习方案或教育实习指导书,但教育实习方案的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异。从样本院校教育实习方案总体来看,大部分院校都会对参与教育实习工作的师生提出相应的管理细则,明确各自的主体责任。例如:在教育实习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应该做哪些工作,实习怎么组织分工,实习指导教师有哪些职责,实习幼儿园需承担什么责任等。但从以上样本院校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却了解到,只有少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清楚地知道“从制定实习计划到实习动员再到实习的全面展开,汇报实习成果、交流经验以及最后的实习总结等”(B1-UL3 2017-07-17),还有部分实习生表示“知道教育实习会有一些具体的任务,但对于是什么任务,只在实习作业及其数量方面有所了解,比如:教案要提交20篇、一份研究报告等,而并不清楚具体的实习内容和要求,也不清楚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标准、每周教育实习的具体成果指向等”(Z1-S5 2017-09-04)。更有实习生表明“都是在实习要结束的时候再关注有哪些实习任务,或者直接问同学,其实教育实习方案中有明确的实习作业数量等要求的规定,但是自己懒得看,老师在实习前也不会更多关注此方面的要求,都是把实习的相关资料发到群里,让我们自己提前了解”(Z1-S8 2018-01-05)。

从上述访谈调查资料分析得出,部分院校有明确的教育实习制度与管理规范,但不同院校的师生对实习制度的重视程度与落实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此外,样本院校教育实习课程方案主要包括:教育实习的目的、意义和性质的陈述;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和经费,这部分涉及实习的组织者(教务处人员、院系人员)、指导教师、实习督导等人员的职责,以及对实习生的纪律要求;教育实习的内容,即实习期间,实习教师需要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教育实习评价等。从实习方案的具体内容来看,大部分都属于管理文件,指向对实习各个环节做出规定,而缺少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2.教育实习周期方面

教育实习周期,到底多长为适宜?从收集的样本院校信息来看,各校做法不一。从表2-4中可以看出,10所样本院校的教育实习课程的时长、学期相差不是很大,且教育实习基本上都安排在第6—8学期,时长不等。部分院校如B3、S4、Z1等培养方案中规定是18—19周,但实际在幼儿园实践场域的时间为15—16周,因为会在实习前一周做教育实习准备,临近教育实习结束的1—2周安排返校进行教育实习总结提升。此外,从表2-4中还可以发现,S4和Z1是分两个阶段完成教育实习课程。访谈Z1校的教育实习管理者得知:“我们学校的教育实习分为‘小实习’和‘大实习’,‘小实习’主要指在第七学期进行时长为8周的教育实践体验与试教,而‘大实习’则是在第八学期安排为期10周的顶岗实习,与实践基地幼儿园的主班教师合作,完全独立承担配班(副班)教师的工作职责。”(Z1-UL2 2017-10-19)Z1校的做法是先让实习生经历一次教育见习或者体验与试教的过程,然后再去尝试独立承担教师角色与任务,“教育实习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在前一阶段‘小实习’结束后,实习生会反思自己优势与不足,同时指导教师也会基于实习生‘小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师生共同研讨下一步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这样会更有利于实习生专业能力的提高”(Z1-UL1 2017-10-17)。

表2-4 样本院校教育实习的周期安排情况

但是,究竟教育实习的周期是一次好,还是两次好?每次周期应该多长时间适宜?从上述样本院校的实习周期来看不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3.教育实习日程方面

目前,从本书选取的样本院校教育实习课程实施的程序上看,大多采取分阶段的方式,且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实习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教育实习课程的准备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即高校的准备工作和实习生的准备工作。高校的准备工作主要指院系在实习课程开始前所进行的制订教育实习方案、遴选实践基地、确立实习组织机构、聘请与审核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生情况介绍等;而实习生的准备则主要包括实习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专业知识能力准备、物质准备等。

