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清皇陵:崇陵地宫的男女皇

大清皇陵:崇陵地宫的男女皇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崇陵地宫里葬有光绪帝和他的皇后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光绪帝死后的丧仪、奉移程序及孝定景皇后的生平经历。这三门也是大婚典礼的重要场所,这三座门被烧,使皇宫上下大为震惊和恐慌。这种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剧。数日后,隆裕下令载沣将这两个人的职务撤去。尽管如此,她仍仗着自己在宫中特有的皇太后身份和权力,打击和压抑宫中的其他女主位,把内廷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大清皇陵:崇陵地宫的男女皇

崇陵地宫里葬有光绪帝和他的皇后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光绪帝死后的丧仪、奉移程序及孝定景皇后的生平经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卯时,宣统帝在涵元殿恭视大行皇帝小殓。小殓后的光绪帝遗体用吉祥轿送到乾清宫西次间。宣统帝剪掉发辫,穿上孝服,亲王以下文武大臣也都穿着孝服。众人按照职位排列,一起举哀,宣统帝号啕大哭,最为悲痛。宣统帝恭视大行皇帝大殓毕,奉安梓宫于乾清宫正中,率领众臣行殓奠礼。

乾清宫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十六日,恭移大行皇帝梓宫安奉景山观德殿。

正月二十八日,给光绪帝上尊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光绪帝死后,一直被称为“大行皇帝”,意思是远行皇帝。当他有了谥号和庙号之后,他就不再被称为“大行皇帝”,而是称“德宗景皇帝”。

宣统元年三月月十二日,光绪帝梓宫奉移西陵暂安。

三月十五日,光绪帝梓宫奉安西陵梁格庄行宫正殿。等待崇陵建好后,奉安崇陵地宫。下面介绍一下光绪帝的皇后—孝定景皇后。

观德殿几筵

清西陵梁格庄行宫水池及大殿南面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生于同治七年(1868)正月初十日,比光绪帝大三岁,生父为慈禧的亲弟弟、副都统桂祥,在辈分上是光绪帝的表姐,是慈禧的娘家侄女。史书和清宫档案里面都没有她名字的记载,只有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说她叫“静芬”。

孝定景皇后朝服像

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七日,在慈禧的一手操办下叶赫那拉氏与光绪帝大婚,时年二十二岁。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美满和睦,据说这在他们结婚之前就有了不祥之兆。在他们大婚前四十天,即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十五日夜间,一场无情的大火将太和门、贞度门和昭德门烧成一片灰烬。

太和门在明代叫“皇极门”,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皇宫的重要门户,曾是皇帝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清朝后来改在了乾清门)。清朝入关后,顺治帝曾在此门举行过登极大典;贞度门、昭德门位于太和门左右,是大臣们上朝、退朝的必经之门。太和门北面就是太和殿。这三门也是大婚典礼的重要场所,这三座门被烧,使皇宫上下大为震惊和恐慌。在那个年代,人们都很迷信,认为这是上天发出的警示。然而慈禧仍然一意孤行,逆天行事,坚持光绪帝与侄女的婚姻。这不仅给光绪帝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创伤和感情压抑,也将痛苦和悲剧带给了慈禧自己的侄女。

太和门

光绪帝始终就不喜欢这位皇后,而被囚禁之后,因失去了与珍妃的联系,也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托,所以变得更加孤独和怨恨。他把政治和感情上的愤恨发泄到皇后身上,拒绝与皇后同居。一个有着正常生理欲望的女人,明明天天看得见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同他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实际上等于守了活寡。这种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剧。在光绪帝被囚禁、病重期间,两人依旧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貌合神离。光绪帝除了按惯例给慈禧请安之外,与自己的皇后很少说话。一次,皇后在慈禧的授意下,去看望病中的光绪帝,光绪帝只是让皇后快些离开,而皇后则站在那里不动,重病中的光绪帝只得挣扎起来,用手推皇后快些走。(www.xing528.com)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一日,皇后叶赫那拉氏与慈禧等一起逃出北京城。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一月二十八日,她与慈禧等人返回了北京。光绪帝死后,宣统帝溥仪即位。溥仪晋尊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上徽号为“隆裕”,所以她被称为“隆裕皇太后”。隆裕曾想仿效慈禧“垂帘听政”。等到奕劻传出慈禧遗诏立溥仪为皇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时,隆裕虽取得了一定的军国大事决定权,但与当年慈禧“垂帘听政”的气势相比,却是大不一样。也许是慈禧深知自己这个不争气的侄女,实在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也没给她这个机会。由于未能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隆裕便在政令上随心所欲,处处给摄政王载沣找别扭。

宣统二年(1910)五月,载沣任命毓朗、徐世昌为军机大臣。数日后,隆裕下令载沣将这两个人的职务撤去。载沣婉言相劝,请求暂缓行事,隆裕则毫不让步。载沣不得已,反驳说:“太后不应干预用人行政大权。”隆裕便无可奈何了。光绪帝生前,隆裕得不到生活中的男女情趣;光绪帝死后,她在政治上也是一塌糊涂,无谋无才,毫无政治主见,竟然被太监小德张所左右。受小德张怂恿,隆裕竟然在大丧期间,挪用海军军费巨款,兴修宫殿“水晶宫”为玩乐之所。当时国库本来已经空虚,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新式海陆军建军费用尚且不足,又要拨款修园建殿,这无疑大大加重了国家经济负担,因此引起朝野的不满和议论。后来虽然因为革命军起义,“水晶宫”的建造不得不停止,但这些足以暴露出隆裕的平庸和无识。

