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的话语体系及美学实践初探

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的话语体系及美学实践初探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作为中国电视剧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关于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的研究和思考,有助于促进中国电视剧的艺术发展,并且积极致力于提高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审美内涵及文化品格。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冲突叙事,需要鲜明的人物形象作为支撑,人物形象的塑造决定了电视剧艺术作品的审美内涵。而观众的期待心理,最容易产生于电视剧的冲突叙事之中。

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的话语体系及美学实践初探

王同媛

中国电视剧是极具中国艺术、审美及文化特色的艺术产物,具有不可比拟的观众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展示当代中国精神风貌的重要力量。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作为中国电视剧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对于电视剧作品的人物塑造、情节推动、节奏控制、悬念设置、故事叙述的逻辑性和完整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关于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的研究和思考,有助于促进中国电视剧的艺术发展,并且积极致力于提高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审美内涵及文化品格

“电视剧”这一名称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所特有的称呼[1],它运用电视的技术进行叙事艺术创作,是融合文学戏剧电影的艺术元素而建立起的一种叙事艺术。在影像语言的视听叙事中,它对于人物、情节、冲突、悬念、情节与节奏进行叙事艺术展示,顺应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在电视或者互联网上播放,是以家庭传播方式和个人收视为主的用影像语言创作的叙事艺术形态。

戏剧冲突特指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或者人物内心思想斗争和情绪斗争的艺术形式。电视剧是在小说、戏剧和电影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艺术,在电视剧出现的起步阶段,就被认为是通过电视手段、在演播室内进行的戏剧表演。[2]关于电视剧艺术的研究,离不开对文学、戏剧和电影的艺术研究,电视剧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艺术特征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的。

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中的“冲突”,就是电视剧叙事过程中对于对立统一矛盾关系的艺术表达。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艺术,就是以中国创作生产的电视剧叙事艺术为研究主体,从电视剧艺术本体出发,从冲突叙事的角度分析电视剧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在已有的电视剧艺术叙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电视剧文本作品,分析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中矛盾冲突的艺术特征和内在含义,展开冲突叙事对于人物性格、命运的塑造,对冲突叙事进行审美分析和审美评价,折射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文化观照和文化传播,探讨冲突叙事在电视剧叙事艺术中的艺术特征、美学内涵及文化价值,从而形成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艺术的实践讨论和理论研究。

电视剧冲突叙事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具有多种艺术元素和不同的艺术特征,它一方面和人类社会的时代生活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出电视剧艺术的媒介优势。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批评家福斯特在其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在故事的基础上将全文分作人物、情节、幻想、预言、节奏等几个章节,[3]也再次阐释了叙事学中各个要素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国电视剧的冲突叙事,也是由人物、情节、悬念、节奏这四个主要元素组成的,下面主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共同作用形成的表意系统展示。

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冲突叙事,需要鲜明的人物形象作为支撑,人物形象的塑造决定了电视剧艺术作品的审美内涵。对于收视接受来说,首要的吸引就是人物,人物价值的正负面,奠定了电视剧冲突叙事的基调和方式。就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的创作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模式化人物的塑造,创作者用饱含创作意图的个人特征和个体表达,推动电视剧冲突叙事的发展和进步。例如,表现革命、模范人物的电视剧作品《焦裕禄》(1990)中的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1995)中援藏干部孔繁森,为了藏区的雪灾孤儿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而家里孩子生了病,却只能卖血去救治。同类题材还有《英雄无悔》(1996)中的公安局局长高天,《激情燃烧的岁月》(2006)中的革命干部石光荣,《士兵突击》(2006)中的红三连五班,《刑警队长》(2015)中的刑警队长顾铭等,这些人物形象不是大而空的,而是在电视剧叙事中用一点一滴在书写、一笔一画在刻画的充满血肉的人物形象,完整而丰富的冲突叙事随着电视剧作品的演绎和发展得到观众的认同。

