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内引外联,集才凝智”的指导思想,遵循培养与引进并举、充实与提高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师资队伍数量有较快增长,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员结构有较大改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1)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自我提升。通过在职研修提高学历、学位和业务能力的方式,有14名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有3名教师取得出国及国内名校访学资格,40多名教师分别到同济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重点高校及高职院校培训,取得“双师”资格。
(2)加大力度,引进急需教师。学校先后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50余名毕业生,从市内学校招考调入40余名教师,其中有20多名具有硕士学位,部分毕业于重点大学。通过引进,教师的数量增加了,学员结构得以改善,硕士比例明显提高。2004年,从甘肃农业大学选拔了1名应届毕业研究生,实现了研究生学历教师零的突破。先后聘请7名外教担任英语口语等教学任务,对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3)建章立制,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培养。学校制定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上岗管理暂行规定》,对教师上岗条件进行严格规定,特别对新调入及新分配来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教学规范、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岗位培训。实行新教师见习和试教制度,为每位新教师确定指导教师,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组织教师开展钢笔字、板书、计算机及综合技能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2006年,经过评审命名了第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对第一届教学优秀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奖励。
经过努力,师资队伍建设朝着良性方向发展。2003年至2007年间,专职教师由96人增加到186人。2007年底,专职教师中副教授4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0人。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不断转变理念,扎实推进教学管理与改革。
(1)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了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及教学工作组织机构,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领导。2003年10月,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逐步建立了督导评教、教务处评教、教师评教、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2006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工作领导委员会,负责审议教学计划、教改方案等关系教学发展的重大事项,建立了校长研究、指导、评价、咨询、决策、处理及管理教学工作的常设机构。为了营造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舆论氛围,学校组织教职员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讨论。2006年12月1—2日,学校隆重举行第一届教学暨科研工作会议,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副校长効天庆做了《以评估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教学科研建设,创新教学科研管理,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工作报告,部分教学系就教学科研管理与改革进行了交流发言,全体教师围绕学校发展、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发展、教学质量控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风校风建设及学生管理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科研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2)不断规范教学管理行为。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一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有步骤地制定和修订了35个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编印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实务》,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组织领导、教师行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范;及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编制完成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指导性专业教学计划》,用以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制定、修订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有效保证了管理机制的顺利运行。二是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实行AB卷、考场单人单桌、考试巡视及部分公共科目考教分离等制度,重视考试试题质量,从命题、制卷、监考、阅卷、成绩管理等方面予以规范,提高了考试的质量,考风考纪明显好转。三是建立了教学例会制度。教务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教学或教研会议,讨论、研究和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003年开始,编印《教学通讯》(周刊),及时反馈教育教学信息。四是加强教学业务的检查力度。教务处从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课后检查、教学进度、教师日志、教室日志、教学纪律诸方面加强检查力度,改进教风。教学系根据学校统一要求,组织本系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通过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学生代表座谈和发放学生问卷调查表等活动,及时获取教学真实情况,为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五是推行目标化管理。2004年,教务处制定了《目标化教学管理实施纲要》,在学科建设、专业改造、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设备建设、教学研究、英语教学、计算机教学、艺术体育教学、教学管理、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使各项工作逐步向目标化管理靠近。
