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出体验和感悟的语文教学方法

突出体验和感悟的语文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突出体验和感悟的语文教学方法

学生学语文,学习的是母语,不是外语。“儿童进学校学习母语,是有在学前生活中早已获得的母语口语语感作为基础的(前面也已提到:‘儿童在入学前头脑中已经储存有3000个左右的常用语’)。从小学到中学,母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到书面语,是要在原有的口语语感基础上,通过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的学习,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起书面语的语感,与此同时又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身处在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学习母语不需要像学习外语那样,从学习语音语法知识和规则入手,分成细密的知识点、能力点,围绕这些‘点’反复操练,通过大量带有一定机械性质的操练来强化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记忆与掌握,从而再形成口语和书面语的语感。”

那么怎样学呢?除了核心的基础知识需要分析讲解(也可依靠学生)外,其余的,都需要通过学习在整体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得(参看前面“语文学习的切身体验性”)。(www.xing528.com)

阅读教学,更需如此。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参看前面“语文学习的创造性”),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本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特别有兴趣的部分作出反应,甚至也许是幼稚的质疑,也许是极富创意的个人理解与设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这些就是阅读的整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