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星衍:《经解入门》研究与整理

孙星衍:《经解入门》研究与整理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史稿·儒林二》: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人。星衍访捕鞫之,械和门来者于衢。及回本任,值曹工漫溢,星衍以无工处所得疏防咎,特旨予留任曹工,分治引河三道。星衍治中段毕工,较济东道、登莱道上下段,省三十余万。先是,河工分赔之员,或得羡余[2],谓之扣费,星衍不取,悉以给引河工费。时曹工尚未合,河督、巡抚亟奏合龙,移星衍任。后广以贿败,豫、东两省多以支库获罪,星衍不与焉。

孙星衍:《经解入门》研究与整理

《清儒学案》卷一一〇《渊如学案》:渊如信而好古,博极群书。治经不取宋以后说,通九流之学。于周、秦古书贯串靡遗,博辩皆有义据,古所谓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者欤?

清史稿·儒林二》: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人。少与同里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文学相齐。袁枚品其诗,曰天下奇才,与订忘年交。星衍雅不欲以诗名,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必通其义。乾隆五十二年,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五十四年,散馆,试《厉志赋》,用《史记》“匔匔[1]如畏”,大学士和珅疑为别字,置三等,改部。故事,一甲进士改部,或奏请留馆;又编修改官,可得员外。前此吴文焕有成案。珅示意欲使往见,星衍不肯屈节,曰:“主事终擢员外,何汲汲求人为?”自是编修改主事,遂为成例。官刑部,为法宽恕。大学士阿桂、尚书胡季堂悉器重之,有疑狱,辄令依古义平议,所平反全活甚众。退直之暇,辄理旧业。洊升郎中。六十年,授山东兖沂曹济道。嘉庆元年七月,曹南水漫滩,溃决单县地。星衍与按察使康基田鸠工集夫,五日夜从上游筑堤遏御之,不果决。基田谓此役省国家数百万帑金也。寻权按察使,凡七阅月,平反数十百条,活死罪诬服者十余狱。潍县有武人犯法,贿和珅门,嘱托大吏。星衍访捕鞫之,械和门来者于衢。及回本任,值曹工漫溢,星衍以无工处所得疏防咎,特旨予留任曹工,分治引河三道。星衍治中段毕工,较济东道、登莱道上下段,省三十余万。先是,河工分赔之员,或得羡余[2],谓之扣费,星衍不取,悉以给引河工费。时曹工尚未合,河督、巡抚亟奏合龙,移星衍任。寻又奏称合而复开,开则分赔两次坝工银九万两,当半属后任,而司事者并以归星衍。星衍亦任之,曰:“吾既兼河务,不能不为人受过也。”四年,丁母忧归。浙抚阮元聘主诂经精舍。星衍课诸生以经史疑义及小学、天部、地理、算学、词章,不十年,舍中士皆以撰述名家。服阕入都,仍发山东,十年,补督粮道。十二年,权布政使。值侍郎广兴在省按章供张[3]烦扰,星衍不肯妄支。后广以贿败,豫、东两省多以支库获罪,星衍不与焉。十六年,引疾归。星衍博极群书,勤于著述。又好聚书,闻人家藏有善本,借抄无虚日。金石文字,靡不考其原委。尝病《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乱,官刑部时,即集《古文尚书马郑注》十卷、《逸文》二卷。归田后,又为《尚书今古文注疏》三十九卷。其序例云:“《尚书》古注散佚,今刺取《书传》,升为注者,五家三科之说:一、司马迁从孔氏安国问故,是古文说;一、《书大传》伏生所传欧阳高、大夏侯胜、小夏侯建,是今文说,一、马氏融、郑氏康成虽有异同,多本卫氏宏、贾氏逵,是孔壁古文说;皆疏明出典。其先秦诸子所引古书说及纬书、《白虎通》等汉、魏诸儒今文说,许氏《说文》所载孔壁古文注中存其异文、异字,其说则附疏中。”其意在网罗放失旧闻,故录汉、魏人佚说为多。又兼采近代王鸣盛、江声、段玉裁诸人《书》说,惟不取赵宋以来诸人注,以其时文籍散亡,较今代无异闻,又无师传,恐滋臆说也。凡积二十二年而后成。其他撰辑,有《周易集解》十卷、《夏小正传校正》三卷、《明堂考》三卷、《考注春秋别典》十五卷、《尔雅广雅诂训韵编》五卷、《魏三体石经残字考》一卷、《孔子集语》十七卷、《晏子春秋音义》二卷、《史记天官书考证》十卷、《建立伏博士始末》二卷、《寰宇访碑录》十二卷、《金石萃编》二十卷、《续古文苑》二十卷、《诗文集》二十五卷。二十三年,卒,年六十六。星衍晚年所著书,多付文登毕亨、嘉兴李贻德为卒其业。