(3)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学校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2004年,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要求,学校印发了《关于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计算机系和生化系开办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农学、园艺4个高职专业为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了30多个校外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在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2004年,学校开始推行跨学科选修课制度,加强对选修课教学与学生的组织管理。2005年,学校“师专英语评价改革”课题研究列入省教科所课题研究项目,并列入“甘肃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项目”,学校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发展。2004年,学校决定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提出了力争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所有的必修课程达到达标课程标准,30%的课程达到优秀课程标准,若干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重点支持1~2门精品课程建设,使其跻身于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行列。2006年,学校有2门课程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其中1门课程由学校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评选。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根据学校目标定位、办学条件和生源状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进行广泛社会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结构调整。2003年,调整已有成人教育专业,开办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教育5个普通师范教育专业,并将原设的10个高职教育专业整合为农学、园艺、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信息管理4个高职专业。2005年,学校根据教育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有关要求,对已获批准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进行整理,上报教育部备案;向省教育厅上报学校自主举办高职高专教育二级专业的请示,并接受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考察评估。经教育厅批准,教育类、计算机类、农业技术类3个二级专业获得自主举办资格。2007年,学校经教育厅审查批准招生的专业有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数学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物理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小学教育、初等教育、现代技术教育14个师范类教育专业,专业基本覆盖中小学所开设课程。同时,学校还结合学校资源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申办了会计电算化、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生物技术应用、商务英语、现代文秘、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法律事务、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农学、园艺等17个高职专业。专业涉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的教育类、计算机类、农业技术类、语言文化类、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生物技术类7个二级专业。经过建设,资源配置合理、文理结合的专业体系和格局初步形成。
4.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进教研科研发展
2004年,学校研究制定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发展计划及三年工作规划》,对学校科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科研处配合教学系广泛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每年都邀请兰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发挥名家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同时,学校认真办刊,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将《定西师专学报》改为季刊,定期出刊,并与兰州城市学院等院校合办《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11月22日,学校组织常彦、张怀德、王筱平3位老师主持的课题《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构建新型师专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激发了教师开展科研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06年12月1—2日,学校隆重举行第一届教学暨科研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定西师专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定西师专陇中文化研究所”两个内部研究机构,为科研工作搭建了平台。学校也积极组织课题申报,课题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成果。经过努力,学校教职工共获得省、市及以上科研、教研成果奖及论文奖20余项,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90篇,出版专著、教材及工具书近10部。学校也制定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及创作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在办学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2003—2007年,学校共筹措发放科研奖励金约21万元。
5.重视招生工作,办学规模稳步扩大
为了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学校设立了招生就业处,专职负责招生工作,确保了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学校在每年高考前夕,都要在媒体上刊播招生广告,向省内各中学寄送招生简章,组织人员到各地中学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增加考生与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与认同。在录取过程中,为切实提高报到率,对进档考生逐个进行电话联系,落实生源,并加大调剂力度。5年来,学校的报考率和报到率一直保持较好势头,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办学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有全日制在校生1523人;2007年,全日制在校生达3800人。5年共招收普通类学生5780名,成人类学生2500人。学校逐步形成了包括普通师范类专科教育、普通高职类专科教育、成人专科教育、短期继续教育及与本科院校联办的本科专业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6.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学校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管理出质量,管理见效益。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及学校发展需要,学校不断推进管理改革步伐,革新管理思维,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民主的管理机制和模式。(www.xing528.com)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实现学校由成人教育向普通教育的转轨,学校分别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制定和修订,编印完成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规章制度汇编》等规范性文件。通过制度的制定与修订,建立健全了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部门岗位职责,使学校各项管理有章可循,逐步向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2)调整管理机构和人员,优化管理结构。2004年,学校根据学校发展及管理的需要,对学校内部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为了加强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在教务处学生科的基础上设立了学生处,专门开展学生的管理工作;为加强考务管理,在教务处新设考务科;为加强对基建的管理,成立了基建处;针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年龄小等特点,成立初等教育部,实行一校两制的管理形式;成立了物电系、音乐教研室等教学业务部门。在进行机构调整的同时,对部分岗位也进行了调整。