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做强教师队伍,一方面需要通过内育外引做大增量;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优化管理激活教师队伍,盘活存量。
学校通过为教师成长搭建多样化的专业发展平台,进行内部培育,形成内部人才喷涌的良好机制。在诸多相关专业发展平台中,当前最重要的平台当属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在课程开发中实现教师独特的个人价值。为此,我校把课程校本化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和发展教师最主要的抓手,由此教师课程能力的发展自然就找到了机会和平台,其专业水平自然就会获得飞速发展。我校通过基地、课题及各种培育性、展示性项目,积极为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创造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如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学校积极推荐多节好课、优课参与评选,最终有两位老师在上海市300多节课中脱颖而出,荣获“部级”优课。同时,学校还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为教师人才“蓄水池”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形成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内外良性互动的积极格局。
教师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其真实转变不仅要依靠政策、舆论、制度等外在的要求与监督,更关键的是要激发起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提高,实现专业发展目标。所以,学校应进一步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赋予教师更多更大的课程开发自主权,激活教师创造力,让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创造性、个性化地设置开发课程,实现自主反思、自我发展、赋权增能的目标。(www.xing528.com)
除了通过外引内育,把学校教师队伍的增量做大,学校也应注重通过管理优化,来激活现有教师队伍的发展。一是以能力匹配原则,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通过领导考核、同行评价、学生评议、自我评估等策略,建立能力匹配模型,把教师分成相应层次,根据教师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这样一方面可以形成活水效应,让队伍有序流动起来,同时也可以优化配置,通过更优化的排列组合,发挥现有队伍最大的效能。在匹配的过程中,要注意兼顾少部分教师的特殊情况,让他们有合适的施展舞台。二是以量化评价原则,建设基于证据的发展性评价体制。如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依托大数据平台的量化积累,对教师教学常规行为进行统计,建立起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科学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形成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分层考评、点面结合、公平公正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