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当然也是三维目标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这表明,学习是由情感发动控制的,是在真实情景中发生的,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学生主体对知识客体的认识过程,在这种思维本体论的价值驱动下,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和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在“活动—体验”模式下的“生成本体论”。新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老师的素养不能直接传递给学生,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构建;学生能力的形成只能在其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才能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态度的建立,也必须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形成,关注“过程”,关注“方法”,才能保证目标的整体实现。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重视学生自主意义的重建,这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倡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如果说“知识与技能”是可以通过传授与训练实现的话,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属于体验性目标,其目标的实现需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给予指导与帮助,促进学生经验的形成与内化。“三维目标”正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目标达成效果相对不理想的情况下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重视学生的活动与实践、充分重视学生的领悟和体验,才可能使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同步实现。因此,通过过程与方法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结起来,从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转变到对学习过程的关注。(www.xing528.com)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三维一体”目标整合达成基本素质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教学理论研究层面,我们可以将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但在教学实践层面必须是“三维一体”,因为它面对的是完整的人,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在教学实践中,既不能机械性地、割裂地理解这“三维目标”,也不能把所有的目标都简单地量化,更不能只看到知识与技能目标,忽略其他目标,而要真正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因此,在具体目标落实中,寻找“三维”的整合点非常重要。大量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要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需要,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寻找“三维一体”目标的整合点正是教师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灵活机智地进行创造性教学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