2006年9月,学校下发了《关于各教学系班子配备及有关处室人员变动的通知》,对学校内部机构和工作人员又一次进行调整。在教务处设立了实践教学科,专门进行实践教学及实验室的管理。在每个教学系设立了党支部,并配备了支部书记。加强了教学系的班子建设,为每个教学系配备了主任副主任各1名、1名支部书记、1名辅导员和1名专职干事,其中支部书记、辅导员和专职干事实行坐班制,提高了教学系的管理力量。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办学活力,根据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的有关建议和意见,2007年3月,学校下发了《中共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关于调整内部有关机构设置及其工作职责的通知》,对校内有关机构设置及其工作职责再次进行调整,任免了一批中层干部。合并原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为学校办公室,成立人事处、财务处、督导室,成立学生党总支,基础教育研究所和陇中文化研究所归属科研处,撤销成教处。3次较大规模的机构及人员调整,健全了管理机构,优化了管理结构,完善了管理职能,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了人尽其才。特别是通过在教学系设立主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和专职干事,初步健全了系一级管理机构,为促使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推行校、系两级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3)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一是完善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大教学系的管理责权。2003年,学校提出了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校、系两级管理制度的要求,校一级进行宏观管理,学校领导班子加强领导职能,精心研究,科学决策,解决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事要务。系一级进行微观管理,加强其在教学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及管理力度。通过推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晰了校、系管理权限,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突出了教学系的管理职能。二是以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任制为契机,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津贴分配制度、年终考核制度的改革,注重绩效,形成尊重创造、鼓励创新、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三是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提高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申请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政策优惠及项目支持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筹措资金的力度,基本保证了教育教学及建设所需资金。为了保证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用,学校厉行节俭,推行了经费部门预算、大宗物资公开采购及小型维修招标等一系列制度,加强了对资金使用的科学管理,规范了经费的使用。为加大财务管理改革力度,健全财务审批与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下发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实行经费两级预算和部门经费包干制,使经费的使用更加规范合理。同时也严格财务审批程序,对于经费的支出,严格按照层级管理的规定,依照各自的审批权限层层审批。坚决执行国家收费政策,完全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在学校财务部门及教学楼门厅等地方,制作挂置永久性的收费公示牌,并将所有收费批文在学校官网上公布。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明确告知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金额及批文,在新生接待处制作大幅收费公示牌,公布收费项目、金额、批文及举报电话。学校加强了对资产的管理,对基础设施和资产设备,既重视投资建设,更重视日常管理和维护,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避免闲置浪费,盘活了现有资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四是加强公文管理,提高公文办理效率,发挥了公文在学校管理及上下联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所有急办文件,做到了即收即处理,为公文办理部门节约了时间;对于一般公文也基本做到当天收文当天抄批,保证了公文的时效性。五是规范档案管理,增强档案意识。学校档案室以检查评估为契机,加强规范管理。在历次检查评估验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效益,也使全校教职工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各部门、各教学系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管理意识进一步加强。六是制定外事外教管理制度,使外事外教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服务更加到位,受到了省外专局、外教选派机构和外教的一致好评。七是加大后勤管理力度,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后勤部门始终坚持以方便师生、方便教学、方便科研工作为宗旨,积极推进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完成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吃、住、行、医、用及水、电、暖、基建等服务保障工作。学校成立采购领导小组,实行办公用品及大型设备集体采购制,物资采购供应坚持招标采购和集体采购制度。对于商品采购,凡实行政府采购的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办理;对于非政府采购的零星物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对图书及学生教材,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保证了教材的质量和及时供应。对学生食堂及校医室引入社会资源,按照社会化方式运营,既保证了服务质量,又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按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向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园林化方向发展。食堂管理方面,一方面抓食品安全,一方面协调利益关系,在食品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控制饭菜价格。八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秩序。学校制定校园安全事故、卫生事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学校果断采取封校管理措施,有效保证了师生员工的安全,为应对类似突发事件提供了宝贵经验。
(4)加强工会建设,健全民主管理体制。为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学校高度重视民主管理建设。2004年,学校顺利开展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工会的组织机构得以健全。工会组织教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广大教职工围绕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审查处理工作暂行办法》《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会委员会职责》等制度,并于2007年3月10日召开了第一届教代会。
