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银行业的发展,银行规模不断膨胀,经营复杂程度急剧提高,交易金额迅速增加,新经济模式(如网络银行、电子贸易等)出现,交易工具和金融技术日益复杂,清算及结算系统扩展,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外包业务不断增加,银行采用风险缓释技术带来新形式的风险等,这些都增大了金融机构面临的操作风险,促使操作风险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中被更深入地研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我国金融监管机构近几年也在加速制定操作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操作风险的概念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这个定义是由中国银保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界定的,它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界定的操作风险基本相同。
(二)操作风险的特征及与其他风险的关系
1.操作风险的特征
操作风险大部分内生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覆盖面大,不易区分和界定,与其他风险有所不同。
(1)内生性
操作风险的内生性是指多数操作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活动中,可以说是一种内部各层次的“系统性风险”,且大多与银行独特的内部风险管理环境有关。操作风险的内生性是其作为一种独立风险形态的最主要的特征。同时,操作风险的内生性决定了风险来源或种类的多样性,操作风险在实践中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这增加了识别的难度。
(2)灾难风险
灾难风险多为外生风险,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外部事件引起的外生操作风险具有低频高损的特点,操作风险在分布上呈现厚尾的非对称特征。(www.xing528.com)
(3)风险诱因
风险诱因与风险损失相关性复杂,风险诱因复杂,其引发的操作风险事件及由其可能导致的损失规模、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复杂,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很小的疏忽就会把操作风险遗漏在管理框架之外,这增加了管理难度。
(4)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不明显
银行因承担操作风险而获得的额外收益不明显或不能在短期内显现,风险控制技术的使用受到成本支出和资本金的约束,管理中应注重降低操作风险和增加管理成本之间的平衡。
(5)风险不易分散
操作风险很难通过自身机构来对冲和分散,因为操作风险一般不直接与特定产品相联系,而是产生于服务和经营过程之中,与不同的区域文化、素质不同的员工队伍、特定的经营机构等因素有关。操作风险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信息的有限披露也使操作风险很难运用市场化的风险解决方案,所以操作风险的控制宜采用内部控制、资本配置、风险缓释等综合控制方法。
2.操作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系
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操作风险与其他风险交织互动,影响因素复杂。在信贷风险领域,信贷管理人员贷中管理不利,会引发产品及业务操作风险,或因信贷业务担保品管理失败导致损失;在系统及设备领域,由于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的威胁,银行在采取多种防护技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同时(会使操作风险中的系统失败风险降低),会因为系统界面的友好性降低,使银行失去一定的市场份额,使市场风险提高;在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由于交易员未经授权或越权行为引发典型的内部欺诈风险,巨额的损失赔付会涉及市场风险、欺诈、声誉下降及由此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这些都体现了诸多风险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