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理念,学校提出以下课程编制与实施原则。
(一)课程类型多元
实施分类教学。第一类是学科课程,将现有的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进行重整,结合新增“学生发展指向”维度,形成二维多类结构,力推“高效”“智慧”“博雅”三类课堂;第二类是德育课程,以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和人格自我完善为教育之本,坚持“品格复兴”的核心地位,在社团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元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涯教育中夯实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第三类是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学军学农学工、学生社团、社会调查等。
(二)课程要求多层
以学生发展为本。承认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能力与潜质发展上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程度学生,采取不同进度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资优学生,开设以加深和拓宽为目的的补充课程,结合加速的学程优化设置,促进其跨学科学习,尤其是人文类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其知识广度与深度;对于部分困难学生,开设以补缺和矫正为目的的补修课程。
(三)课程结构多模(www.xing528.com)
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整体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需求。因此,课程结果模块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根据不同时间模块对课程进行分类,如选修课分为长课程、普通课程和微课程三种,学生可根据选课规则,按不同模块组合自己的课程;根据不同空间模块对课程进行编排,如在大礼堂开办各种讲座,在阅览室开设语文研修课,在视听室开设英语听力课等;根据不同内容模块对课程进行编排,如组织校园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等专题讨论,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自主招生前的专题辅导。
(四)课堂形式多样
课堂应注重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遵循从已知向未知的认知过程,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为此,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通过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的科学与人文视野,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和艺术素养,通过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设立校园四大主题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延伸学生的学习时空,从而使多元课程特征更加鲜明。
(五)课表组合多选
学校在确保完成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改新思路,大力开展走班制,对学科进行分层分类,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给予并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力争做到“一人一课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