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齐物论 精选篇目

庄子齐物论 精选篇目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夫大道不称③,大辩不言,大仁不仁④,大廉不嗛⑤,大勇不忮⑥。与《老子》“天地不仁”同义。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称为“老庄哲学”。作品赏析“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

庄子齐物论 精选篇目

战国庄子

“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

〖注释〗

①相示:互相显示。

②有不见:有看不见的地方。

③大道不称:大道不可称谓。

④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辩不需言辞,大仁无所偏爱。与《老子》“天地不仁”同义。

⑤大廉不嗛:大廉无须逊让。嗛:通“谦”,谦让。

⑥大勇不忮(zhì):大勇从不伤害他人。忮:忌恨、伤害。

⑦昭:光显。

⑧清:为贪求美名而清廉。信:真实。(www.xing528.com)

⑨勇忮而不成:“勇”滞于悖逆就不能成功。

⑩五者圆而几向方矣:这五种情况,离道太远犹如画圆却更接近方了。园:通“圆”。

作品译文

“圣人把事物都囊括于胸、容藏于己,而一般人则争辩不休夸耀于外。所以说:大凡争辩,总因为有自己所看不见的一面。”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这五种情况就好像着意求圆却几近成方一样。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称为“老庄哲学”。

作品赏析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全文充满辩证的观点,但也经常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须得细加体会和分析。

创作背景

“当战国之初,降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庄子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其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这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