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晨读第24篇《孟子·公孙丑上》精华

经典晨读第24篇《孟子·公孙丑上》精华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伯夷、伊尹相对于孔子来说,能比得上吗?”作品简介《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战国〕孟子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注释〗

①伯夷:殷朝末年殷诸侯国孤竹君的儿子。

②伊尹:尹是官名。商汤之相,曾辅汤灭夏。

③事:侍奉。

④班:匹敌,比得上。

⑤未有孔子也: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了。(www.xing528.com)

作品译文(公孙丑)问:“伯夷、伊尹怎么样?”

(孟子)说:“处世的方法不同。不是理想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理想的百姓不去使唤;天下安定就入朝做官,天下动乱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处世方法。可以侍奉不好的君主,可以使唤不好的百姓,天下安定去做官,天下动乱也去做官,这是伊尹的处世方法。该做官就做官,该辞官就辞官,该任职长一些就任职长一些,该赶快辞职就赶快辞职,这是孔子的处世方法。(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我还做不到他们这样;至于我所希望的,那就是学习孔子。”

(公孙丑问:)“伯夷、伊尹相对于孔子来说,能比得上吗?”

(孟子)说:“不。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得上孔子的。”

作品简介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作品赏析

孟子曾自称知言,他不但能听懂别人说什么,也知道自己怎么说。他列举当世不动心之道,借以反衬自己的道。第一个近乎武人之道,对肉体的痛觉和威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而对待世人则别人骂一句,也要速度反弹。孟施舍更像个勇者,但也仅此而已,不过是选择了一个正确的心态,但是很多世人面对自己的恐惧与贪婪,却连一个正确的心态都无法获得,曾子呢,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境界可以言乎大勇。如果你认为值得的事情,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也要勇敢地冲过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