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流动性原则要求经济主体拥有的资金、资产具有即时变现能力,或者能够及时从外部获得资金。当金融机构不能及时提供充足的现金来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时,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危机,这种流动性危机很容易导致银行破产。保证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是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的流动性分析,并根据流动性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一)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1.流动性的内涵
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未来的资金需求。
2.流动性包含的要素
(1)资金数量
一家银行若能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成本筹集到较大数量的资金,该银行便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2)资金成本
银行以合理成本,较快地取得一定数量的资金,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3)时间
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取得一定数量的资金,同样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3.流动性风险内涵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造成银行的清偿问题。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4.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的重要意义
(1)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可以保证其债权人的债权得到偿付
银行的债权人,无论是小额储蓄者还是大额存单持有者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均属于风险厌恶者,他(它)们将资金贷给银行,其主要目的是收回本金,然后才是选择不同的利率。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才会使本金偿付得到保证。
(2)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才有能力兑现对客户的贷款承诺
一家银行发出的贷款承诺往往是其贷款余额的数倍,当银行的某个高质量客户提出新的贷款需求时,银行会尽量满足他的需求。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才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兑现它的贷款承诺。
(3)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可以使银行及时把握有利可图的机会
银行既可以在需要时扩大其资产规模,又可以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出售其流动资产,避免资本亏损。
(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对于正常经营的银行来说,资产和负债期限的不匹配、利率水平的波动均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而经营不善的银行,除上述原因外,信贷风险也会成为其流动性风险的重要诱因。此外,宏观政策也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的产生。
1.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成因
(1)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不匹配
银行的核心功能是“期限的转换”,即将短期存款或负债转变为长期盈利资产,这种“借短贷长”行为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具体表现为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不匹配,这就使由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与由负债产生的现金流出不能相互吻合。
在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不匹配的情况下,会出现两种弊端:①银行过分地依靠负债管理;②银行用于应急的资金不够充足。但“借短贷长”行为所引起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不匹配是一种正常的流动性风险,银行要营利就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这一风险。(www.xing528.com)
(2)金融企业的信誉
金融企业拥有良好的信誉,会增强客户尤其是存款人的信心,这样的金融企业一般流动性较强;如果金融企业丧失信誉,就会引起客户的不信任,产生挤兑及其他影响流动性的行为,使金融机构面临经营危机。
2.流动性风险的外部成因
(1)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商业银行较容易获得资金,存款量上升,客户的贷款要求容易被满足,流动性风险很少发生;如果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减少,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减少,挤兑的可能性会增加,商业银行会有流动性风险。
(2)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及主动负债的能力,从而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影响。短期证券和票据是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工具,如果金融市场不完备,短期证券和票据不能以合理的市场价格买卖,就会加大交易成本和损失,使商业银行获得流动性的代价太大;同时,活跃的二级市场也为商业银行随时获得流动性提供了方便。
(3)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
假设一家管理不善的银行冒了很大的风险将资金贷给信誉欠佳的客户,由于借款者经营不善导致坏账而使银行盈利下滑,一旦金融市场传言该银行盈利下滑,该银行将不得不以高昂的代价去保留原有的存款或从市场上购买资金,这会使银行盈利状况进一步恶化,甚至严重亏损。
(4)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当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时,某些客户会将存款提现,转为其他报酬更高的产品,某些贷款客户可能推迟新贷款的申请或者加速使用利率较低的信用额度,所以利率的变动对客户的存款需求和贷款需求都会产生影响,以致严重影响银行的流动性。此外,利率波动还将引起银行所出售资产(换取流动性)市值的波动,甚至直接影响银行在货币市场的借贷资金成本。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1.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含义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确定资产负债额度、结构和期限时,需要考虑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加强资产的流动性和融资来源的稳定性。
2.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商业银行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相一致,并与商业银行的规模、业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商业银行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应适当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关性,协调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其他类别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2)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3)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4)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3.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4.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
商业银行应根据本行的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涵盖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境内外所有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并包括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管理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监测,包括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融资管理;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测试;应急计划;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跨机构、跨境以及重要币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潜在因素以及其他类别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