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医疗剧的国际传播:全球化与前景

中国医疗剧的国际传播:全球化与前景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国医疗剧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美日医疗剧在国际上都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的医疗剧如雨后春笋般登上银屏。救死扶伤是医生职业中的道德要求,中国的医疗剧对这一主题的展示比较充分。总的来说,中国医疗剧在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医术表现缺乏科学性,导致价值观空洞。[5]忽视对医术的塑造表现,不懂得通过医术来表现医生,未能深入病症以及病人和家属心理,是国产医疗剧在价值观载体方面的重要问题。

中国医疗剧的国际传播:全球化与前景

马明杰 高贺胜

医疗剧是以医生为主体,以医生治病救人和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借以全方位展示医生工作状态和生活片段的电视剧。医疗剧是“以医院或诊室为背景,以一个或几个医生为主线贯穿全剧的情节系列剧,每一集相对独立,但集与集之间仍具有连续性”[1]。因此,医疗剧的主要场景是医院或诊室,主人公是医生或接受医生治疗的病人,主要的情节应该是医疗救治,并围绕着医疗救治展开医生、患者及相关人员的情感生活。

外国医疗剧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美国是医疗剧的发源地,“professional(专业)+personal(人性)”的“P+P”模式,被认为是美国医疗剧的两大特点。[2]“P+P”模式与情节系列剧的叙事风格构成美国医疗剧的基本模式。日本医疗剧更重视真实和场景。美日医疗剧在国际上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发展较晚,受到美国《急诊室的故事》的影响,在叙事上关注整个医疗群体,趋向于现实主义。

美日医疗剧离不开以下几个主题。

(1)医疗技术。医疗技术体现医生的职业要求,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能够为病人解除病痛;同时,还有道德方面的要求,能够有奉献精神,能救死扶伤。《豪斯医生》讲述了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医院脾气古怪的格雷戈·豪斯医生,利用自己的一套医学理念,和三名出色的助手解决无数疑难杂症的故事。日本的《仁医》,讲述了主人公脑外科医生南方仁从现代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幕府,凭着他的智慧及简陋的医疗器具,运用现代医疗技术拯救了许多江户人民的故事。

(2)情感故事。亲情爱情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在医疗剧中它多次出现,成为调动观众神经的重要因素。《豪斯医生》中豪斯医生和精神病人的情感纠葛、威尔逊和第一任前妻再续前缘;《南国医恋》中来自纽约的女孩佐伊,在亚拉巴马州的蓝铃镇这个南方小镇和“南方美人”的相遇、和多位“潜在”男朋友的纠结等,都是爱情主题。

(3)职位争夺。在美国和日本,医生是门槛非常高、晋升需要严格训练和考核的职业。晋升到相当的位置,在意味着医疗技术和水平高的同时,还能够带来尊重、名声和利益。晋升是进取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晋升过程中的磨难、心机甚至不择手段,是现实和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和情感故事一起,丰富了医疗剧的内容,也成为美日医疗剧普遍涉及的话题。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五个年轻实习生激烈地竞争医生职位;日剧《白色巨塔》中,出身贫寒的财前五郎副教授为争夺浪速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外科唯一的教授职位,不惜与恩师东贞藏教授决裂,最终利用各种手段,在惨烈的竞争中胜出;日剧《医龙》中,主人公朝田龙太郎在明真医院和这里的医生、直属上司进行了惊涛骇浪般的明争暗斗。

近年来,中国的医疗剧如雨后春笋般登上银屏。2009—2012年,多部医疗剧相继播出。中国医疗剧的主题主要是:

(1)爱情、亲情。爱情和亲情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情感,也是艺术作品的永恒主题,大多数医疗剧几乎都关涉这样的主题。《生死依托》中,青梅竹马的山丹与春来发生了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中又交织着山丹和恩师、医院院长——抛弃自己和生母的亲生父亲的恩恩怨怨;《感动生命》中,将要破产的关明海,得到女儿关姗、陪伴着女儿的韩子航的温情;《心术》则描写了神经外科医生霍思邈先后和女演员、美小护的恋情。

(2)救死扶伤。救死扶伤是医生职业中的道德要求,中国的医疗剧对这一主题的展示比较充分。比如,《柳叶刀》中,心外科大夫顾明道鼓励心肌病患者丁凝夏不言放弃,和他的博士同学李肖一精诚合作,完成了丁凝夏的手术;《生死依托》中,对春来实施远程手术治疗;《感动生命》中,也多次表现医生克服困难、救死扶伤的行为。