7.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学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以学风建设、常规管理、学生资助及就业工作为主要任务做好学生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效。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举办大学生艺术节、田径运动会、新生军训、周末系列文娱活动以及“教师模拟”“英语角”等沙龙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CCTV杯英语演讲”等课外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成立“小荷书画社”等学生社团近10个,指导社团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2)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严明校纪校规,规范学生行为,推行班级量化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行班主任值周及教师值班等制度,加强对学生早操、自习等方面的日常管理。推行公寓管理“六进”(党组织、团组织、学生自律组织、思想教育、文化活动、安全保卫工作进学生公寓)措施,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生活与休息的环境。通过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创建活动,促进学生日常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安排学生干部监督检查早操、自习、伙食、卫生,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学生早操、上课、自习等日常管理,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散漫懒惰和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严格考风考纪,开展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考试督察,杜绝作弊现象,对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依照校规校纪做出严肃处理。结合学风建设活动,以专业、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健全集“奖、助、贷、减、免”于一体的奖优助困体系。设立“学校奖学金”“拓学奖学金”“邵氏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学生勤学成才。积极开展助困工作,为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国家助学金、学校特困生补助和生活费,开展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活动,努力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开辟入学绿色通道,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
(4)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就业教育”,特别是对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加强就业指导,转变择业观念。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注册“中国企业人才网”,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就业信息。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人事部门及高等院校组织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培训与辅导,鼓励并帮助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及各种类型的上岗考试,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8.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保障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办学条件得以改善。2003年9月至2008年6月,5年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费6000万元,一批校舍建设工程相继竣工。新建并投入使用的有2栋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楼、1栋服务中心楼、1栋食堂二层楼、1栋家属楼等,新增校舍面积近4万平方米,建成拥有35000平方米运动场地的综合体育场。完成了校门改建,建成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艺术广场。投资1387万元的新图书馆顺利竣工,投资680万元的艺术馆完成主体工程。
9.加强对外交流与交往,办学空间得以拓展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交往,优化了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为学校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寻求发展机遇,赢得了主管部门及社会的支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络沟通,及时掌握政策信息,拓宽了办学空间。学校申请设立了天津师范大学甘肃函授站、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定西教学站、西北师范大学及甘肃农业大学定西教学站、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基金定西教学站,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开办本科班和专科班;设立了甘肃省乡镇企业培训学校定西分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中德合作同济大学职教师资培养项目甘肃基地、定西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定西市继续教育基地等机构,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办学声誉。2004年2月6日,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本科班在学校正式开班,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记卢玉芬、副书记刘家文专程来学校参加开班典礼。2004年8月23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扶贫办主任黄丽、课程推广部主任张大北、中央电视台导演王英迪一行7人来校考察,商谈把我校建为清华大学与定西市联合开展扶贫的办学点事宜。2005年9月1日,在实验楼三楼举行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育定西教学站(第100个)开通典礼。2004年9月19—25日,甘肃省乡镇企业培训中心定西分部揭牌仪式暨第一期培训班在我校举行。
(2)加强友好交流,促进了学校建设与发展。与兄弟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实行多学科、跨领域、多部门的深层合作和深度交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每年不定期邀请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社会知名人士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外出考察学习。与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结成友好合作单位,互派人员学习考察,进一步促进全方位合作。学校的办学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北京某公司领导向学校援建了1间计算机接口实验室,中德项目给学校援建了1间会计模拟实验室、1间微机室,并提供了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北京大学向学校捐赠了图书,首都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向学校捐赠了电脑。2003年10月24日,中国教科文卫工会组织北京等省、市教育工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工会向学校捐赠了100台电脑。2004年6月12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日报社社长石星光来我校考察。7月22日,我省一些出版社向我校捐赠价值1万多元的图书,共计3000余册。这些都改善了学校教学硬件设施。
(3)争取各种项目,发挥了项目的带动作用。学校积极争取到了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德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并积极组织项目实施,发挥了项目的综合效应。2004年6月8—11日,中德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官员、专家来校考察、商谈联合办学事宜,经过充分协商,11日上午签订了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方合作意向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