《清史列传·儒林传下二》:存目。[4]

阮元《揅经室二集》卷三《山东粮道渊如孙君传》:孙君讳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人。明功臣燕山侯兴祖谥忠愍、礼部尚书慎行谥文介之后。曾祖谋,康熙辛未进士,礼部郎中。祖枝生。父勋,乾隆丙子科举人,官山西河曲县知县。君河曲长子也。君生时,大母许大夫人梦星坠于怀,举以授母金夫人,比旦,而君生。君幼有异禀,读书过目成诵,河曲授以《文选》,君全诵之。及长,补学生员,与同里杨君芳灿、洪君亮吉、黄君景仁文学相齐,袁君枚品其诗曰:“天下清才多,奇才少。读足下之诗,天下之奇才也。”遂相与为忘年交。君雅不欲以诗名,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心通其义。钱少詹事大昕主钟山书院,与君讲学,又极相重。会陕西巡抚毕公沅以母忧居吴门,起,复闻君名,遂同入关。西安幕府初开,好贤礼士,一时才人名宿踵至,君誉最高。毕公撰《关中胜迹志》、《山海经注》,校正《晏子春秋》,皆属君手定。乾隆丙午科,大兴朱文正公典试江南,文正在都与彭文勤公约曰:“吾此行必得汪中、孙星衍。”公搜落卷,得其经文策,曰:“此必汪中也。”及拆卷,得君名,而汪实未就试。丁未,以一甲第二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己酉,散馆,君试《厉志赋》,用《史记》“匔匔如畏”,和相国珅疑为别字,置二等,引见,奉旨以部员用。故事,一甲进士改部,或奏请留馆。时相国知君名,欲君屈节一见,君卒不往,曰:“吾宁得上所改官,不受人惠也。”遂就职。又编修改官可得员外,前次吴文焕有成案,或谓君一见相即得之。君曰:“主事终擢员外,何汲汲求人为?”自是编修改主事,遂为成例。补刑部直隶司主事,总办秋审。君所后,扫室焚香,为诸名士燕集之所。高丽使臣朴齐家入贡,在书肆见君所校古书,特谒君,为君书“问字堂”扁,赋诗以赠。乾隆五十六年,转员外。次年春,扈跸五台。越年,扈跸天津,会大风,御舟阻,上改肩舆至行宫,君约同僚步行卅里赴宫门办事,上特赐缎。五十九年,升广东司郎中,相国阿文成公、大司寇胡庄敏公皆器重君,每有疑狱,辄令君依古义平议行。君执法求平,所平反全活甚多。甲有窃主财逾贯,诣其友乙,匿其数,以告分金而逸。事发,乙得知情藏匿罪人减等罪应流,君以为律称知情则坐,乙不知满贯也,应以所知数坐,减问徒。大司寇诘以乙所言无质证,如获甲,言实告以逾贯,奈何?君言:“此《名例》所谓通计前罪以充后数也。”乙卒减徒。君又言:“律文称囚者,在系之名,称罪人者,犯事在官之名,今或未到官,名之罪人,或藏匿罪人,问拟纵囚,非正名之义。”湖广有子护嫁母伤人至死狱,敕下法司议。或以嫁母期服减于母,则护嫁母不得与母同科。君以古者父在为母亦期,屈于所尊,嫁母服期因宗子主祭,非谓情当杀也。引宋王博文请封嫁母,又为行服,谓子无绝母礼。又引唐八座议,凡父卒母嫁,有心丧三年之制,子无绝道故也。护嫁母、出母俱当与母同议,减斗杀罪。甲有驰车犯乙死者,已当过失杀罪,甲恐以无故驰骤车马获重罪,介所知以兼金求免,君曰:“吾不受暮夜金。君罪止过失杀,无为人所诳也。”甲惭谢去。有孝子为父报仇,杀县役坐死,其父姊控部,弟实为县役逼毙,请检尸伤,当道某属托君,君曰:“吾岂能枉法杀孝子哉?”其持正类此。五十九年,京察一等。次年五月,奉旨授山东兖沂曹济道。君以济阴汤陵,《书》传所传,即在曹南,其山西荣河汤陵虽列祀典,实宋以来传讹之迹,因遍考诸书,据汉崔骃、魏《皇览》、晋伏滔“汤陵在济阴”之说。