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美军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起点。美军进行“网络中心战”能力建设,对各国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将起导向和示范作用。
1.美军“网络中心战”理论发展过程
“网络中心战”理论的提出,是美国信息化军事革命深入发展的里程碑,是美军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起点。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行新军事革命或信息化军事革命,1994年成立了“军事革命高级指导委员会”,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实施军事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例如,1997年版和2001年版《四年防务审查报告》《2010年联合构想》《2020年联合构想》和1995财年后各年的《国防报告》等。这些文件对新军事革命进行了界定,论述了新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确定了新军事革命的目标和达成这些目标应采取的措施,以尽快把美军由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根据上述文件的要求,美国防部启动了以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为龙头的、全面的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
“网络中心战”的概念首先由美国海军提出,后被美国国防部接受,成为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理论。1997年4月,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杰伊·约翰逊上将最早提出“网络中心战”的概念。1998年1月,时任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的阿瑟·塞布罗斯基中将在《海军学院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网络中心战:起源与未来》的论文,论文详细论述了“网络中心战”的定义与内涵,阐明了信息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相互关系,在美国军界影响颇大。1999年6月,美国军事理论家大卫·艾伯茨、约翰·加斯特卡和弗雷德里克·斯坦出版了《网络中心战:发展和利用信息优势》一书。这一论述“网络中心战”的理论专著引起了美国国防部上层的高度重视。美国国防部组织专门班子研究该书和其他有关著述,认为“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美军以“网络中心战”这种全新的战争需求为牵引,全面推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就可用30多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国中率先建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2001年7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网络中心战》的报告。这份长达1 000多页的报告全面阐述了“网络中心战”的内涵,阐释了“网络中心战”的目的与意义,论述了实现“网络中心战”的条件、途径、战略与措施。
各军种都对实施信息化军事革命热情很高,先后制订了本军种的信息化建设长远计划。陆军制订的远期建设计划很多,主要有《21世纪陆军》《21世纪部队》《2010年陆军构想》《后天的陆军》和《美国陆军构想》。海军制定的21世纪发展规划是《由海向陆》《前沿存在——由海向陆》《网络中心战,信息时代海军作战的顶层概念》和《海军陆战队21世纪战略》。空军则制定了《全球力量,全球到达》《全球参与——对世纪空军构想》《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1世纪的关国》。信息化军事革命的实质是把机械化军队逐步改造成信息化军队。各军种进行信息化军事革命的最终目标,则是建成信息化陆军、信息化海军和信息化空军。各军种制订的长远建设规划的时间跨度通常为20~30年。据此,陆军用了近10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建设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最终建成了一个数字化师。海军起初注重谋求海上信息优势和海上精确作战能力,然后又以“网络中心战”理论为指导,大力建设网络化海军部队。空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发展信息化航空、航天部队,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和制天权,不断提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美国国防部和各军种部在推行新军事革命和部队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是:武器装备主体实现了信息化,建成了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信息系统;战区作战指挥体制开始向扁平网络化过渡,指挥信息和目标信息传输速度加快;信息战和信息技术人才在机关和部队人员中的比例增大,官兵信息素养增强。结果是,美军具备了比任何其他国家军队都强大的信息作战能力和精确作战能力。但是,这些进展仍不尽如人意,与上万亿美元投入相比,效费比较低。其原因是,在信息时代建设信息化军队与在工业时代建设机械化军队有很大不同。前者千头万绪,特别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和横向联合;后者则比较简单,横向联合少,纵向发展多。而美军信息化建设主要由各军种部负责,这就限制了各军种兵力兵器之间的横向联通。美国国防部总结近10年进行军事革命的经验教训认为:要建设成信息化军队,就必须使陆、海、空军部队实现一体化横向联合;要使各军种部队实现无缝隙横向联合,就必须有一种共同的作战理论指导全军的信息化建设;能指导或牵引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作战理论,不是信息战和精确战,而是“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的提出,既是美军总结10年军事革命经验教训的结果,也是美军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行新军事革命的新起点。美国是领导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国家,美军是最早启动、最积极推行信息化军事革命,并从中受益最大的军队。美军提出“网络中心战”,是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美军进行“网络中心战”能力建设,对各国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
2.美军“网络中心战”的定义(www.xing528.com)
《网络中心战报告》虽然设置了“网络中心战概念与理论”一章,但是没有用一段简洁的文字给出“网络中心战”的定义。最接近定义的文字表述有:“网络中心战是一个很有用的术语,它用来描述通过网络化部队实施的各种军事行动。”“网络中心战的所有概念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都是通过将军队各组成部分网络化来实现的。”“支持“网络中心战”的理论是,通过将传感器网、指挥控制网和火力网连接起来,就能同时共享通用操作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最佳协同,高效地遂行所有军事行动。”从有关论述中,可以这样认为,美军的“网络中心战”,是使战场上的各作战单元和各作战职能系统网络化,特别是将各种分散配置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集合成为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各级作战人员能共享战场态势信息、能高效率地实施信息战和精确战的战争行动。
3.美军“网络中心战”理论解析
美国国防部的《网络中心战报告》和其他有关著述,阐明了“网络中心战”的实质、内涵、特点与实施的空间或领域。
美军认为,“网络中心战”既是一种作战理论,也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战争形态,实际上就是中国军事理论界常说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继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之后演变而来的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等六维战略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战争。同时,“网络中心战”又是一种作战理论,就像“闪击战”理论指导纳粹德国军队的机械化建设一样,将牵动美国军队的全面信息化建设。
“网络中心战”发生的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三个领域。物理域,是真实存在的有形领域,是各种作战平台和连接平台的通信网络客观存在的领域,包括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在物理域,网络化部队实施打击、机动和防护等作战行动。信息域,是创造、采集、处理、传输、共享信息的领域,是作战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传送指挥信息和目标信息、传递指挥官作战意图的领域。信息域的信息,既可能反映真实情况,也可能反映虚假情况,需要认真鉴别。信息域易受攻击,需要严加防护。在信息域,争夺制信息权的斗争异常激烈。认知域,是指作战人员的意识、思想、心理等领域,既包括知觉、感知、理解、信仰、价值观及据此作出的决策,也涉及军事领导才能、部队士气与凝聚力、训练水平与作战经验、态势感知能力和公众舆论等。
完全成熟的“网络中心战”的基本特征。《网络中心战报告》指出,现在的“网络中心战”是初级的、不成熟的。完全成熟的“网络中心战”要在约30年之后才能出现,其主要特征是:在物理域,军队的各构成部分实现了无缝隙的网络化连接,作战一体化程度高;在信息域,作战部队不仅具有很强的信息采集、访问、共享和防护能力,而且能取得对敌方的信息有利地位,作战行动高度协调;在认知域,各部队能产生和共享高质量的态势感知信息,部属能实时了解指挥官的作战意图,部队具有自我同步作战能力,作战效能、效益高。总之,“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它作战节奏快,战争持续时间短;战争毁伤破坏小,必要破坏将减少到最低限度;作战行动在全维空间进行,地理因素的影响大大减弱;战争一体化程度高,无形作战力量要素特别是信息起决定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