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四年(907年)李唐王朝瓦解之后,张承奉的西汉金山国不久也随之覆灭。沙州长史权知归义军留后曹议金接替了张氏政权。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曹议金正式做了归义军节度使。此后,曹氏五世统治河西,虽然所管辖的地域先后有很大变化,从瓜、沙、伊、西、庭、楼兰、金满等地,到最后只剩瓜、沙二州及紫亭、悬泉、雍归、新城、石城、常乐等六镇,但毕竟控制河西中西交通咽喉之地达一百四十余年之久。曹氏政权一直与中原保持密切的关系,始终使用中原年号,保持着中原的制度和文化。同时,曹氏政权东与甘州回鹘结盟,从父子之国发展为兄弟之邦,西与于阗使者相继。曹议金娶甘州回鹘公主为妻,并将长女嫁与于阗国王李圣天为后。这种政治性的联姻,有助于和平与安定。此外,曹氏政权同北方的辽、金和西州回鹘亦都交往频繁,和睦相处。在曹府以及官酒户的酒账单上1,均可看到于阗使、西州使、甘州使、回鹘使等各路使者往来不绝的情况。这反映了丝路的畅通。当时敦煌变文和曲子词中对曹议金极尽歌颂2,虽难免有夸张和阿谀奉承的成分,但毕竟反映了河西地区在曹氏家族统治下出现一度的稳定与繁荣。曹议金把佛教视为“圣力”,认为要安定社会,必须“虔诚佛理,仰仗慈门”3。所以他“请本尊于衙庭,结净坛于大厦”。邀请僧侣“开贝叶之金文,诵真言之宝偈”4。在他的倡导下,佛教愈益兴盛。曹议金死后,其子曹元德、元深、元忠继其父业,“广荣释教,固谒灵岩,舍珍财于万像之前,炳金灯于千龛之内”5。沙州境内寺观林立,见于当时供养人题记和文书的有:圣光寺、龙兴寺、普光寺、报恩寺、永安寺、显德寺、三界寺、乾元寺、金光明寺、安国寺、灵修寺、净土寺、开元寺、相国寺、灵图寺、大云寺、大乘寺、莲台寺、奉唐寺、高妙宝龛寺、高妙归严寺等等。这已超过了《重修北大像记》中所说的一十七寺。6据于阗文文书记载:于阗太守出使沙州,曾到一百二十一个寺院去上过布施。7果如此,纵然其中相当数量属小型“兰若”,寺院的数量也比唐代还要多。
曹氏家族开凿了为数众多规模巨大的洞窟,在长达一公里的露天崖面上绘制壁画,修建窟檐和通道,并重修许多前代洞窟。北宋乾德四年(966年)重修北大像,由西大王曹元忠与凉国夫人浔阳翟氏亲临监督。翟氏还亲自为三百多工人造饭。他们大力经营莫高窟,由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六月廿三日节度押衙张盈润在第108窟前室壁画的题诗⑧,可见曹氏时期莫高窟的繁荣昌盛。
为了营造寺院和石窟,僧尼而外,还需要有一批从事开窟、造像、绘壁画的专门人才。当时曹氏政权仿照中原设立了画院。莫高窟和榆林窟供养人画像题记中有:“沙州工匠都勾当画院使”⑨、“节度押衙知画行都料”10、“节度押衙□左厢都画匠作”11、“节度押衙知画手”12、“衙前正兵马使兼绘画手”13、“……画匠”14、“塑匠”15、“节度押衙知左右厢……书手”16、“雕板押衙”17,以及“社官知打窟”、“押衙知打窟”18等等,可知当时画院里包括了石匠、塑匠、画师和管理画院的“都勾当画院使”。当时曹府酒账单上有“支打窟人”“支画匠”酒几瓮的记载,在曹府“宴设司”的供应单上还有“大厅设画匠并塑匠用细供”,而其他人员中有用“下中次料”或“下次料”19。可见对于画院匠师在生活上有一定的优待。
敦煌石窟遗书中的《节度押衙董保德修功德记》20便是一篇曹氏画院的画家传:
