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辛辛酸酸,辛弃疾立下军令状,追回帅印

辛辛酸酸,辛弃疾立下军令状,追回帅印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以短短的55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20 余万,声势浩大。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在此年中发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对辛弃疾从此刮目相看。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辛辛酸酸,辛弃疾立下军令状,追回帅印

〔宋〕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②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之事,当时正20 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壮岁:少壮之时。

③锦襜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率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④燕兵夜娖银胡: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燕兵:此处指金兵。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胡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

⑤汉箭朝飞金仆姑: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汉:代指宋。金仆姑: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晋杜预注:“金仆姑,矢名。”

⑥髭(zī)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⑦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交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⑧东家:东邻。种树书:研究栽培树木的书籍,此喻退休归耕农田。(www.xing528.com)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作品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转入下片,追怀往事,作者叹息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以短短的55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20 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22 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2000 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50 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置。但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

知识链接

义斩义端

金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有过多的青睐,只命他做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文官,掌管文书和帅印。在此年中发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对辛弃疾从此刮目相看。

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义端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义端本身也是一小股义军的首领,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弃疾问罪。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的小命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