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石窟艺术:唐代前期的顶峰

敦煌石窟艺术:唐代前期的顶峰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高峰。敦煌艺术史上的唐代前期,即大体相当于唐代的这一上升发展时期。唐代的中央政权对“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走廊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发展,不能不取决于佛教势力的增长状况。这里唐代后期的十六大寺⑥,也多半始建于前期。唐代前期的敦煌石窟艺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达到了自身历史的顶峰。

敦煌石窟艺术:唐代前期的顶峰

唐代敦煌地区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唐朝中央政府直接控制时期(武德初至建中二年,618—781年);2.吐蕃占领时期(建中二年至大中二年,781—848年);3.张议潮统治时期(大中二年至唐末,848—907年)。如果从敦煌艺术的角度来划分,上述第一时期可称为前期,第二、三时期可称为后期。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高峰。唐代由盛入衰,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安史之乱”是历史学者公认的分界线。在此以前为社会上升发展时期。从唐高祖李渊开国以来,唐太宗李世民统治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为这个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嗣后又经武后和玄宗两朝的发展,国势乃臻于极盛。敦煌艺术史上的唐代前期,即大体相当于唐代的这一上升发展时期。

唐代的中央政权对“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走廊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当时的重臣褚遂良说:“河西者,中国之心腹。”足以代表统治集团的看法。因此,俟关中稍定,唐军便挥戈西进,平定了兰州薛举、凉州李轨等地方割据势力;又于武德六年(623年)镇压了沙州张护、李通的叛乱,控制了整个河西。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进军高昌,逐步统一了西域,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全线畅通。

随着军事、政治力量的巩固,中央政权又在河西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有力的经济措施,劝农桑,辟屯田,尽水陆之利,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桑麻翳野,天下称富”。今日敦煌,即当年的沙州,扼河西走廊的要冲,其繁盛的情况,在唐人诗歌文献里,不乏生动的记载。

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发展,不能不取决于佛教势力的增长状况。(www.xing528.com)

有唐一代,兼崇释老,两教之间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唐初武德年间,由于傅奕的极力辟佛,唐高祖曾下过《沙汰僧道诏》。唐太宗即位后,也曾公开表示过“至于佛教,意非所遵”,实际上不过要把道教摆在佛教之前,决无废佛之意,相反却是对佛教一向“情深护持”。到了后来,特别是玄奘求法归来之后,他的态度就有了更明显的转变。综观武德、贞观两朝,佛教确曾受到一些压抑,但这种压抑并没有达到阻碍佛教传播的程度。事实上,佛教在隋文帝父子的大力提倡下,早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在民间广泛信仰的基础上,佛教一直缓慢而平稳地发展着。

宗教斗争常常和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北朝的释老之争与胡汉之争有关,初唐的释老之争则有武、李两族争夺政权的背景。唐朝皇帝姓李,自己附会为李老君之后。及至武后当权,欲取代李氏王朝而自立,就大造符瑞图谶以为舆论准备。僧人怀义、法朗等造《大云经疏》,称武则天弥勒下世。所以,当她一旦登位,立即以诏令形式规定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并且大造佛寺,广度僧尼。况且,佛教本身在调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方面确实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诚如李节所说:“俗既病矣,人既愁矣,不有释氏使安其分,勇者将奋而思斗,知者将静而思谋,则阡陌之人皆纷纷而群起矣。”因此,武周之年,在强大的政治力量推动下,佛教振兴,各个宗派争奇斗胜,浮屠道场遍于天下。

敦煌地近西域,本来就是佛教的圣地,到了这时,佛寺更如雨后春笋一样地出现。仅莫高窟现存题记中有名者,就有龙兴寺、大云寺、普光寺、金光明寺等。这里唐代后期的十六大寺,也多半始建于前期。许多有名的高僧从长安前来弘扬佛法,代表人物例如昙旷,在敦煌居住了十九年,撰写了不少解释大乘佛学的著作。

唐代前期的敦煌石窟艺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达到了自身历史的顶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