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新课标:语文教学过程

解读新课标:语文教学过程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感悟、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全程开放的。因此,必须树立语文课程大于教材的观念,必须让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向社会,向其他学科,向学生的生活、兴趣与需要开放。

解读新课标:语文教学过程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其学习过程与其他学科有着根本区别。入学之前,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听说能力;语文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与其他学科不同,所谓语法、修辞,文体等规律性知识并不一定就是形成能力的前提条件,这些知识背会了也不一定就能形成能力。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感悟、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全程开放的。语文学习内容覆盖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里处处有语文。语文课堂以外的其他学科和学校生活,以及社会、自然、家庭都是语文学习的素材环境,都对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潜在而又重大的作用。因此,必须树立语文课程大于教材的观念,必须让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向社会,向其他学科,向学生的生活、兴趣与需要开放。

第二,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掌握语文能力的过程。母语学习都是由听说实践开始的,都是在实践中学会听说,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其学习环境与实践条件是任何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与思维紧密相联的语言,所反映出的民族思维方式与特点是不需要从理性规律知识学习入手就已经获得了的。相反,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用语文知识体系来组织语文教学过程而构成语文教学体系的做法,必然导致语文教学脱离实践、自身封闭。语文实践活动不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必须从掌握能力出发。(www.xing528.com)

第三,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既然语文能力的提高要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而语言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激发并始终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与主动要求是语文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必须摒弃枯燥、教条的分析与繁琐的知识讲授,倡导学生大胆实践、探究发现,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与交流。教学要有弹性,教师眼中必须有学生,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即根据学生的实践需要,对教学内容、篇章安排与教学过程作增删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