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
课程、制度与文化是影响学校对环境的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三者围绕学校核心能力的增强发挥功能,共同保证学校的持续增能和健康发展。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课程、制度与文化三个因素不仅相互作用、相互支撑,而且共同构成学校发展中的动态平衡关系,最终实现融合。复兴是一所名校,由于办学理念比较明确,办学传统影响较大,课程特色显著且富有成效,文化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这就要求校长转变领导行为,处理好办学传统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好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设计和协调工作。面临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的现状,如何在与环境、与时代的互动中实现办学传统传承与创新是当下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复兴的“二次创业”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在导师的引领下,复兴积极学习其他名校,如七宝中学的教育理念,设立如下项目目标。
以打造优质学校文化为核心抓手,进行复兴校园文化核心价值定位的时代性阐释和丰富(“求真”校训与“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并着重加强课程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与环境文化建设,通过营造特定的组织秩序与氛围,保障学校改革的推进和特色项目的培育,实现学校办学品质和个人专业境界由“优秀”向“卓越”的飞跃,在项目中实现学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赢”,实现“两个卓越”,即实现复兴发展从“优秀品位”向“卓越品质”转变,实现个人发展从“技术精英”向“卓越领导”转变。
(二)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项主要围绕以“求真”为核心价值观的复兴校园精神进行文化体系的构建,对“求真”的核心价值观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阐释、再拓展、再丰富、再创新。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1.建构智慧博雅的课程文化——提升校长的课程设计力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复兴以回迁为契机,系统开展学校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在夯实基础学科教育的前提下,复兴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和复兴人“求真”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并通过学科渗透,进行全方位的人文精神培育,为学生架设多元发展的立交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学校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建设,构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形成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体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架构,并通过三类课程统整的方式加以实施。
成果形式:
形成有复兴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架构图、课程实施方案,形成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并在校内推广的基础上研究其规律性,探索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可能性。
第一,“求真课程”体系。首先,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对学校现有课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与思考,在课程顶层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提炼共性、总结规律,对课程系统建构思路进行再思考并发表学术论文;其次,开发与引进精品课程,形成较好的学校课程体系结构与品质,同时以统整的方式形成学校德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课程体系;最后,建设“求真特色课程群”,形成一批自主探究科学实验课程、自主探究社会调研课程,培养学生的“求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从“求知”向“求真”转变。
第二,“求真德育”体系。以“说真言、求真知、明真理、讲真情、做真人”为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号召学生务实奋进,争做“求真”教育的“真人”。
第三,“求真课堂”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打造“求真课堂”,侧重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打造复兴的“课堂文化”,形成复兴师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求真务实”的学习作风。
2.设计精致高效的制度文化——提升校长的管理领导力(www.xing528.com)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在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同时,依据校情、师情,继续推进学校管理制度的再完善。在形成“三、四、五”扁平化学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量化评价与绩效分配方案,同时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正面引导作用。通过教研组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精神家园;通过学部制建设凝聚人心,为深化学校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助力。
成果形式:
第一,形成有复兴特色的“三、四、五”扁平化学校管理体系,形成有复兴特色的校园管理策略体系。
第二,设计精致的量化评价与绩效分配方案,以成长档案袋形式打造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
第三,引导教师在教研组、学部中进行团队交流和合作,形成“教、学、研”一体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在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第四,基于对学校管理症结、特点的把握,形成对校长管理领导能力的理性认识,推动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
3.打造温馨大气的环境文化——提升校长的环境规划力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复兴回迁之后,有针对性地创设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注重传承复兴建校70多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一方面又结合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进行创新,既注重硬环境的美化,又注重软环境的融合,系统推进校园文化环境的新创生,力求使校园每一处都有教育功能和文化意蕴。运用空间的“点、线、面、体”,促进学生优质学习、教师有效教学、学校高效管理、教育品质不断提升。
成果形式:
第一,梳理复兴历史上的文化财富,如建校之初的校名意蕴,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关键事件、优秀做法(群英会、教法十条、训法十条等)。
第二,形成有复兴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在硬环境上注重教育功能和文化意蕴的结合,在软环境上注重挖掘与融合复兴历史。
第三,形成对校园环境规划的理性认识,进行活动展示、经验交流等。
(虹口区第一梯队名校长培养项目开题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