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主要谈的是经变画。唐代前期巨型经变的构图形式,是艺术家惨淡经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创造出来的。《维摩诘经变》从小到大,由简至繁;《观无量寿经变》从单独的《未生怨》《十六观》《九品往生》,逐步形成完整统一的巨型结构;《法华经变》从一品到多品,甚至遍布一窟,形式慢慢地固定下来。构图形式大体有下列几种:
(1)图中央画佛及圣众,四周穿插各种故事情节,形如众星捧月,浑然一体(图3-10)。《阿弥陀经变》和《弥勒下生经变》多采用这种构图形式。
(2)分作左、中、右三栏,中间为表现佛国世界的大幅画面,两条竖行故事画分列两边,主次分明而又有统一的装饰效果(图3-11)。《观无量寿经变》就常常是这样的形式,两侧故事画分别为《未生怨》和《十六观》。又如《东方药师经变》,两侧故事画分别为《十二大愿》和《九横死》;《观音经变》两侧为《八难》和《三十三现身》。
图3-10 唐代经变画的构图形式之一
图3-11 唐代经变画的构图形式之二
图3-12 唐代经变画的构图形式之三
(3)上部居中画佛国世界,左右和下部穿插各品故事,以“凹”字形环绕着画面的主体(图3-12)。例如《法华经变》和《观无量寿经变》。《法华经变》上部以《序品》为主体,左右画《化城喻品》和《法师品》,其余情节画在下部。《观无量寿经变》主体为西方净土,两侧为《未生怨》和《十六观》,下部画《九品往生》。(www.xing528.com)
(4)这是上一种的变体,除主体画面外,凹字形的左、右、下三面划成方格,每格填绘一个情节,与现代的连环画形式十分接近(图3-13)。这种形式为《观无量寿经变》所独有,内容布局如同上述,实例见盛唐第171窟内。
(5)《维摩诘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的特殊构图形式,画面的左部和右部各成主体,表现对立双方(文殊师利和维摩诘,舍利弗和劳度叉)的斗争(图3-14);围绕着两个主体人物,交织着各种神变情节,这种构图自有其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之处。
(6)唐初的《涅槃变》画面,呈长方形横幅,情节自左至右,又自右至左,自由布局,突破了早期《涅槃变》的结构形式,显得生动活泼。
以上所有的构图形式,都以突出的地位表现佛国世界,但在基本相同的结构形式中,意境的表现各有不同。初唐《净土变》多于宝池中起平台,菩萨群像及乐舞场面均在平台上展开,下部碧波荡漾,上部一片晴空,意境开朗而豪放。盛唐开始,极乐世界里布满了豪华严整的宫殿楼阁,圣众、舞乐俱在楼台亭榭之中,充满了宫廷生活气氛。净土的宫廷化,体现着神灵生活的世俗化。
图3-13 唐代经变画的构图形式之四
图3-14 唐代经变画的构图形式之五
盛唐时期经变画的形式发展成熟,构图上的特点主要是满。各铺经变都是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经文所述主要场景几乎包罗已尽,这样的经变画遍布四壁以至全窟,颇给人以满目缤纷、目不暇接之感,但由于构图上的均衡与稳定,却又显得井然有序,并不使人眼花缭乱。画上的人物和场景布局与配置,已不是早期简单平列的形式,而是主、次、疏、密、聚、散,变化自如,条理清晰,节奏分明。多彩多姿的佛国世界图景使观者感觉身临其境。同时,这样的构图还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构图中的透视画法也很值得重视。除一般采用的散点透视外,已经使用了鸟瞰与焦点透视相结合的办法,画面上初次出现了视平线,创造了“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23的辽阔的境界。例如第217窟的溪山行旅,又如第323窟的康僧会扬帆入建康和高悝得金像等图中,作为人物故事背景的山水画,山峦起伏,水波浩渺,“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24,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已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此外,经变画中建筑界画的透视技法亦有很高的造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