……爰自乐僔遥礼,法良起崇,君臣缔构而兴隆,道俗镌装而信仰……像迹有维摩之室,金容宝像,晃耀不啻于千龛,月面星仪,梃特有侔于万窟……乃有往来瞻礼,见灯焰于黄昏,去返巡游,睹香云于白日,疑是观音菩萨,易体经行。萨诃圣人,改形化现。由是山头谷地,佛刹之精丽难名。窟宇途间,梵间之殊严莫喻。厥有节度押衙知画行都料董保德等,谦和作志,温雅为怀。守君子之清风,蕴淑人之励节。故得丹青巧妙,粉墨希奇。手迹及于僧繇,笔势邻于曹氏,画蝇如活,佛铺妙越于前贤,貌影如生,圣绘雅超于后哲,而又经文粗晓,礼乐兼精……时遇曹王,累代道俗兴平,营善事而无停,增瑞因而不绝……(保德)亦厚沾于赏赐,家资丰足,人食有余。乃与上下商议……君王之恩隆须报,信心之敬重要酬,共修功德……保德自己先依当府子城内北街西横巷东口蔽居,联璧形胜之地,创建兰若一所,刹心四廊,图塑诸妙佛铺,结脊四角,垂拽铁索鸣铃,宛然具足,新拟弥勒之宫,创似育王之塔……
记文将画家董保德与张僧繇、曹仲达相比,对其评价是极高的。
由于有一批技艺纯熟的匠师统一规划,集体制作,所以五代、北宋时期开凿石窟具有独特而又统一的风格。
现存曹氏画院时期洞窟五十五个,其中有十余窟保存着明确的造窟纪年题记,它们是:
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年),曹议金为其婿于阗国王李圣天修建的第98窟;
后晋天福年间(936—941年),回鹘公主陇西李氏所建第100窟;
后晋天福五年至开运二年(940—945年),曹元深所建第256窟;
后晋开运二年至北宋开宝七年(945—974年),曹元忠所建第25窟;
后晋天福十二年至后周显德四年(947—957年),曹元忠所建第61窟21;
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曹元忠所建第469窟和第53窟;(www.xing528.com)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后杜彦弘所建第5窟;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前后曹元忠所建第55窟(图5-1);
北宋开宝七年至太平兴国五年(974—980年),曹延恭所建第454窟;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前后社人集资所建第449窟;
还有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前后曹延禄所建的天王堂。
此外,还有三处修建窟檐的纪年题记,第427窟为乾德八年(970年),第444窟为开宝九年(976年),第431窟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由于晚期洞窟保存题记较多,遗书资料也颇丰富,因此这一时期各窟的断代分期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图5-1 莫高窟第55窟内景
这个时期典型的洞窟形制是起于晚唐的中心佛坛式,平面略呈纵长方形,中心偏后置马蹄形佛坛,前有登道,后有背屏;顶部呈覆斗形,饰藻井。窟顶四角均有凹入的浅窝,画四天王。第100窟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制,窟顶四角画四天王,而不设中心佛坛和背屏,仍在西壁开一大龛。
中心佛坛窟规模都较大,例如第55、61、98、108、146、256等窟,它是晚唐第16、94、196、138等窟的继续,其内容和布局大体相同。
曹家开窟多在下层,明代正德(1506—1521年)以后,吐鲁番占据敦煌,塑像遭到严重破坏,幸存者极少。具有代表性的唯有第261窟和第55窟。宋代第55窟一铺七躯,主尊结跏趺坐,位居坛上正中,观音、势至半跏坐,面相丰腴,身姿自然;天王则威猛有力,脚踏恶鬼,虽然表现技艺不如唐代精湛,但在造型、布局上仍然保留着唐代余风。
曹氏画院绘制的壁画,基本上承袭晚唐的规范,但内容大大地丰富了。壁画内容主要有六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