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湾战争概况:多国部队全面进攻伊拉克

海湾战争概况:多国部队全面进攻伊拉克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在对伊拉克进行外交谴责和经济制裁的同时,开始全面启动其战争机器。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主要部署在沙特,多国部队以装甲步兵为主组成第一梯队,以美军重型地面部队主力为主组成第二梯队,以美军轻型部队组成第三梯队,对伊军形成纵深、梯次的进攻态势;空军主要部署在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吉布提和迪戈加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机场上;海军主要部署在波斯湾、阿曼湾和阿拉伯海。

海湾战争概况:多国部队全面进攻伊拉克

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巴格达时间),科威特人还在沉睡中,伊拉克飞机、坦克和10万大军突然越过伊、科边境,从巴士拉、鲁迈拉和布赛亚等方向铺天盖地地攻入科威特。伊拉克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总兵力逾百万人。而科威特国土仅有1.8万平方千米,只有2万人疏于训练的军队,自然不是伊军的对手。至当日下午2时30分,伊军已攻占了埃米尔王宫,控制了科威特城。8月3日,伊军控制了整个科威特。

伊拉克出兵侵吞了一个没有防卫能力的主权国家,对国际法准则进行粗暴的践踏,因而受到了几乎全世界同声谴责。联合国安理会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天通过了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的第660号决议。其后安理会在5个月内通过了11个决议,旨在对伊拉克采取各种制裁措施,迫使它从科威特撤军。联合国如此集中地就某个国际问题连续通过决议,这在它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1990年11月29日通过的第678号决议,授权安理会成员国与科威特政府合作,“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和执行安理会第660号等针对伊的决议”,并限定伊拉克于1991年1月15日之前完全执行上述有关各项决议,向伊拉克发出了最后通牒。

伊拉克的行径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中东地区石油蕴藏量占全世界的60%,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海湾可以说是美国和西方的“经济生命线”。为了彻底打垮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控制海湾石油资源和中东战略要地,并为建立冷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打下基础。美国在对伊拉克进行外交谴责和经济制裁的同时,开始全面启动其战争机器。1990年8月4日,美国决定向海湾派遣部队。8月7日,布什总统正式签署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当日7时30分,美军第82空降师的1个旅约2 300人作为先头部队乘飞机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基地起飞,前往沙特。美军的“沙漠盾牌”行动正式开始。

“沙漠盾牌”行动分为两个阶段:从1990年8月7日至11月7日为第一阶段,即防御性快速部署阶段。在这一时期内,美国共向海湾运去24万部队,1 030架飞机,70余艘海军舰艇。11月8日,布什总统宣布再向海湾地区增派美军20万人及其装备,美军开始第二阶段即进攻性快速部署阶段。到1991年1月15日,在海湾地区的美军总数达到43万人,装备有坦克2 000余辆,装甲车2 000余辆,飞机1 200余架,直升机1 500架,舰艇100余艘(包括6艘航空母舰)。其后继续派兵,使美军总数达到54.5万人。美国向海湾运去了几乎所有的新型武器装备,其中有能够避开敌雷达搜寻的F−117隐身轰炸机,装备有“幼畜”空地导弹、“响尾蛇”空空导弹的A−10攻击机,携带“地狱火”导弹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M1A1新型“三防”坦克,海军最先进的“宙斯盾”驱逐舰,新型舰载“战斧”巡航导弹,以及E−3、E−2C预警机,F−4G反雷达电子干扰机和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和“麦哲伦”袖珍地面卫星定位仪等。