第一,遴选教育实践基地。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优质、稳定的实践基地,既可以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有效落实教育实习课程设计,也可以提高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进而保证实习生教育教学实习的质量。因此,上述样本院校均比较重视教育实践基地的遴选,依托“G-U-S”(G指Government,U指University,S指School)、“U-G-S”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其中,B1、B3、S3等高校均有专门的教育实习基地遴选标准。而且,S3在政府的主导下,鼓励中小学幼儿园自愿申请教育实践基地认证,通过认证的实践基地政府会给予资金支持,而且也是其自身荣誉、地位的象征。因此,教育实习基地会通过学校的特色、评鉴级别、各科教师数量、接纳实习生人数等做出一个简要介绍,并愿意接受调查审核(见表2-5)。

表2-5 S3 2013年度教育实习机构意愿调查审核表——幼儿园(部分)

第二,确立教育实习组织机构。要保证教育实习课程质量,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既负责教育实习工作的准备、组织、安排、指导与管理,又负责对教育实习全过程进行监管与评估,是实习工作的领导机构。从对上述样本院校教育实习方案和部分样本院校实习管理者的访谈分析来看,所有的院校均设有教育实习组织机构,但负责的内容各有不同。例如,从访谈S4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了解到,“学院有专门负责教育实习实践的部门,主要负责实习之前教育实习方案的审核,遴选教育实习基地,召开实习动员会议,组织实习前的培训,而对于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检查以及最后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基本都是指导教师负责”(S4-UT 3 2018-08-21)。而部分院校的实习组织参与到教育实习的全过程,“从实习出发前的培训工作到实习过程指导检查工作,再到最后的教育实习课程评价,全程监控确保实习质量。此外,会定期走访教育实习基地,一方面是检查实习生的实践学习情况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了解实习生学习需求,以便及时地与基地园领导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与协调”(B1-UL3 2017-07-18)。

第三,聘请与审核实习指导教师。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遴选,是保证教育实习课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访谈样本院校的教育实习管理者,了解到“部分院校严格按照推荐—遴选—聘任的过程,选派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指出该校有自己的实习指导教师遴选标准”(S4-UL4 2018-08-20)。S3实践基地实习指导教师遴选标准见表2-6。但Z1校实习指导教师解释说:“从理论角度看确实应该有一个实习指导教师遴选标准,可是现实的困难是:一方面是实习生人数多指导教师‘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实践基地指导教师不愿意参与指导,会认为给其工作带来负担或者负面影响。此外,以幼儿园为例,在岗在编的优质教师本来就不多,根本不是遴选的问题,是遴选不出来的窘境。常常看到新入职的教师担任我们学生的实践导师,心里莫名地担心……”(Z2-UT2 2017-09-20)。从某种意义而言,指导教师决定着教育实习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如果指导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那么实习指导效果会大打折扣。

表2-6 S3实践基地实习指导教师遴选标准

从表2-6和访谈资料整理发现:各样本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遴选与选拔的过程参差不齐,有的院校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表现能力,有的强调班级管理能力抑或是科研水平等,还有一些学校视遴选与选拔实习指导教师标准为“形同虚设”。此外,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就一定是优秀的指导教师吗?这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四,实习生的准备工作。从入学起,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就逐步巩固专业思想,积累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资料,加强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在教育实习课程实施前更要做好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专业知识和能力准备,了解实习基地幼儿园等,做“有准备的实习生”,但本部分主要研究实习生的知识能力准备。知识和能力的准备是实习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对实习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帮助实习生在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各学校的做法不一。通过访谈样本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发现:大部分院校会针对实习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短期培训,邀请幼儿园园长介绍实习基地的办园理念、课程特色等,同时也会邀请幼儿园优秀教师做公开课,为实习生做“示范引领”。此外,少部分院校还会为实习生做心理调适、心理团体辅导等。例如:B3、S2院校会专门组织教育实习前的培训工作,包括实习导入课,实习组组长、副组长培训会,实习指导教师培训会等。还有部分学校,如Z2会在培训后安排校内试讲,且有专门的校内实习成绩评定表——教育实习校内试讲成绩评分表,分别由个人鉴定、小组评定以及指导教师评分(见表2-7)。

