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清光绪帝大婚及归政时间表,慈禧展现开明和大度

大清光绪帝大婚及归政时间表,慈禧展现开明和大度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这个以退为守的思路,慈禧决定先发制人,主动提出光绪帝大婚及归政时间表,以此卓显自己的开明和大度。光绪十四年五月初八日,慈禧定明年正月为光绪帝举行大婚礼。因此,光绪帝把大婚看作是摆脱慈禧控制的一个难得机会,以实现他的夙愿。当时,光绪帝大婚可以说是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许多朝廷大臣也希望通过皇帝大婚使慈禧早日归政,让光绪帝当上名副其实的大清皇帝。

大清光绪帝大婚及归政时间表,慈禧展现开明和大度

光绪读书

慈禧的“精心护理”下,在皇宫中生活了十三年的光绪帝已经十七岁了,他终于长大成人了。按照中国社会习俗,男子十六岁进入成人阶段,已经具备了娶妻的条件,应该成家立业了。何况光绪帝是万乘之尊的天子,为亿万百姓的表率,此时的慈禧再也不能“抱子坐龙廷”了,慈禧需要面对的是光绪帝亲政娶妻这等大事。她似乎感觉到,时间每向前推进一刻,让皇太后归政的舆论也就强烈一分,同时慈禧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就与日俱增。作为权宜之计,慈禧搞了一个“训政数年”的过渡期,延缓一下交权归政时间,以让自己有更充裕的时间思考策略和方针。于是在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日,十七岁的光绪帝在慈禧的安排下举行了“亲政”典礼,而这次所谓“亲政”的条件是在慈禧“训政”的前提下,慈禧仍然是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但这并未解决“太后归政”所带来的问题,这一严酷现实依然一步步地向慈禧的统治逼近着,她真的有些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虽然当时的慈禧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可是身体依然康健,精力充沛,处政理朝仍然决断如常,但她又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面临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压力,慈禧终于想出来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也就是如何“保权”策略,即先安排光绪帝大婚,选自己放心的女人安插在皇帝身边充当自己的耳目,然后再将政权交出,当然,交权也是有条件限制的。按照这个以退为守的思路,慈禧决定先发制人,主动提出光绪帝大婚及归政时间表,以此卓显自己的开明和大度。

光绪十四年(1888)五月初八日,慈禧定明年正月为光绪帝举行大婚礼

光绪十四年(1888)六月二十二日,慈禧定明年二月初三日归政。

这些都是慈禧实施自己计划的必不可少的前奏程序,她的这些决定比原定再“训政数年”的期限大为提前,当然这是她又一高明的招数。她深信,两年前颁布的《训政细则》,已经形成宫内一切事宜须先向皇太后请懿旨,再向皇帝奏闻的惯例。因此她认为,光绪帝“亲裁大政”以后,必然仍会按照这个惯例办事,而不敢擅自独断。更主要的是,慈禧可以在光绪帝的婚姻问题上大做文章。

结婚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成家立业”这个词语就足以说明要想成就事业,先结婚成家,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把结婚当成终身大事,而皇帝的大婚与亲政往往是紧密相连的。光绪帝心里很清楚,大婚便意味着自己已经成年,皇太后就应该归政了,不能再干预朝政,自己也就可以独掌朝纲了。因此,光绪帝把大婚看作是摆脱慈禧控制的一个难得机会,以实现他的夙愿。光绪帝十多年来生活在慈禧的身边,对慈禧的脾气、性格已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他心里也清楚,慈禧这次宣布次年让自己成婚和亲政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宗室和朝廷上下的舆论压力。

当时,光绪帝大婚可以说是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许多朝廷大臣也希望通过皇帝大婚使慈禧早日归政,让光绪帝当上名副其实的大清皇帝。对于这些,慈禧自己更是明白得很,但是视权如命的她是不甘寂寞的,对朝政大权是不会轻易放手的。富于心计和谙于权术的慈禧早已成竹在胸,她早已做好了皇后人选的安排:作为大清国的皇太后,当今皇帝的“亲爸爸”,她完全有资格,也有权力决定立什么样的皇后,甚至决定立谁为皇后。这样就可以继续将光绪帝控制于掌股之中,而自己也就可以在幕后发号施令,继续掌握大清国的命运了。

对于光绪帝大婚的安排,慈禧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考虑了,皇后的最佳人选早在她心里定了下来,那就是她娘家的亲侄女。光绪帝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而娘家侄女则是慈禧的亲弟弟桂祥的大女儿。按照正常程序,皇后的人选需要遵循选秀女制度。按照满族婚配传统,八旗子弟的婚姻必须经由八旗管理部门的审批,清朝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八旗女子中挑选出来的。

慈禧像

《大清会典》记载,“选秀女,顺治年间定”。顺治帝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办法呢?原来,这与他没有称心如意的皇后有关,选秀女就是皇帝亲自挑选如意的嫔妃。