移山西布政司,并考荣河之陵出后魏小说家言,张恩破陵得铭,附会殷汤,未为典要,宜改正。申大府后君再官东省曹县令,卒为修整汤陵庙屋,以祭田奉祀,立碑纪事。嘉庆元年七月,曹南水漫滩,溃决单县地,君偕按察使康公基田筑塞之。君鸠工集夫,五日夜,从上游筑堤遏御之,溜归中浤,不果横决。康公语君曰:“吾治河数十年,未见以决口能即堵闭者,惟曹南之役,吾与君成之,省国家数百万帑金矣。”时巡抚王德公调任浙江,上以山东新任按察使张长庚在军营不能来东,命新抚伊江阿会同旧抚举道员中能胜臬事者以闻,两抚以君名入奏,奉旨署按察司事。君下车日,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亲问囚,定爰书,矜慎庶狱。甲与乙有姻,共饮,乙醉,坠火炕,吐烧酒引火焰,灼烂至死,甲醉卧不知。鞫狱,甲以夺壶斟酒有争斗形,拟斗杀罪。君曰:“甲主乙宾,夺乙壶劝之饮,名夺实让也。”改甲坐过失杀,出其罪。……凡权臬七越月,平反数十百条,活死罪诬服者十余狱。亦不以之罪县官,云县官实不尽明刑律,皆幕僚误之也。山左风气为之一变。君又以先儒伏生承秦蔑学之后,壁藏《尚书》,唐虞、三代载道之文得以不绝,郑司农康成笺注《易》、《诗》、《书》、《礼》、《论语》、《孝经》,可比七十子身通六艺,皆宜建立五经博士。后大吏奏请,郑被驳而伏准行,其议实自君发也。潍县有武人犯法,挟厚力求脱,令不可干,因贿通和门,属托大府。君访捕鞫之,械和门来者于衢。巡抚奏言河防任重,宜令君回本任,上俞之。君回衮沂曹济道任,时各属感君廉正,却陋规,相率敛费赠君,君不纳。五月,赴工。……十六年七月,君引疾归。十九年,应扬州阿盐使聘,校刊《全唐文》。二十一年,主讲钟山书院。先是,君父阳曲以君贵,封中宪大夫,又加封通奉大夫。君早年文辞华丽,继乃沉潜经术,博极群书,勤于著述。性喜奖借后进,所至之地,士争附之。又好聚书,闻人家藏有善本,借抄无虚日,金石文字搨本、古鼎彝书画,靡不考其源委。其所为文,在汉、魏、六朝之间,不欲似唐、宋八家,海内翕然称之。君尝病《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乱,官刑曹时,即撰集《古文尚书》马、郑、王注十卷及逸文三篇,归田后,又为《尚书今古文注疏》卅卷,盖积二十余年而后成,其精专如此。其余撰集有《周易集解》十卷、《夏小正传校正》三卷、《魏三体石经残字考》一卷、《仓颉篇》三卷、《孔子集语》若干卷、《史记天官书考证》十卷、《寰宇访碑录》十二卷、《平津馆金石萃编》二十卷、《孙氏家藏书目内编》四卷、《外编》三卷、《续古文苑》二十卷、《问字堂文稿》五卷、《岱南阁文稿》五卷、《五松园文稿》一卷、《平津馆文稿》二卷、《古今体诗》若干卷,其所校刊者有《周易口诀义》六卷、《尚书考异》五卷、《春秋释例》十五卷、《孙子十家注》十三卷、《元和郡县志》四十卷、《景定建康志》五十卷、《唐律疏议》三十卷,其余篇简小者不可胜数。君以嘉庆二十三年正月十二日卒于江宁,距生于乾隆十八年九月初二,得年六十有六。君妻王夫人采薇,工诗善书,早卒。君订其诗,为《长离阁集》。君初以弟星衡子为子,后君侧室金氏又生子廞,俱幼。元与君丙午同出朱文正公之门,学问相长,交最密,知君性诚正,无伪言伪行,立身行事皆以儒术,廉而不刻,和而介,屡以谔谔者不获乎大府。于其卒也,海内学者皆悼慕之。元爰为传,且赞曰:君为儒者,亦为文人。以廉为孝,以直为仁。执法在平,布治以循。测学之海,得经之神。人亡书在,千载常新。

