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揭示民主和独立人格的理念

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揭示民主和独立人格的理念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龚建新龚建新江苏如东县教研室当前的语文教育讨论或语文教育批评,存在十分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这种素养对今天语文教师来讲就是“民主的理念,独立的人格”。民主本身就意味着对主体包括对自身独立人格的尊重和理解。所谓创造,应该是个性的、独立的,没有独立的人格,其自身怎么可能有创造的动力和创造的空间,又怎么谈得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揭示民主和独立人格的理念

【作者】龚建新

【作者简介】龚建新 江苏如东县教研室

当前的语文教育讨论或语文教育批评,存在十分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报纸杂志上能发表文章并能产生一定影响的是那些语文教育或语文学习的精英,他们是以他们的高起点、高标准俯瞰着语文教育,他们的批判或建设性的意见都带着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色彩,而那些默默地耕耘在语文教育园地里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他们不仅要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的劳作,还要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同仁中精英们的指责和批评,而他们因为不是精英,不是写作高手,没有半点申述的可能,即使有些牢骚也被精英们的“话语霸权”有意或无意地压制下去了。我绝对没有否定精英们为语文教育所做的贡献之意,对他们我是充满了敬佩之情的,他们毕竟代表了语文教育的明天,代表了语文教育的希望。但是今天的现实更需要那些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其中有很多恐怕不管通过什么途径也难达到阅读的专家、写作的高手的水平)在语文教育园地里继续的劳作,没有他们,很难想像我们的语文教育将是什么模样!

新大纲实施以后,特别是面对即将全面推行的课程标准,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问题,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的理论工作者甚至提出,教师素质高低是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他们强调:课程标准的实施必须加强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很有见地的。在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的实践中,有的人强调要以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特别是要提高教师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的人则强调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核心,特别是要提高教师的引导水平。笔者以为以上两种做法都是值得讨论的。

有人提出“导”的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养,不错,这种能力“是具备了合格学历条件和基本语文素养的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具备或者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做到的”。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导”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养,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能陷入技术主义的陷阱,虽然“导”的能力,“导”的艺术,是所有的教育共同的追求,但“导”毕竟是教育技能之一,属于教育工艺范畴,它是一个教师的重要能力,但不是最重要的素养。近一段时间来,人们纷纷对公开课表示了不满,大多数公开课,执教教师“导”的能力、“导”的艺术可以说是表现得炉火纯青,但是为什么还有人批评不少公开课是“反教学”的,我想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娴熟的“导”的技能背后,暴露了教育思想的苍白。

有人说教师自己“学问高深”会“雄视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以及师生平等,产生这种情况并不是“导”的问题,正如有的老师所说的“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教师所缺少的不是语文素养,不是“导”的能力,而是基本的教育思想素养。这种素养对今天语文教师来讲就是“民主的理念,独立的人格”。“目空—切,雄视学生”就是一种以权威自居的霸气表现,其实,也未必只有“学问高深”的教师才有这种霸气。我们认为,“民主的理念,独立的人格”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养,原因如下:(www.xing528.com)

先说说“民主的理念”。这里所说的民主,特指教学民主,所谓教学民主,我的理解就是建立在“我——你”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强调在教学交往中的尊重、平等、沟通和理解,师生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都能在教学过程中体验自由、平等和幸福,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表述可能比较口罗嗦,但比较完整地表述了我对教学民主的理解。当然教学民主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但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讲更为重要。每一篇经典课文,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在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让学生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汲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形成自己的语文整体素养。因此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是作者、学生、教师三者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正如袁振国先生在《理解文科教育》一文中所说的:在文科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如同形和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关系相得益彰,言语对话的形式传递是心灵交流的内容”。由此可见,如果教师没有民主的理念,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就没有尊重、平等、沟通和理解,从而因为自己的“学问高深”而“雄视学生”,用自己的话语霸权统治学生、威压学生。如此,怎么能实现语文教育的价值,怎么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自由体验和感悟,怎么能实现作者、学生、教师三者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怎么能得到整体的培养和提高。

再说“独立的人格”。对于语文教师来讲“独立的人格”和“民主的理念”是同等重要的,两者之间相依相存。民主本身就意味着对主体包括对自身独立人格的尊重和理解。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太习惯于“听从”,听从权威,听从潮流,听从时尚,人云亦云。面对着“哈姆雷特”,看到的就只有教参或者别人眼中的“哈姆雷特”;面对着“雪化了是什么”,也就只有“水”,而没有“春天”,在没有“独立的人格”的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只有教参搬家式的分析,面对丰富而多义的文学作品也会设立一个标准答案,更不要说摆脱意识形态的话语钳制,回归文学的本体。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的语文教师,哪怕“学问再高深”,也不可能摆脱“一定的思维定势乃至陈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这种教师要么不善于自由独立的思考,要么唯我独尊。所谓创造,应该是个性的、独立的,没有独立的人格,其自身怎么可能有创造的动力和创造的空间,又怎么谈得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独立人格的教师除了表现在对课文有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悟外,(哪怕是肤浅的、片面的,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脑去想,用自己的嘴去说,面对丰富而多义的文学作品,不会心甘情愿地纵身跃人意识形态或教参的陷阱。)同时还体现在对自己教育理念的执著追求,这种精神我想在许多名师、“精英”身上都是有所体现的。

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民主的理念”烛照自己教育实践,就会把“导”仅仅当作一种方式和手段,甚至是一种姿态,一种哄学生的小技巧,是牵着学生走的小把戏,许多公开课上不是有很多这种小把戏式的“导”吗!如果说我们把良好的语文素养,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师素养的衡量和要求的标准的话,我们就会对语文教育的现实乃至未来感到失望。如果说我们把“导”这种教育技能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素养的衡量和要求的标准的话,我们就会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显得急功近利。

如果说我们把“独立的人格,民主的理念”作为语文教师素养的衡量和要求的标准的话,我们不仅会对语文教育的现实和未来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我们会少一些功利,少一点浮躁,我们的工作会更加踏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