光绪十五年(1889),慈禧的娘家侄女二十二岁,光绪十九岁,比光绪帝大三岁,在辈分上是光绪帝的表姐。俗话说得好,“女大三,抱金砖”,但是,按照当时清宫选秀女的制度,待选者当在十四至十六岁之间。这么说来,慈禧的娘家侄女早已超出限定的岁数,但之所以二十二岁还能入选秀女,正是因为有慈禧在幕后操作。走祖制“选秀女”这一过场,只不过是按照法定程序由慈禧有意安排的一场“选秀”,是给别人看的一场戏而已。

经过初选、复选等多次选秀女程序,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二十四日,选后仪式在紫禁城的体和殿开始了。

经过多次筛选剩下的五名秀女依次排列:一个是慈禧的兄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另外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和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

光绪帝站立一旁,面前摆着一张小桌,上面放着一柄镶玉的如意和两对绣花的荷包。荷包一律是红缎缝制,绣交颈鸳鸯,异常鲜艳。候选的秀女如果被授以如意,便成为统摄后宫的皇后;如被授以荷包,则被封为妃嫔。

慈禧面色严肃。光绪帝清楚地知道,皇太后既然让她的内侄女参选,并且一直进入了最后的“决赛”,用意就是让其当选为皇后,以便在自己身边安插一个最可靠的亲信,如果选了皇太后的侄女,那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就可能毁在她手里了。

孝定景皇后像

皇后之宝

光绪帝跪着接过慈禧递过来的如意,缓缓地起身向五名秀女走去。在慈禧和参加选后仪式的荣寿公主、荣禄夫人等人看来,这柄如意现在要交给谁,实在是很明白的事,因此大家并不觉得紧张,紧张的倒是光绪帝。最终在慈禧的暗示下,光绪帝将如意交给了桂祥之女,将荷包递给了长叙的两个女儿。(www.xing528.com)

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初五日,慈禧颁布了两道懿旨。其中,第一道懿旨公布了为光绪帝立后的理由和所立皇后的人选:

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著立之为皇后。

第二道懿旨诏封了长叙的两个女儿:

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五岁女他他喇氏,著封为瑾嫔;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三岁女他他喇氏,著封为珍嫔。

光绪大婚 喜轿出外金水桥

光绪大婚 迎接皇后的车马喜轿在隆宗门外

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五日,遣礼部尚书李鸿藻为正使、总管内务府大臣续昌为副使,持节诣皇后邸行大征礼。正月二十六日,遣大学士额勒和布为正使、礼部尚书奎润为副使,持节奉册宝诣皇后邸,册立叶赫那拉氏为皇后。行册立礼的同日,遣额勒和布和奎润为正、副使,持节诣皇后邸行奉迎礼。正月二十七日凌晨,皇后于邸第升凤舆,由大清门进入皇宫,进坤宁宫洞房,与光绪帝行合卺礼。

坤宁宫皇帝大婚洞房

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五日,他他喇氏姐妹进入皇宫的永和宫和景仁宫。二月二十八日巳时,慈禧为长叙的两个女儿举行了册封礼。其中,十五岁的姐姐册为瑾嫔,十三岁的妹妹册为珍嫔。

自此,光绪帝有了三个女人。这三个女人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八旗秀女中的幸运者,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这三个女人恰恰都是悲剧者,而大婚之日正是她们悲剧人生的开始。

瑾妃中年像

珍妃像

光绪帝的表姐虽然是皇后,但实在相貌平常,甚至有些驼背,而其内在的品德更无可夸之处,实际上她除了会打小报告、争风吃醋,一点机智谋略也没有。这位皇后仅仅是充当了慈禧的耳目,光绪帝与她没有一点感情,在夫妻生活上她实际是守活寡,为此葬送了自己本应美好的一生。

被册封为嫔的他他喇氏姐妹,在慈禧六十岁大寿之际被晋封为妃,也就是历史上的瑾妃和珍妃。其中,珍妃性格开朗活泼,受到光绪帝的宠爱,与光绪帝迸发出爱情火花。她性格刚强叛逆,除了在精神上支持和鼓励光绪帝外,还策划帮助光绪帝谋求政治上的改革,因此为慈禧和皇后所忌恨。之后,慈禧和皇后抓住了她生活细节上的逾制、政治上的卖官等行为后,珍妃遭受到了多次人身迫害和政治上的打击。瑾妃为人老实厚道,虽少言寡语,但受妹妹的牵连,也多次遭到政治迫害和打击,常年落寞独居。

光绪帝的这三个女人,虽然最终的结局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悲惨的,原因就是嫁给了光绪帝。光绪帝虽然是皇帝,但身边有个慈禧,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女人的影子里,其命运可想而知,这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但是,皇帝就要做皇帝要做的事情,光绪帝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