钱泳《履园丛话》卷六《渊如观察》:孙渊如观察名星衍,阳湖人。父勋,举人,为山西河曲令。观察生之夕,祖母许梦星堕于怀,因以名之。幼聪颖,年十余龄,能背诵《昭明文选》,不遗一字。比长,肄业金陵钟山书院,袁简斋太史屡称之曰:“天下清才多,奇才少。今渊如乃天下奇才也。”一时名士如杨西禾、洪稚存、顾立方、钱献之、汪容甫、赵味辛、吕叔讷、杨蓉裳、黄仲则、何南园、方子云、储玉琴、汪剑潭辈皆为倾倒。观察尤好山水之游、金石之学,错综经义,泛览百家,以及释、道诸书,莫不赅贯,原始要终,先达中如王西庄、朱竹君、钱辛楣、王兰泉、姚姬传、赵云松诸先生亦莫不赏异之也。乾隆五十一年始举于乡,明年成进士,对策称旨,以第二人及第,授编修,充三通馆校理,散馆以刑部主事用,旋升员外,除郎中,总办秋审处,每有疑狱,平反核谳,全活甚多。出为山东兖沂曹济道权臬使,治行廉平,活死罪诬服者十余辈,亦不以之罪县官,曰县官实不尽明刑律,皆僚幕误之也。是以山在吏治为之一变。丁母艰,后不复出,买屋金陵,筑五松园,将为终老计。当道延为主讲,如扬州之安定、绍兴之蕺山、西湖之诂经精舍,造就后学,问字者千余人,一时推为学者。嘉庆八年,为贫起官,补授山东督粮道,请开东省水利,宣泄卫河以滋漕进,增给兵米以恤满营。又以先儒伏生、郑康成有功圣学,直在唐、宋诸儒之上,请立博士,俾膺承袭上之抚部。其后刘学使凤诰又以邱氏为左丘明,后与伏、郑并置博士,俱奉部驳,未得行。公事之余,惟与二三同志稽古论文,著书刻书为事。他如伏牺陵、阳陵、柳下惠、闵子、曾点、澹台灭明诸墓以及季桓子井,皆搜求遗逸,立石表之,俾不失坠。又创建吴将孙子祠于虎丘,重建烈愍祠于金陵,于金坛九里镇搨得孔子延陵十字碑,于句容得三国吴葛君碑及梁天监井栏文,于德州得北魏高湛碑,插架盈箱,神与古会。十六年辛未,引疾归金陵,奉侍河曲公。又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六。公生平最喜刊刻古书籍,有《平津馆丛书》若干卷。