为了谋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美国决定采取联盟战略,建立一个广大的反伊联盟,最大限度地孤立伊拉克。为此,美国开展了空前广泛和活跃的外交活动,寻求西方国家配合,谋求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争取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与合作。在美国的多方努力下,英国实施“格兰比”军事行动,法国实施“蝾螈”“幼鹿”和“阿蒂蒙”行动,向海湾部署了大量部队,埃及、叙利亚、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也向海湾派出了部队,亚洲、东欧和拉美一些国家也分别派出少量战斗部队或支援部队,它们共同构成了多国部队。参加多国部队的国家最终达到39个,它们是西方15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澳大利亚、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德国和荷兰;阿拉伯9国:沙特、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巴林、埃及、叙利亚和摩洛哥;东欧3国: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其他12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塞内加尔、尼日尔、塞拉利昂、阿根廷、洪都拉斯、新西兰、韩国新加坡。多国部队总兵力达80多万人(如加上土耳其驻土伊边境部队及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兵力则为100余万),装备坦克3 500辆,装甲车近4 000辆,各型飞机2 780架(内含作战飞机2 000多架),直升机2 000余架,各型舰艇200余艘。其中美国54.5万人(其中陆军参战部队31万人),英国4.2万人,法国2万人,埃及4万人,叙利亚1.43万人,摩洛哥2 000人,沙特6.06万人,科威特7 000人。

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主要部署在沙特,多国部队以装甲步兵为主组成第一梯队,以美军重型地面部队主力为主组成第二梯队,以美军轻型部队组成第三梯队,对伊军形成纵深、梯次的进攻态势;空军主要部署在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吉布提和迪戈加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机场上;海军主要部署在波斯湾、阿曼湾和阿拉伯海。这样,多国部队就沿波斯湾、沙特、印度洋红海、以色列、地中海至土耳其,对伊拉克形成战略包围之势。多国部队不仅在海、空力量、武器装备和军事素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数量上也对伊军形成极大压力。伊拉克如再不撤军,将遭灭顶之灾!

但是,时任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毫不让步,对于美国的军事部署,他威胁说要让数千名美国人躺在棺材里回国。为了讹诈西方,萨达姆扣留了西方人质,并将其转移到发电厂、炼油厂和军事战略重地。与此同时,伊拉克不断在国内作战争动员,使其总兵力扩充到120万人,装备作战飞机770架,坦克5 800辆,装甲车5 100辆,火炮3.8万门,地地导弹80余枚。伊拉克还向科威特战区增兵,抢修工事,进行防御部署。到1991年1月10日,伊军在科威特战区的兵力已达35个师54万人,装备坦克4 000余辆,装甲车2 700余柄,火炮3 000余门,武装直升机125架。伊军从科、沙、伊、沙边界一直延伸到伊拉克境内设置了三道防线,并在一线部队的前沿修筑了一条长265千米、宽7~8千米的多层次的“之”字形防线——“萨达姆防线”。在海面还布设了大量漂浮水雷和数艘装满石油的油轮,以阻止多国部队从海上登陆。

在美、伊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苏联、西欧、中国、日本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提出了各种政治解决方案,进行了一系列调解活动和外交努力。但是,伊拉克坚持侵吞科威特的强硬立场,关闭了和平大门,致使海湾危机升级战争。

巴格达时间1991年1月17日凌晨2时40分,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首先向伊拉克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10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接着,从沙特、巴林和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数百架飞机,对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轮番轰炸。2小时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发表讲话,宣布代号为“沙漠风暴”的所谓“解放科威特”的战争已经开始,海湾战争正式打响。(www.xing528.com)

为了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多国部队充分利用高技术优势,首先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空袭,力争用空中战争解决问题。如伊拉克仍不屈服,在基本上破坏了伊军的还击能力之后,再进行地面战。

按照“沙漠风暴”作战计划,多国部队从1月17日至2月24日进行了持续38天的空中袭击。整个空袭分战略性空中战局、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和战场准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17日至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各型飞机1.2万余架次,重点打击伊战略目标,包括伊军指挥设施、发电设施、防空系统、电信和C3I枢纽、核、化、生设施以及伊拉克空军和机场等。此外还对伊“飞毛腿”导弹发射架进行了专门空袭,伊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也遭到了全方位的轰炸。从第2周起,多国部队将空袭重点移到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上来,主要打击伊拉克空军和防空武器系统,空袭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8万余架次。从第三周开始,空袭进行第三阶段,多国部队集中攻击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科战区的伊军。三个阶段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0万架次,日出动量平均保持3 400架次,共发射了289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投掷了8万吨炸弹

