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风险的定义与特征:金融风险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

金融风险的定义与特征:金融风险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金融风险的定义1.风险风险的基本含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非常常见和宽泛的概念。一般认为,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密切的关系,但风险与不确定性也有区别。金融风险既具有风险的共性,又有特殊的个性。一般认为,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金融风险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普遍性金融风险普遍存在于金融业务之中。一般情况下,传统的金融风险表现为潜伏性,新兴的金融风险表现为突发性。

金融风险的定义与特征:金融风险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

(一)金融风险的定义

1.风险

风险的基本含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非常常见和宽泛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对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该定义认为风险是一种面临损失的可能性状况,也表明风险是在一定状况下的概率度,当损失机会(概率)是0或1时,就没有风险。

(2)结果的不确定性

这是决策理论的定义。这种不确定性又分为客观的不确定性和主观的不确定性。客观的不确定性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离差,它可以使用统计学工具进行计量;主观的不确定性是个人对客观风险的评估,它同个人的知识、经验、精神和心理状态有关。

(3)结果对期望的偏离

这是统计学的定义。风险是一种变量波动性,用预期报酬的标准差、变异系数或其他系数(如β系数)来衡量,计量低于预期收益的下侧风险(损失),并将高于预期收益的上侧风险纳入风险计量框架,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就是典型的代表。

(4)风险是受伤害或损失的危险

这是保险学界的定义。保险学界常用风险来指所承保的损失原因。

一般认为,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密切的关系,但风险与不确定性也有区别。部分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分析。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奈特在其《风险、不确定性及利润》中较全面地分析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奈特认为,如果一个经济行为者所面临的随机性能用具体的数值概率来表述(这些概率可以像拿到彩票一样客观地确定,也可以反映自己的主观信念),那么就可以说这种情况涉及风险。另外,如果该经济行为者对不同的事件不能(或没有)指定具体的概率值,就可以说这种情况涉及不确定性。他认为,风险是从事后角度来看的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损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和汉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也分析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问题。他们认为,风险是客观状态,对任何人都是同样存在、同等程度的,但不确定性是认识者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人对同一风险会有不同的看法。

2.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风险与金融活动相伴而生,它是风险中最常见、最普通、影响最大的一类风险,金融风险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金融风险既具有风险的共性,又有特殊的个性。一般认为,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金融风险与一般风险的概念有显著区别,金融风险是从事资金的借贷、资金经营等金融活动所产生的风险。它特别强调结果的双重性,金融风险既可以带来经济损失,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它的内涵比一般风险要丰富得多。

金融风险的产生与金融制度、金融参数(利率汇率、商品价格等)、市场参与者有着密切的关系,金融市场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都会造成金融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

(二)金融风险的特征

认清金融风险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更好地获得利润。金融风险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普遍性

金融风险普遍存在于金融业务之中。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金融业务都存在金融风险,无风险的金融业务是不存在的。金融风险普遍存在的原因有:(www.xing528.com)

(1)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以信用为基础

金融机构作为融资中介,实质上是一个由多边信用共同建立的客体,信用的原始借贷关系通过这一中介机构互相交织、互相连动。任何一端的风险都可以通过这一“综合器”传递给其他的信用关系。

(2)信用发生对象具有复杂性

借款人的理论对象包括全社会成员,社会成员的复杂性就导致授信对象不可能永远、绝对无风险。因此,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就不可避免地成为金融业务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议题,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业务中贯穿始终的主题。

2.传导性和渗透性

金融风险的发生很容易造成公众的信用危机,而在高度商业化的经济体系中,单一的信用机构不可能孤立于整个信用体系而单独存在,因而对单一信用机构的信用危机很快就会直接或间接地传导到其他信用机构乃至整个信用体系。同时,单一信用风险发生时,其作用往往不只局限于这笔业务本身的失败,它可能会影响这一类业务,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因此金融风险的作用力可以同时影响多个层次。所以说,除了对单一风险要直接采取措施外,还要考虑它的影响是否已渗透到其他层次和范围。针对这两种情况都要采取措施,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

3.隐蔽性

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隐蔽性是指由于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创造信用能力,并且其经营活动不完全透明,在不爆发金融危机或存款支付危机时,可能因信用特点维护、掩盖或补救已经失败的信用关系或者已经发生的损失。这种对风险和损失的隐蔽还可能因为政府或其他有影响力的外部力量的干预而加强或延长。同时,金融风险的隐蔽性还可以给金融机构提供一些缓冲和弥补的机会,如果银行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加以控制,它就可以利用其隐蔽性特点创造信用,进而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并对发生的那部分损失进行弥补。

4.潜伏性和突发性

金融风险既可能表现为突发性,也可能表现为潜伏性。一般情况下,传统的金融风险表现为潜伏性,新兴的金融风险表现为突发性。如传统贷款中的信用风险,对一个有问题的客户的贷款,可能一开始这笔贷款就是有风险的,但由于贷款期长,需要3—5年的时间这笔贷款才被提取完毕。或者还款期长,需要5—10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发生还款困难的问题,这都会使这笔贷款的风险潜伏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现代金融产品风险,如外汇交易时风险可能因为一笔极度的外汇交易敞口使一个银行在一夜之间由巨额盈利变为亏损,或者由于电脑等现代技术直接参与交易,发生技术故障使一家银行在几秒钟之内崩溃

5.双素性

在对风险进行管理时,人们更多地强调它的损失,但在实际中,风险的存在提供了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这种正的效应也是经济主体所渴求的,它会激励人们去承担风险,获取收益,在竞争中不断创新,深化企业的发展。这种风险的双重性会对经济主体产生一种约束和激励并存的机制,使经济主体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更好地配置资源,创造利润。

6.扩散性

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扩散性。扩散性是指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金融体系内部各主体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机构之间时刻发生着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着由于一家机构出现支付危机而导致多家机构倒闭的效应。金融风险的扩散性因创造信用的机制而被不断放大。

7.可管理性

金融风险虽然有很大危害,且频繁发生,但它是可以管理的。可管理性是指通过金融理论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规范、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预测和控制,从而降低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通过风险的降低提高收益水平。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增加资本金、调整风险资产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加强外部监管、行业自律逐步规范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8.周期性

金融风险的产生与经济循环周期有密切关系。周期性是指金融风险受经济循环周期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呈现规律性、周期性特点。一般而言,在经济上升期和繁荣期,货币政策宽松,社会资金流动规模大,货币供需的矛盾容易被掩盖,金融风险不易发生;而经济处于衰退期或低谷期时,货币政策紧缩,社会各种矛盾激化,货币供需缺口明显,金融风险容易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