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钱林《文献征存录》卷九、黄钟骏《畴人传四编》卷八、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五皆有传,存目。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序》:《书》有孔氏颖达正义,复又作疏者,以孔氏用梅赜书杂于廿九篇,析乱《书序》,以冠各篇之首,又作伪传而舍古说。钦奉高宗纯皇帝鉴定四库书,采梅、阎若璩之议,以梅氏书为非真古文,则《书》疏之不能已于复作也。兼疏今、古文者,放《诗》疏之例,毛、郑异义,各如其说以疏之。史迁所说,则孔安国故,《书大传》,则夏侯、欧阳说,马、郑注,则本卫宏,贾逵、孔壁古文说,皆有师法,不可遗也。今、古文说之不能合一,犹三家《诗》及《三传》难以折衷。即郑注“三礼”,亦引今古文异字及郑司农、杜子春说。至晋已后,乃用李斯别黑白而定一尊之学,独申己见,自杜预之注《左传》,王弼之注《易》,郭璞之注《尔雅》,滥觞也。经廿九篇,并序为三十卷者,伏生出自壁藏,授之晁错,教于齐鲁,立于学官,大小夏侯、欧阳为之句解,传述有本,后人疑为口授经文,说为略以其意属读者,误也。孔壁所出古文,献自安国,汉人谓之“逸十六篇”,后汉卫宏、杜林、贾逵、许氏慎等皆为其学,未有注释,而经文并亡于晋永嘉之代,不可复见也。……文有今古之分者,孔壁《书》,科斗文字,安国以今文读之。盖秦以来改篆为隶,或以今文写《书》,安国据以读古文,其字则异,其辞不异也。司马氏用安国故。夏侯、欧阳用伏生说,马、郑用卫、贾说,其说与文字虽异,而经文不异也。古文篆籀之学,绝于秦、汉;声音、训诂之学,绝于魏、晋;典章制度之学,绝于隋、唐。《尚书》为唐、虞、三代之文,字迹奇古,诂训与后世方言不同,制度或在《礼经》之先。后人不考时代,率为之注解,致训故乖违,句读舛误,谓之佶屈聱牙,殊可叹也。孔氏之为《书正义序》云,据蔡大宝、巢猗、费甝、顾彪、刘焯、刘炫等。又云:“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是孔氏之疏不专出于己。今依其例,遍采古人传记之涉《书》义者,自汉、魏迄于隋、唐。不取宋以来诸人注者,以其时文籍散亡,较今代无异闻,又无师传,恐滋臆说也。又采近代王光禄鸣盛、江征君声、段大令玉裁诸君《书》说,皆有古书证据,而王氏念孙父子,尤精训诂。但王光禄用郑注,兼存伪传,不载《史记》、《大传》异说。江氏篆写经文,又依《说文》改字,所注《禹贡》仅有古地名,不便学者循诵。段氏《撰异》一书,亦仅分别今古文字。及惠氏栋、宋氏鉴、唐氏焕,俱能辩证伪传。庄进士述祖、毕孝廉以田,解经又多有心得。合其所长,亦孔氏云“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削烦增简”者也。为书始自乾隆五十九年,迄于嘉庆亡十年。……然人之精神,自有止境;经学渊深,亦非一人所能究极。聊存梗概,以俟后贤。或炳烛余光,更有所得,尚当改授梓人,不至诒讥来哲也。嘉庆二十年太岁乙亥二月中旬,序于金陵冶城山馆。

孙星衍《问字堂集》卷一《原性篇》:存目。

孙星衍《问字堂集》卷一《太阴考》:存目。

孙星衍《问字堂集》卷二《释人》:存目。

孙星衍《问字堂集》卷二《河图洛书考》:存目。(www.xing528.com)

