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石窟密宗图像研究及其印度影响

敦煌石窟密宗图像研究及其印度影响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朝后期,密宗图像大量出现。吐蕃时期逐渐增多,张议潮统一河西之后,蔚为大观。第161、54、14等窟绘满了唐密图像。23第161窟的观音像,姿态妩媚,构图自由,别具一格。这种新的造型特点,显然包含有来自印度的影响,这与“开元三大士”24来长安传播密教,特别是不空三藏游化河西是分不开的。

敦煌石窟密宗图像研究及其印度影响

唐朝后期,密宗图像大量出现。初唐曾出现数幅十一面观音像,后又曾以绘塑结合的方式出现于盛唐末大历十一年(776年)前后的第148窟。吐蕃时期逐渐增多,张议潮统一河西之后,蔚为大观。第161、54、14等窟绘满了唐密图像。23第161窟的观音像,姿态妩媚,构图自由,别具一格。第14窟排列着成铺的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钵文殊、如意轮观音、金刚杵观音、十一面观音等。这些尊像都有随从眷属,上部画飞天,四角画天王及菩萨,下部有婆薮仙、功德天及忿怒明王。观音菩萨结跏趺坐在莲座上,十一面,有慈悲相,有忿怒相。每面各于身上生四十手,每手掌中有一慈眼,手中持轮、宝、杵、斧、索、刀、剑等诸法器(图4-10)。莲座下为须弥山,山上悬日月,山腰下有双龙,山下碧波荡漾。画面上的各种人物神态不同,别有一种神秘境界。

《观音经变》中,十一面观音,六臂,两侧画各种“不枉死”。

(www.xing528.com)

图4-10 十一面观音像 莫高窟第14窟

唐代后期的密宗尊像,造型富于舞蹈性,特别是菩萨,宝冠巍峨、璎珞严身,舞姿优美,手势灵巧,罗裙透体,天衣飘扬,体态略带妖冶。这种新的造型特点,显然包含有来自印度的影响,这与“开元三大士”24长安传播密教,特别是不空三藏游化河西是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