针对多国部队的空袭行动,伊拉克采取了一些反击行动,如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并实施了“冰山之巅”行动,对沙特附近科沙边境的小镇海夫吉进行反击战。但是,伊拉克更多的是采取“藏”的策略,实行消极防守。结果使自己处境被动,损失惨重。据估计,长达38天的空袭使伊军伤亡率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伊军指挥与控制系统基本上被摧毁,一些军、师、旅指挥官与伊军总部失去了联络,后勤运输遭到严重破坏,伊军士气遭到沉重打击。前线部队的战斗力下降了50%,后方部队的战斗力下降了25%。多国部队取得了较大战果,但是也遭到了一些挫折,共有45架飞机被伊拉克导弹和高炮击落。恶劣的天气也影响了空袭的效果,还发生多起误伤事件。

在多国部队的打击下,伊拉克的态度开始逐渐变软。1991年2月15日,伊拉克宣布愿意接受安理会第660号决议,有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2月19日,苏联提出四条和平建议,萨达姆表示同意。2月22日,苏联进一步提出伊拉克撤军方案:停火一天后开始撤军,在21天内撤完。然而,美国坚持不停火、不谈判、不让步的立场,布什向萨达姆发出最后通牒:必须在格林尼治时间2月23日17时(北京时间2月24日凌晨1时)撤军,萨达姆拒绝了这一期限。

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4时,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地面攻击。多国部队地面进攻采用的战法是:陆、海、空联合行动,主力从左翼科、沙边境西部穿越伊拉克沙漠,直抵幼发拉底河谷,以色列多路进攻与主力包围相结合,击败伊军并歼灭科威特战区的伊共和国卫队。多国部队编成四个战役集群,沿伊、沙边境和科、沙边境从左到右分别为:美军中央总部陆军(包括第18空降军和第7军两个战役集团,第7军担任主攻任务)、北线联合部队(由阿拉伯国家部队组成)、美国海军第1陆战远征部队和东线联合部队(由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部队组成)。美国海军第1陆战远征部队首先发起攻击,从正面撕开“萨达姆防线”,其后东线联合部队在美国海军炮火支援下发起了进攻,并顺利突破伊军防线。担任主要进攻的美中央总部陆军则实施“左勾拳”行动,在战线的最西端直攻伊拉克南部,包抄伊军后路。至当日下午4时,北线联合部队也投入了战斗。伊军误以为多国部队的主攻方向在科威特,因此集结重兵于科威特沿岸和科、沙边境,而在漫长的伊、沙边界只留1个师防守。美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和法国“幼鹿”师等部队迅速突破伊拉克南部地区,切断伊军退路。伊军很快全线溃败,29个师丧失作战能力。2月26日,萨达姆命令驻科威特伊军一天内撤退到1990年8月1日以前的阵地,并宣布科威特不再是伊拉克的第19个省。同时,伊拉克表示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伊拉克的12个决议。

在此情况下,布什总统认为,在遭到如此重大的失败之后,萨达姆政权垮台是必然的事。为了避免给多国部队造成更大的伤亡,同时给萨达姆下台的伊拉克保留一定的军事实力牵制对美国一直持敌视态度的伊朗,维持海湾地区的力量平衡,布什决定停止进攻。2月26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国东部时间2月27日午夜(海湾当地时间2月28日8时),多国部队停止战斗。

4月3日,安理会通过了第687号决议,就停火问题向伊拉克提出了严厉的条件,要求伊拉克承认它同科威特于1963年10月4日签订的两国边界协定;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在国际监督下销毁、拆除所有生化武器以及射程超过150千米的弹道导弹,今后不准拥有或研制核武器以及生产核武器所需的材料;在科、伊边界设置非军事区,由联合国观察员负责监督和管理;伊拉克必须对其侵占科威特而给外国政府、公民和公司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和伤害进行赔偿;继续禁止所有国家向伊出售或供应武器和技术……该决议对伊拉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经济制裁、战争赔偿、伊、科划界等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美国打压伊拉克和美、伊爆发冲突的诱因,极大地影响着伊拉克和海湾局势的发展。4月11日,安理会宣布在海湾正式停火,标志着海湾战争正式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