表2-7 Z2教育实习校内试讲成绩评分表

注:a.最终得分为80分及以上总评成绩为优;70—79分总评成绩为良;60—69分总评成绩为及格;60分以下总评成绩为不及格
b.试讲不及格学生不准参加教育实习,其实习成绩按0分计

但是,Z2校将此校内试讲成绩作为最后实习成绩的一部分,约占最后教育实习课程总成绩的15%,同时是教育实习课程准入的衡量标准(试讲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教育实习)。然而,对试讲不合格者并未采取专门的“补救措施”,如以此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与辅导,抑或是进入实习场域后的持续关注与追踪指导。该校指导教师表示“校内试讲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实习生重视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核本专业前期培养质量,发现实习生的‘短板’,在下一届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训练上予以反馈与加强辅导”(Z2-UT2 2018-09-03)。(www.xing528.com)

因此,通过以上对样本院校教育实习前准备工作的分析,可以对其准备工作关注的侧重点进行探析。各院校均比较重视教育教学能力,即集体活动中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而对与集体教育活动相互平行的个别化教育与指导、幼儿学习观察与评价、区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活动等内容的准备未涉及。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教育实习全面展开,落实各项教育实习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实质阶段。近年来,在教育实习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最受关注、变革最为频繁的是该过程中的“指导环节”[5](主要指在教育实习中帮助、指导和督促实习生完成实习任务的过程)。因此,本部分仅以“指导环节”中的指导模式、指导内容以及指导策略为切入点,进行教育实习课程实施阶段的现状分析。

①指导模式

根据美国学者帕杰克(Pajak)的四种教师指导模式:原创性模式、人文指导模式、技术指导模式、发展反思模式(见表2-8),本书对B1、S4、Z1、Z2学校的实习生、高校指导教师、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以及幼儿园实践基地的园长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访谈、文本分析对其指导模式状况进行考察,分析指导教师的指导模式现状。

表2-8 帕杰克的四种教师指导模式[6]

续表

从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访谈以及对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上述四种教师指导模式均有所呈现,但是各个指导模式占比不同。其中,运用人文指导模式的最多,其次是技术指导模式,最后是原创性模式与发展反思模式。访谈的B1-UT4、Z1-UT1、Z2-UT2、S4-UT3四位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以及KT1、KT2、KT3、KP1、KP2、KP3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与园长共计10人,有40%以上的指导教师都属于“满足师范生的生活和教学的需求,为师范生答疑解惑,提供帮助,并尝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但从受访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访谈中也可以发现,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也并不是单纯使用某一种指导模式,也会“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注重教学效果”。在技术指导模式方面,使用此指导模式的教师约占30%。同时,从实习生的访谈中也发现,一些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如部分高校指导教师或园长们更倾向于积极地为实习生搭建深层次思考和反思的平台,尤其是在公开示范课前的研讨、试讲、磨课中引导实习生深入地思考,联结其自身的优势领域,激发其创造性,促进其成长。综上所述,约有70%以上的教师会关注实习生在幼儿园真实情境中的教育教学问题,注重有效指导其问题解决,还有少部分指导教师能够真正赋权给实习生,引发其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②指导内容

从教师指导内容的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指导,入职过程与教学方法的指导,教师观、儿童观与教育观的指导以及日常生活(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区域活动、常规培养等)和适应问题的指导等。多数实习生表示,“指导教师会针对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认真的指导和讲解,一般而言,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指导较多,细节问题指导也多,而关于活动中突出问题的指导主要集中于示范讲评课,这时候高校指导教师、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以及园领导会集体评议”(Z1-S5 2017-11-09)。同时,也有实习生反映“高校指导教师指导的内容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指导的内容不同,高校教师指导的内容更‘学术’一些,总让我们思考背后的原理,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就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做。所以,我们自己有选择地去寻求指导教师的建议”(B1-S3 2017-09-27)。此外,在访谈指导教师时还发现,有部分指导教师“其实不太清楚自己具体应该指导什么内容,我们很少会具体看实习方案或者手册,去筛选我们应该具体指导哪些内容,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工作非常琐碎,真没时间去关注这些,另一方面实习生也不太清楚自己需要我们指导什么。所以,我们就依照平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就随机指导,多集中在教育活动实施的技巧方面,还有就是班级管理,维护班级秩序等”(KT1 2017-11-23)。