溥仪(前坐者)与隆裕(右四)等在建福宫庭院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以宣统帝的名义宣布退位。大清皇帝宣布退位之后,根据《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溥仪仍居住在紫禁城的后半部分,称“内廷”(也称“后寝”),即从乾清门往北的东西十二宫御花园、慈宁宫、宁寿宫等处。丧失了国家权力后的精神空虚,使隆裕感觉上了袁世凯的当,终日忧郁,闷闷不乐。尽管如此,她仍仗着自己在宫中特有的皇太后身份和权力,打击和压抑宫中的其他女主位,把内廷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本来,宣统帝溥仪是承祧穆宗为嗣,又兼承德宗之祧,也就是说既是同治帝的儿子,又是光绪帝的儿子,这样同治帝和光绪帝的后妃都是溥仪的母亲。但是,身为皇太后的隆裕没有丝毫母仪天下的气派和格局,她倚仗自己是皇太后,瞧不起光绪帝的瑾妃和同治帝的瑜妃、珣妃、瑨妃。同治帝的这三妃,其中瑜妃赫舍里氏,身材修长,艳丽超群,而且聪明机智,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据说是同治帝四妃嫔中最漂亮的。宣统帝即位后,尊封她为瑜皇贵妃。珣妃阿鲁特氏,是孝哲毅皇后的姑母,宣统帝封她为珣皇贵妃。瑨妃西林觉罗氏,宣统帝尊封她为瑨贵妃。隆裕晋尊为皇太后之后的一天,瑜妃前去见隆裕,隆裕让她跪见,且口称她“奴才”。瑜妃对此非常生气。《清稗类钞》记载有这么一件事:慈禧入葬山陵时,隆裕、瑾妃及同治帝的三妃都到东陵参加了葬礼。礼毕,三妃不肯回宫,表示要追随慈禧于地下。摄政王载沣派贝子载振前去迎接。瑜妃十分严肃地对载振说:“皇上是专继德宗,抑系兼继穆宗?”载振回答:“兼继穆宗。”瑜妃说:“既兼继穆宗,孝钦后、孝哲后今已宾天,则穆宗一系,我为之长。皇上既系过继,何得独以隆裕太后为母,而我为奴才?”载振力请三妃回宫后从长计议。瑜妃表示,与其回宫做奴才,还不如追随慈禧皇太后于地下。珣妃、瑨妃也在旁附和。载振无奈,返回京师,与摄政王载沣、庆亲王奕劻等商定,晋封三妃为“太妃”,不称“奴才”,“礼请还宫,警跸而入”,并增加了三妃的月费。清东陵官员编撰的《陵寝易知》上也有记载:“宣统元年十月初四日,孝钦显皇后奉安,隆裕皇太后恭送梓宫内,同治妃三同来,因与隆裕不睦,至十月初五日回銮,三位妃未回,驻隆福寺,至二十日方回,未之有也。”

隆裕长期忧闷,积郁成疾,1913年2月22日凌晨撒手人寰,病逝于长春宫,终年四十六岁。隆裕死时,身边只有宣统帝溥仪、总管内务府大臣世续和两三个宫女。死前她对世续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又对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隆裕过世当天,掌礼司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隆裕遗体移送到皇极殿。申初二刻,在溥仪所遣总管谦和及同治帝三妃、光绪帝瑾太妃的敬视下,隆裕的遗体殓入了棺内,停灵在皇极殿内。

隆裕出殡时额匾文字

隆裕皇太后死后为其举行哀悼会时,天安门前的情况

1913年3月31日,溥仪尊谥隆裕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简称“孝定景皇后”。

民国政府对隆裕的去世十分重视。总统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2月28日为祭奠之期,袁世凯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并出赙金三万元。国务员荫昌奉总统之命到皇极殿几筵前恭代致祭后,国务总理赵秉钧等民国要员一一前往皇极殿吊唁。许多军政要员纷纷致电清室,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副总统黎元洪在唁电中称赞隆裕“德至功高,女中尧舜”。山西都督阎锡山在唁电中说:“皇太后贤明淑慎,洞达时机,垂悯苍生,主持逊位,视天下不私一姓,俾五族克建共和。盛德隆恩,道高

① 赙金: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又称赙钱。千古。”参议院议长吴景濂对隆裕进行了肉麻的吹捧:“隆裕太后以尧舜禅让之心,赞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国帝运之末,开东亚民主之基。顺天应人,超今迈古。”在吴景濂的倡议下,3月19日,民国政府在太和殿为隆裕召开了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着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梁柱均用白布包裹着。殿堂内摆满了挽联、花圈。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场面肃穆且隆重。

隆裕出殡情形

隆裕棺椁被送上火车

1913年4月3日,隆裕棺椁从皇极殿奉移到正阳门西车站,用火车运送到清西陵梁格庄行宫,暂安于西院正殿。等待崇陵建好,奉安崇陵地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