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引进多媒体,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有助于教育,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1、语文多媒体教学不可能取代学生的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具有永远不可替代的价值。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诵读是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是多媒体所替代不了的。多媒体其实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装成新玩意,投学生感官愉悦之所好,正如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一样,它迎合了学生对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快餐化追求,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却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难怪现在的学生很少有静下心来去读几本名著的。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退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语言文字虽然表象上稍显单调,但并非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是用多媒体等传媒难以形容和传达的。我们说电视剧《笑傲江湖》拍得再好,也不如读原著更精彩,因为金庸小说的魅力尽在语言文字中;今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能脱颖而出,是和作者平时多读《三国演义》等名著、从中获得艺术熏陶分不开的。所以说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仅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抽象的议论文字和语言的深层内涵。
2、语文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www.xing528.com)
有这样一个关于《荷塘月色》的课件,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把各种状态的荷花如“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的”等都一一配图呈现给大家,做得很细,却使得原本很优美的句子变得毫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尽情地展开想象,完全没必要去浏览那些直观的图片。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多媒体的不恰当的介入,却使这一想象空间缩小了。正如许多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视剧后,总会给人留下遗憾一样,因为名著中的形象在一千个读者脑海中有一千个形象,而一旦被固定成屏幕上的一个形象,那肯定会失去原著的魅力。
3、语文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互动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主要依赖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如《绿》一文,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用心去体会作者那独特的比喻和美妙的感受,而用课件顶多能演示几幅优美的碧水图而已,那醉人的绿和美妙的质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尽情展示出来的,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