由此可知,指导内容出现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日常生活和适应的引导>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观、儿童观与教育观的指导>指导反思>科学研究指导。而且,高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所涉内容有差异,高校指导教师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反思其设计活动与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以及价值观方面,也会有部分的科学研究的指导,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更侧重随机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技巧方法等方面的引导。但是,在访谈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过程中也发现,少有提及关于“帮助实习生融入到幼儿园工作和生活氛围的指导内容”。此外,还有一些指导教师本身就是新教师,并不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指导内容,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实习生。

③指导策略

本书借鉴斯蒂尔(Steel)观点,将实习指导策略的类型划分为:关怀策略、咨询策略、鼓励策略、辅助策略以及教学策略(见表2-9)[7],并以此为分析维度,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运用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

表2-9 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8]

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使用多种策略助力实习生的专业成长,而且在不同时段的实习中使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在实习的最初阶段,主要是帮助实习生熟悉幼儿园的文化,包括幼儿园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办园理念、课程特色等等,给予实习生充分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关系。然后,解答其各种疑问,并鼓励其多观察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例如五大领域的活动、区域游戏活动、一日生活组织与管理等。”(KT3 2017-10-23)从KT3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实习前期,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创造良好的教育实习环境,满足实习生工作与生活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使用的策略主要是关怀、咨询与鼓励。但随着实习生不断熟悉幼儿园环境、获得认可认同后,实习指导教师开始鼓励实习生从被动的观察、模仿者转换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并支持与促进其选择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此阶段后,实习指导教师经常“建议我将前期观察的、所学的实践性知识运用到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班级管理中,传授给我一些教育教学技巧,并会提示我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或者给我一些具体性的方式方法的指导”(B1-S1 2017-11-21)。接下来,在教育实习的最后阶段,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除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指导外,还使用关怀、咨询的策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实习指导教师认为除了指导实习生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外,还应该更多地结合个人经历和对职业的深刻理解与实习生交换意见、交流学习,以指导实习生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获得自身专业发展。正如B1-UT4指导教师所说的:“当实习生逐渐熟悉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班级管理等,就通过召开实习生例会引导其进行积极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自己对儿童个体行为的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做好下一步专业发展规划,鼓励实习生不断地自我成长和发展。”(B1-UT4 2017-09-17)

(3)总结阶段

教育实习总结是全面认识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步骤,更是提升教育实习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所有被调查的样本院校中,很少专门组织实习生对教育实习进行总结回顾与评价的院校仅有一所。由此可知,绝大多数院校都专门设计了教育实习总结提升阶段,只是各个院校采取的形式不一。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实习总结主要包括:提交各种材料,召开教育实习总结大会,举办实习专题研讨会、“初为人师”报告会、教育实习成果展等项目内容。例如,Z1校会专门安排两周时间进行教育实习课程总结,具体的内容设计见表2-10。

表2-10 Z1校教育实习总结提升阶段设计方案

而有些校则进行不同主题的实习总结,包括:个人实习总结、实习队总结、实习督查总结。还有一些实习总结是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的,例如B1校指导教师在平时进入幼儿园实习小组、实习活动现场时,及时发现“典型”、培养“典型”,而后在每周召开的教育实习总结会上,分享“典型”,引起大家注意,并及时推广,这样以点带面地将教育实习总结落实在过程中。最后,在总结阶段,把提高“典型”的工作,作为提高整个实习工作质量的突出重点(B1-UT4 2017-09-17)。

综合上述教育实习总结的调查结果,多数院校将教育实习总结的主体视为实习生,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管理者仅通过认真看、认真听实习总结了解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看法与意见,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此外,通过对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总结的文本分析,发现多数教师仅仅是在记录工作的流程与主要内容,少见指导教师对自己的指导模式、策略的反思,或者很少思考怎样处理与实习生教学理念的冲突,如何为实习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建议等,更少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别化指导的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