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各年级学生知识层次不同,心理素质不同,这是由于年龄、家庭、生长环境等不同所造成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初中生心理承受压力有限、道德判断能力相对低,需要对其正面引导。同时他们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善于表现自己,老师要利用课堂优势教育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有良好心理素养的人,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
2.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与主人翁的责任感
责任心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是优秀人才最为可贵的品质,离开了责任心,这些可贵的品质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www.xing528.com)
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和小组竞赛。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不只依靠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同时,也发挥了每个学生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只有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才能让整个小组保持成功,每个人都是小组中最坚实的力量。
3.教师也可以采取差异性辅导原则,对于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然有其差异性,有他擅长的,也有他不能的。笔者认为许多基础差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笨拙。一方面,由于长期面对诸多的批评,使他们缺少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对自身的能力感到怀疑;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于现状,急切希望能得到帮助。这时,如果周围的人与事不能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就形成了所谓的逆反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热情、欢迎、包容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不要歧视和嘲讽。例如:有一位学生,基础很差,上课的内容听不懂,经常做小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给予照顾,在课堂上给他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他,使他在心理上感到老师是在关心他。在课后,也给他一些基础的练习,培养他的成就感,让他认识到经过努力,自己也会像其他同学一样获得成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差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相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较难的题目,告诉他们“强中自有强中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