孙星衍《问字堂集》卷二《三教论》:存目。

孙星衍《问字堂集》卷五《三禘释》:存目。

孙星衍《岱南阁集》卷一《易卦九六解》:存目。

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渊如学案》:原《学案》以为渊如“深究经史小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心通其义”,意谓孙氏渊博,于吾国之传统学术,无所不通也。其实,孙氏博而寡要,涉猎虽多,少有精义。……清代朴学,以汉学自居,遂视经学魏晋注解为不足道,于是有关于《尚书》之汉注疏证,《左传》之汉注疏证,惠栋、渊如于《易》亦尊汉注而贬王辅嗣。两汉经学乃经学儒家化后之整理及巩固时期,经本无学,亦不隶属于儒家,孔子而后,遂以经为儒家书,于是有经学出现,经学出现后,儒家思想遂浸淫于经书中,纬书出现,遂使经学神秘化而儒家遂有宗教色彩,于是在两汉时代,儒家一尊而诸子百家息。东汉后期贾、马、许、郑诸大师起,遍注群经,为经学作了总结,亦使经学凝固于此!经学凝固,儒家亦彷徨无进路,于是佛教传入而道教兴。儒家之垄断地位消失,于是经学亦有新的发展,就此而论,魏晋学风,实为打破两汉经学之封锁,部分地复活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王弼注《易》遂以玄学思想代象数之学,就哲学思想论,王弼乃使《易》学哲学化之首要人物。影响所及,遂使魏晋玄学与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并驾竞爽矣。就此而论,我们不能菲薄玄学。渊如亦谈性命之学,典型朴学不及性命,段玉裁、王念孙皆如此,戴东原为学术大师,治朴学亦谈哲学,其《孟子字义疏证》诸书,固不朽著作,阮元以汉学方法谈性命亦有所得,而孙渊如非其比也。其《原性篇》实无新义,非汉非宋,不能成一家言,为学术界所重视者仍是其《尚书今古文疏证》。……孙星衍书不过依违于两者(指:江艮庭之《尚书集注音疏》与王鸣盛之《尚书后案》——引者)间,无论在训诂方面,在分析史实方面,鲜有特色。孙星衍、洪亮吉实为文人墨客,作为汉学家,实难登大雅堂。刘师培在《清儒得失论》一文中论及洪、孙二人品格时说:“当和珅用事时,念孙官给事中,数上书劾其罪,与洪亮吉之徒诛奸谀于既死者,异矣!”又说:“钱坫尝应毕沅聘,与孙星衍、洪亮吉同在幕府,而不污于孙、洪淫荡招权之行。”则孙、洪之人品亦可知矣。论及他们的学术时说:“毕氏之门有汪中、孙星衍、洪亮吉,幼事词藻,兼治校勘、金石,以趋贵显之所好。及记诵渊雅,复用以肄经,由是经学与文藻杂糅,而经生为世诟病自此始。内苞污行,外饰雅言,身为倡优,而欲高谈伏、郑,使向者江、戴诸公见之,必执戈逐之无疑也。亮吉素狂放,肆情声色。后以群小荧惑,责难于君,遂被放谪,天下冤之,然不知亮吉之污行盖有过于其君者。星衍卓荦不羁,嗜利若渴,一行作吏,民嫉其贪,中行尤薄,肆毒室人,兼工刀笔,尝以拘讼,攫三千金。斯三子者皆以绵邈之文传食公卿。子云有言,今之学者,非独为之华藻,又从而绣其肇悦,其斯之谓乎!”同时之段玉裁以小学名天下,师培曰:“玉裁作令黔、蜀,以贪黩名,此则经生之羞耳!”学者如此,亦可悲也![5]

【注释】

[1]匔匔:恭谨貌。

[2]羡余:清代州县在正赋外还增征附加额,这部分收入除去实际耗费和归州县官吏支配的以外,其余的解送上司,名为羡余。顾炎武《钱粮论下》:“于是正赋之加焉十二三,而杂赋之加焉或至于十七八矣。解之藩司,谓之羡余。”《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元年,豁免广东屯田羡余,因除各省军田额外加征例。”

[3]供张:亦作“供帐”。陈设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亦谓举行宴会。

[4]详见中华书局本第18册,第5553~5556页。

[5]见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第六册,第152~1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