影视剧的内在支撑要素是价值观。在完美的艺术形式之外,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传播价值观,是影视作品和国际对话的重要内容。

救死扶伤、抢救病人生命是康德的“绝对命令”,具有道德上的崇高性和无限性。然而,它的实施者——医生却是有限者:医生也是人,有七情六欲,精力和体力有一定的限度,医疗技术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国医疗剧中,医疗伦理和医生、医院的有限性之间的差异往往没有得到真实呈现,而是单纯地强调前者,这种表达缺乏对医疗伦理的反思。在《心术》一剧的开篇,刘晨曦医生正在别的医院陪女儿做透析,她所在的医院要抢救病人,她当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剧作的意图很难摆脱刘晨曦为了医生职业的崇高要求而屏蔽母女亲情的嫌疑;在《感动生命》中,司马博铭给农村孩子赵强做手术即将成功时,他的儿子在一场意外车祸中胸腔积血也需要他进行手术,司马博铭坚持把赵强的手术做完,儿子的生命却夭折了,这是典型的“舍己救人”模式。因此,有人说:“国产医疗剧容易成为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宣传片,过分强调主旋律,弘扬一种和谐的理念,刻意突出医生正面形象来改变负面报道灌注于民众对于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刻板印象。”[3]这是有道理的。

国产医疗剧在价值观传递方面带有一定的虚假性,这削弱了剧作的表现力,也无法为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所认可:“问题意识缺乏深度,将医院、医疗活动等方面表现得过于理想化。……虽然一些作品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但要真正‘走出去’、实现价值最大化则尚需时日。”[4]

影视剧是价值观的载体,影视剧中的医疗技术、人物(医生和患者)、医疗体制集中体现了医疗剧的价值观。总的来说,中国医疗剧在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医术表现缺乏科学性,导致价值观空洞。虽然医疗题材是继抗战、婆媳、官场斗争之后开发的新题材,但它涉及深奥、专业的医疗知识,这就为拍摄增加了难度。“拍摄国产医疗剧难度较大,导演和编剧一般都缺乏相关专业的医学知识,如果不仔细核对细节,就容易出错,形成误导,甚至产生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5]忽视对医术的塑造表现,不懂得通过医术来表现医生,未能深入病症以及病人和家属心理,是国产医疗剧在价值观载体方面的重要问题。比如在《柳叶刀》第9集中,陈院长心脏病发作,顾道明和蒲秘书急救、治疗都将医学的知识和技术隐没起来,着重展示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这种对医术和医学知识的轻视在我国的医疗剧中十分普遍,无论是在《感动生命》第14集中,韩子航为傅洪波切除肿瘤,还是在《生死依托》中对娜仁病症的治疗等,都未能充分体现医疗知识和技术,也未能在重大疾病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表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变化以及他们所遭遇的社会情境因素。有人评论说:“在真实反映医生的专业工作方面,我国的医疗剧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的医疗剧很少能在剧中给观众带来医学知识,拍摄的救治病人的场景不是重复的手术台场面就是一群医生巡视病人。编剧习惯把剧中主人公的情感纠纷作为主要内容加以呈现,这使得我国医疗剧往往变成了披着医疗外衣的情感剧。”[6]

(2)人物塑造缺乏公正性,导致价值观虚假。人物塑造的公正性,是指揭示人物行为、心理的合理性,即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影视作品的特定情境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又能够为观众所理解、接受并给观众以新的启示。但是,在国产医疗剧中,就出现了许多人物形象塑造不公正的情形:在《生死依托》中,山丹学院毕业后,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医院工作的机会,放弃在学校建立的爱情,回到家乡的卫生院工作。山丹心系乡亲的朴素承诺固然传递了一种美好的品质,但也违背了在城市的大医院“个人医疗技术的进步、更好的成长机会、美好的爱情”的现实等。当某种并不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的单一的价值观的实现屏蔽了其他更多的、合理的也是为广大观众所认可的价值准则时,这种单一的价值观就变得虚假了。不同的是,在美国的《急诊室的故事》中,马克·格雷尼医生作为急诊室的主力,对工作非常投入,但妻子不愿他再继续36小时倒班的急诊室工作,而马克坚持在医院第一线,他因此付出了离婚的代价。