情节是叙事构成的主要元素,也是中国电视冲突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情节推动冲突叙事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在电视剧冲突叙事过程中,人物脉络或者故事线索贯穿全剧,这条人物脉络或者故事线索需要情节的贯穿和推动。最为典型的是儿童动画片或者室内情景喜剧类型,每一集有一个标题,说明每一集都有各自的叙事主题,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但是集与集之间仍旧存在逻辑关系和贯穿线索,这就是情节的贯穿和推动。

对于电视剧艺术的创作而言,一般开端部分只是构建一个平和的故事情景,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随着故事的叙事,这一平衡的原始状态被逐渐打破,开始出现悬念、矛盾和冲突。其实电视剧的叙事过程,也是冲突叙事发展的积蓄过程,它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发生矛盾铺垫、制造冲突开端,不断地蕴蓄和理解,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冲突开始爆发,爆发后和解或者引发下一个冲突,形成电视剧作品完整的冲突叙事。可见,电视剧冲突叙事是形成剧情起伏变化的必要过程,也是电视剧这一叙事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助力和张力。在电视剧叙事中,冲突叙事的发生蕴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故事的高潮。

悬念是在叙事过程中让观众产生审美期待的重要元素,马丁·艾思林认为“要造成悬念,就必须形成观众的期待心理”[4]。而观众的期待心理,最容易产生于电视剧的冲突叙事之中。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往往从一个冲突叙事开始,接着这个冲突叙事表面上被解决,实际上却又在孕育着一个或若干个更大的冲突叙事,只有这些后来出现的真正矛盾冲突被解决,故事中新的平衡状况才算出现。电视剧作品每集之间的衔接往往要设置悬念,以吸引观众对于下一集作品的期待,这种悬念的设置就是在剧集结尾设置一个冲突叙事,冲突的发生和结果不可预见,只有个伏笔会引发可预见的冲突叙事,是下一个冲突叙事的起源。伏笔、悬念、冲突,循环往复,使得电视剧的整个叙事过程充满曲折和吸引力,从而收获观众的收视热情。电视剧的叙事创作既要曲折多变,又要前后呼应,其中的悬念设置和冲突叙事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在观众审美期待的情理之中。

节奏揭示叙事艺术的主题,节奏铺垫叙事表达的气氛,节奏引发观众的审美共鸣,节奏促成观众的艺术思考。[5]电视剧叙事的明确意图是要抓住观众,而要想长期地吸引观众,就必须处理好冲突叙事在积累上升期的节奏把握,还要处理好每个叙事单元之间承上启下的关系,也就是冲突叙事的强弱把握,帮助电视剧作品的艺术叙事具有曲折性和吸引性。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的强弱由节奏控制来把握,节奏是叙事艺术的组成部分,节奏把握是电视剧冲突叙事中叙事强弱把握的重要元素,节奏营造电视剧的冲突叙事表达。节奏没有真实的存在形态,却伴随电视剧叙事,尤其是电视剧冲突叙事的整个过程。电视剧作品中的节奏表达结合声音和画面,可以用多种电视手段加以表达,如蒙太奇、情景再现、配乐、画外音以及人物情绪起伏的高低等。“节奏在影视艺术表达中引发观众共鸣,它是作品本身的力量表达和情绪延伸。”[6]

