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影视:全球化与后全球化的进程与前景

中国影视:全球化与后全球化的进程与前景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会林为什么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成为今天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非常有限。当代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的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其三,我们应该如何向外国朋友有效地表达和讨论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尚未形成对世界真正的文化影响力。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亦然,没有优秀作品,何来传播影响?

中国影视:全球化与后全球化的进程与前景

黄会林

为什么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成为今天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巨大贡献和影响,但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其当代文化影响力却相对严重滞后——就像一个演讲者登上了舞台却不发声一样,这也意味着加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是提高我国文化影响力的一项必然的任务。

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非常有限。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筛选,才会慢慢沉淀出公认优秀的成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当代中国文化确实无法和传统文化相比;和当代欧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相比,我们显然也落后了不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我们可能相对缺少可以和世界接轨的优秀文化成果,所以需要考虑对内促生具有世界性的当代中国文化;二是虽然我们有优秀文化成果,但没有找到合适的被其他国家了解和理解的渠道,因此需要摸索更容易被其他国家接受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机制;三是我们可能还没有熟练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交流的共同话题和话语表达方式

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很多伟大的文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某些时代的文化走向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起到关键的转折作用,甚至可能奠定未来的世界历史格局。所以,我们需要以一种负责的态度来思考当代中国文化,诚实地面对其成绩与问题以及相应的发展可能。

强大的经济发展确实会为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文化的特殊性却很难仅靠大量资助就实现优秀文化成果的产出。本人作为一个“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后来能有机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从教,并在文化教育一线工作至今,深切地体会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困苦后,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经济成就,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也一定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迎来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时代!让我如此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我们的国家正以多元化的方式推动和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效已经开始全面辐射到包括文化在内的方方面面;其二,更为重要的,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条件和国外相比差距在大大缩小,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当代中国学人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历史机遇,理应有更大的文化贡献。我们期待更多年轻人能够“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在继承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就一定能“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代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的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之前在中国流传着英国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没有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体系。后来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无论是撒切尔夫人的话还是“钱学森之问”,都指出了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一个十分尴尬而又非常严肃的问题:当代中国缺少世界拔尖的文化人才和强大的思想文化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的生成绝非“毕其功于一役”的工程,不可能采用“大跃进”的发展模式。这就必然涉及几个关键问题:其一,优秀的世界文化影响力究竟有哪些内涵和表现?其二,制约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其三,我们应该如何向外国朋友有效地表达和讨论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www.xing528.com)

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尚未形成对世界真正的文化影响力。这是对当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格局中实事求是的定位,这样的判断有助于我们从正确的起点出发,避免盲目乐观、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的宣传。从长远来说,越从接近客观真实的事实出发,越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种当代优秀文化成果的生成既包括国内生成,也包括国际生成。国内生成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创造优秀文化成果的问题,国际生成主要解决的是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播问题。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是因为有《周易》《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伟大的著作,然后才是如何将其翻译和传播到世界各国的问题。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亦然,没有优秀作品,何来传播影响?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非常具体的人员和文化成果进行的,我们既要有宏观的顶层思考,也要有在微观层面扎实地推进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哪些当代中国文化成果传播到了海外,它们究竟表现如何……我们希望中外学者能在专业对话中慢慢展开这些研究内容,最终将学术交流落到实处。

中国的历史、体量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和责任,要求我们努力建设一种与之相应的当代文化。2009年,我提出了“第三极文化”,它是关于中国与世界其他文化多元平等共生的一种发展理论。其核心内涵是指: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并存格局,每一种文化都应该得到公平独立的发展机会。但就主流的世界现实影响力而言,目前大体可以分为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两“极”强势文化。而中国文化强大的历史根基、独立传统和绵长不断的生命力,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充分继承和发挥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资源,总结和提升百年来中国现代革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和合”方式追求“会通以超胜”的当代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复兴,形成和欧洲文化、美国文化鼎立的“第三极文化”,即中国文化。这一理论首先承认并尊重了世界多元文化;其次也正视了世界文化多样但不平衡的现实格局;最后它突出并强调了中国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角色和担当——虽然这种文化建设将难于经济发展。

有人说,中国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改变了挨打的局面,又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改变了挨饿的状况,那么我希望下一个三十年它将会逐渐改变目前这种经济文化极不相称的现象,这是下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所有的改变都需要强大的实力,而实力的生成需要时间,需要个人和国家的耐心。

关注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表现与影响,最终目标是反观和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是通过与他者平等自信的对话交流,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追求整个人类的共同未来,而绝不是去获得某些强势文化的国际认同或赞赏。这也需要有“平常心”:首先做好自己,而不是总关心别人怎么评价。

礼记·大学》里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话道出了人与自己、家庭、集体、国家甚至世界的辩证关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要了解自己,并不容易。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和大家展开“和而不同”的交流讨论,在知识共同体里努力实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