在国际传播视野下,国产医疗剧和美日医疗剧还有较大的距离。这不仅反映在医疗剧中所展现的医疗水平上的差异,还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上的差异。有人认为,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大部分出现在我国电视屏幕上、以医院为背景、反映医护人员生活的作品,并不构成‘医疗剧’,称之为‘医疗题材电视剧’更为合适”[7]。未来,国产医疗剧价值观的传递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www.xing528.com)

医疗剧应该以医院或诊室为背景,以医生、患者为主人公,以医疗救治为主要情节,所以掌握医疗技术的医生的活动应该是医疗剧的核心。医生活动中使用医疗技术,能够更加真实地再现场景,使观者身临其境、思维进入到医疗剧的氛围中,使医疗剧更加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国外的医疗剧有不少成功经验可借鉴,“《豪斯医生》等医疗剧更是在追求医学专业性上一部赛过一部,不仅表现为对医疗设备、手术过程等场面真实感的高度追求,还表现为在医学知识、病情推理等理论依据上的严谨可信”[8]。因此,国产医疗剧应该重视价值观的载体——掌握医疗技术的医生,并把传播健康信息、讨论健康议题整合进去,给观众以有益的健康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仅仅把医疗题材作为一个噱头,而把重心放在描述职场斗争、爱情观念等都市话题的缺陷,才能改变价值观的苍白和单一、强化医生媒介形象的传播力度,在国际传播中获得广泛的认同。为此,“创作者应该提高本身的素养,突破影视剧在结构和叙事上的陈旧模式,让中国的医疗剧获得新的发展”[9]。这就要首先在医学专业知识上下功夫。在医疗剧中,医生的诊治要符合医学常识,不能出现错误;同时,还要深入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当然,医疗剧不是医疗技术的科普片,我国的医疗剧也不可能靠先进的医疗技术赢得国际的关注,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承载的人性、情爱、职场、社会生活的丰富话题,却能够体现国产医疗剧的特色,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对话、引起共鸣。

健康所系,生命所托。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平等对待所有患者,是医生的职业要求。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是值得敬畏、尊重的,它体现着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能够唤醒人的慈悲心,使人类社会秩序和谐,是医疗剧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医生的职业化要求。这一点,在美国的医疗剧中体现得较为突出:“严密的科学性、强烈的人道主义、对人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是美国医疗剧获得成功的基础,它们对人性恶的一面进行批判和揭露,强调生命的珍贵与尊严,宣扬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宽容,具有崇高的人文情怀。”[10]在日剧《血疑》中,大岛茂对幸子说,假如幸子不幸离世,17年的回忆将不是简单的回忆,父母将回味无穷。不管什么时候想起幸子,他们将会有说不完的话,会从回忆中得到乐趣。这种带有临终关怀意味的对话,把幸子人生的终结变成了对美好人生的颂歌。

职业意识、人道关怀的回归可以避免当前中国医疗剧当中医生没有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而自作主张为病人诊治、出于私利选择病人、因人际冲突而违背医生伦理、有了医患纠纷让医生受委屈等现象,而能从人性、职业、法律的角度揭示医生曲折的心路历程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在“专业”和“人性”(P+P)方面的深化,能够最大可能地避免医疗剧和其他题材电视剧在大众消遣和娱乐功能上的重合,使之在照亮医生的职业活动以及患者就医心理的同时,让国外受众看到中国医疗事业的文明、进步和医疗环境的改善。

[作者马明杰系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高贺胜系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 吴素玲.电视剧艺术类型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84.

[2] 孟洁,谢霈.国产医疗剧的传播价值初探——从《心术》热播谈起[J].东南传播,2012(8).

[3] 孟洁,谢霈.国产医疗剧的传播价值初探——从《心术》热播谈起[J].东南传播,2012(8).

[4] 赵聪,鲍同.医疗剧的国际视角初探——以日剧《白色巨塔》为例[J].中国电视,2012(12).

[5] 孟洁,谢霈.国产医疗剧的传播价值初探——从《心术》热播谈起[J].东南传播,2012(8).

[6] 黄春玲.中国医疗剧的人文关怀与悲剧意识[J].创作与评论,2012(9).

[7] 李梦苏.手术刀下的“西学东渐”——中美医疗剧比较[N].中国文化报,2010-06-08(008).

[8] 吴素玲.电视剧艺术类型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95.

[9] 许安琪.21世纪医疗剧中医生形象探析——以《心术》为例[J].戏剧之家,2014(7).

[10] 郭艳民.当代中美主流电视剧比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