通过以上对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表意系统的初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在其叙事表现和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叙事风格。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以直观、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和审美镜像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嬗变和发展,描绘了中国人民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另一方面又对当代中国的时代风尚、审美文化、价值理想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于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中审美表征的彰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的审美表征,首先表现为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记录、关注以及全方位、多角度的艺术展示与审美思考。电影理论家罗艺军说,“人,是一切叙事艺术的中心”,“电影的民族风格的基本内涵,在于是否塑造出具有民族精神、心理和感情的各种人物”[7]。这个结论对于电视剧艺术也是适合的。每个民族的人们由于长期共同生活,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传统,因此形成某个民族所共有的特征,这些民族特征存在和表现于时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众多优秀电视剧作品的创作和呈现,充分展示出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及时代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反映出民族审美价值取向及民族心理特征,展现出民族伦理道德及民族观念情感,用时代生活的多方展示,实现民族文化特征的梳理和呈现。中国电视剧作品的艺术创作,涉及社会文化发展及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民族信仰建立、审美价值取向,还是时代生活层面中百姓生活的柴米油盐,小到家庭矛盾,大到民族冲突,都有丰富而全面的题材涉足和电视剧作品呈现,充分记录中国社会时代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国传统美学讲求意象、意境、意味、意趣,具有艺术化、诗化的美学特征,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语境中呈现的审美意境和中国特色文化。中国电视剧作品中富含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一方面在传承和阐释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电视观众作为审美主体对于审美诗意的探索和追寻。电视剧艺术是影像语言的视听表达,影像语言中的画面、色彩、光影、构图、音效等多种元素都是诗性艺术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电视剧作品《红楼梦》(1987)中被称为“金陵十二钗”的十二位优秀女性人物,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举止端庄又感情丰富,人物形象的叙述以及人物特征的表达都极具诗化的描写和艺术呈现,给予观众唯美而丰富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感悟。大观园本就是世外桃源般的审美意象构建和存在,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又呈现出精神文明的高度和谐,园内处处充满着诗词歌赋、欢声笑语和浓情蜜意。电视剧作品中判词、绘画、诗作以及配乐的创作和配合,都呈现出唯美的诗性叙事风格,展示出中华传统美学中的优秀文化和丰富内涵。赵宝刚导演的著名电视剧作品《像雾像雨又像风》(2000)中无论是人物风格、服饰装扮、画面呈现、剧情走势还是配乐音效,都具有唯美和诗性表达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的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要融入充分的现实体验、审美感悟和人文关怀,深入叙事呈现的精微之处,实现艺术哲学和艺术实践的辩证统一,体味诗性艺术内涵,提升艺术作品的审美高度和文化意蕴,创作出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高度的电视剧作品,提升中国电视剧作品的审美品位和文化素养。(www.xing528.com)

文以载道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社会对于文学作用的理解,这一观念对后来发展的多个艺术领域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艺术作品中体现的价值观念一方面是时代文化精神的总结和阐释,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要求和引导。从影视接受角度来看,由于受文化传统中文以载道的文艺史观的熏陶,中国观众在内心深处也蕴藏着一种潜在的接受教化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影视作品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和精神鼓舞,从而进一步完成自我。[8]当代文化研究者霍尔认为,影视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早已超越了传递信息或提供娱乐。影视作品通过信息中的意识形态,不断地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9]也就是说,电视剧作品中存在的审美价值理念对于电视观众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优秀的影视作品就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表达“道”的思想,从而潜移默化地教化民众的。[10]这里的“道”,既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和进步,也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建立和弘扬。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作品中呈现的冲突叙事从矛盾到回归和谐,都是想要树立和宣扬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典范,适应传统价值观念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电视剧艺术在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是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和展示当代中国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电视剧冲突叙事对于电视剧作品的人物塑造、情节推动、节奏控制、悬念设置、故事叙述的逻辑性和完整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将冲突叙事作为电视剧艺术叙事研究的重点,分析它的艺术特征和美学涵养,将电视剧作品中的冲突叙事设置映射中国特色的社会矛盾和艺术观照,进而发挥其美学价值和文化魅力,极具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样的思考和探讨,能够推动中国语境下审美意涵的丰富完善,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应,从而为中国影视艺术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师]

[1] 曾庆瑞.电视剧原理之本质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3.

[2] 曾庆瑞.电视剧原理之本质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78.

[3]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冯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 艾思林.戏剧剖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37.

[5] 涂彦.电视剧的戏剧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78.

[6] 李鹤.影视艺术节奏的审美意味[J].艺术评论,2008(8).

[7] 谭霈生.电影美学基础[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502.

[8] 秦俊香.影视接受心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2.

[9] 郝朴宁,李丽芳.影像叙事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69.

[10] 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