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叶圣陶在教育方面的早期贡献,大家一致肯定是编教材。编教材的贡献又在哪里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经典白话文为凭借,比较科学地组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体系。直到今天,这一课程体系还是我们进行语文课改的坚实基石。这里简略说说叶圣陶的这方面成就。
关于课程标准的阐述。作为教育家,叶圣陶是从课程论和教学论角度来确认课本内容与形式的,而不单单是只从文选角度来确认白话文教学的意义。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他草拟的《小学初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要旨:
……
二、本书内容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取材从儿童周围开拓,随着儿童生活的进展,逐渐拓张到广大的社会。……
三、本书每数课成一单元,数单元又互相照顾,适合儿童学习心理。
四、本书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及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种文体;词,句,语调力求与儿童切近,同时又和标准语相吻合,适于儿童诵读或吟咏。
五、本书每数课之后列有练习课。有的注重于内容的讨究,有的注重于语法的整理,有的注重于写作的训练。练习课文字与图画并用,绝无枯燥、呆板的弊病。
六、本书每册后附《词汇》,列载新出现的词,供儿童翻检、应用。各课新字数目都有限制,检查《词汇》便可知道。注音见《教学法》,课本上不再标明。(www.xing528.com)
七、本书图画与文字为有机的结合;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
这里节录的“要旨”虽然只有六条,但涉及的教学论意义是多方面的:①关于教材内容,突出以“儿童为中心”;②关于单元设计,考虑儿童学习心理的需要;③关于文章体裁,确定生活实用性,但不偏废,利于“诵读”“吟咏”,培养语感和美感;④提出了专项“练习”的概念,并根据学习实际安排训练;⑤不光是读文,也兼顾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总之,这个“要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各方面部做了较为缜密的切实可行的安排与指引。这个“要旨”的精神,现在看来也是科学的、实用的、有生命力的。
尽管这样的教材及课程标准因重视新的“儿童文学”而受到广泛欢迎,但封建卫道士仍然多有攻击。30年代初引发了“鸟言兽语之争”,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说:“民八以前,各学校国文课本,犹有文理;近日课本,每每有‘狗说’‘猪说’‘鸭子说’以及‘猫小姐’‘狗大哥’‘牛公公’之词,禽兽能作人言,尊称加诸兽类,鄙俚怪诞,莫可言状。”1931年4月,儿童教育社在上海开年会,自命为研究儿童教育的专家尚仲衣教授也在讲话中反对“鸟言兽语”。(参见《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6期封底文字)
面对这样的讥讽与批评,叶圣陶和他的挚友夏丐尊殚精谒虑,继续探索,又推出了影响更为广泛的重要教材《国文百八课》(1935年开明书店出版)。这是一套更有课程化特点的初中语文教材。其主要特点是:①选文更具辩证观,文白兼顾,白话为主。②单元组合更具训练性,由“文话”“选文”“文法和修辞”“习问”四部分组成,“文话”重在学习指导,“选文”重在例文开导,“文法和修辞”重在知识奠基,“习问”重在思维开窍。四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贯通。③教学目的更具实用性,即以培养读写能力为中心;而读写训练又是以服务于生活为旨归的。这套教材所体现的教材思想基本上沿用到现今基础型语文教材中。为什么现在我们还对这样的编法依依难舍呢?因为确实有一条思想精髓值得继承和发展,这就是“课”的理念。“语文课本”不同于“语文读本”。读本以选文为研究对象,旨在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由于学生功课繁重,没有时间、精力在茫茫书刊之海中搜寻值得一读的篇章,有心人代行其事,编成“新读本”之类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样的本子还不能充当教材。原因就在于它没有“课”的明确化、规范化要求。“课”的价值在哪里呢?①它是课程环链上的一个环节,只能在这里定位而不能移诸他位。因为“课”总是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安排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至少是为了使大多数学生达到统一的必须完成的目标的。②它是以基本训练为过程的,即朝着一个目标,分项安排内容,组织学生接受课堂训练。课文,既有“文”的范例,又有“课”的训练要求,还有程序上的先后安排的要求。也就是说,“课文”决不等同于选文,用叶圣陶的话说,就是学习的“范例”,教学的“凭借”。文,既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片段的。裁而编之,为训练服务,在功能上,有些近似于数学课本上的典型例题(当然它还有文化教育功能,这里不说)。③以训练为序,以目标为指归,以文为凭借的“课”是对所有教师提出的教学规范。有人说,一部《西游记》也可做教材,可以的,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这位教师必须在“课”的理念支配下,把这部作品当作“课文”来教。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与组织学生听小说连播或听文学鉴赏节目又有什么区别呢?还要学生到课堂上上课干什么呢?有少数偏爱文学的学生也许不上课是可以的,他能自觉地弥补;大多数学生就不行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才认为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阵地。也正是从“课”的理念上认识《国文百八课》,我们才会对叶圣陶的这一贡献作出较高的评价。
思想交锋,是语文改革的前进动力。20世纪初的思想冲突虽然一开始是从“教育的目的”上展开的,但由于它的内容之争直接与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它的冲击力是直接朝着语文教学改革而来的,对语文教学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综上所述,一条明显的进步线索呈现在我们面前:即经史子集→白话文介入→白话文成为主流内容→文白科学组合的课程与教材。
历史是一面镜子。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借鉴的前提下,创新,继承,发展,当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