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第3章所述,除了南非,其他非洲国家都是粮食进口国。即便是马拉维和卢旺达这种总劳动力的80%以上为农民的国家(表3-2),它们也进口主要粮食谷物或依赖援助。原因之一就在于,剩余谷物生产对农民来说并不能产生收益[27]。
与此相反,如果哪个国家的粮食谷物生产有剩余,那么就会卖给邻近的周边国家。如果开始实际出口,那么流失到国外的外币和粮食援助资金就会转换成该国的出口收入。如果没有资源赋存,矿区开发就不可能发生,粮食增产在众多国家也不可能。对于出口竞争力薄弱的非洲而言,最大的出口机会潜藏在他们脚下的国内市场,实际上赞比亚通过接纳从津巴布韦逃出的白人农户实现了烟草出口的激增,2004年还成功实现了粮食的自给和玉米的出口。
实际上,经由首都或港湾并不是给粮食不足地区有效提供粮食的最佳路径。给连年内战的刚果(金)南部提供粮食,赞比亚比其首都金沙萨更近,东部则到乌干达距离最短。一般都认为赞比亚和乌干达这些内陆国家不利于经济发展,也有些研究证实了这种观点,但是,如果这些国家成为非洲内陆的粮食供给基地,那么这些内陆国家的地理位置是最适合的。此外,这也可以通过农民收入的提高达到消除贫困的效果。可以称为非洲痼疾的粮食不足,只能通过提高生产力才能解决。但是,作为通向最终目的的路径,必须像泰国那样将粮食生产转换成有收益力的商贸。(www.xing528.com)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作为粮食增产投资不可或缺的肥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肥料与粮食一样,也依赖于进口。在第3章我们已经提过,由于高昂的运输费用,非洲的肥料价格是亚洲的数倍。为此,非洲普通农民没有普遍使用肥料,这也进一步阻碍了谷物生产力的提高。比如,如果在富含优质磷矿石的乌干达将磷矿石加工成肥料,那么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也可以提供给周边国家。
尽管已反复提倡,但非洲境内贸易还是没有深化,这是因为非洲国家没有生产彼此需要的商品。非洲大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水平没有成为可以形成境内贸易的要素。但是,如果是绝对需要的粮食,就会切实产生境内贸易,且会根据运输需求的高涨推进道路建设并以其交易为基础产生流通业。
为了成就基于这种构想的援助事业,日本大使馆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的各事务所必须拥有跨越国境的想法,以及各国事务所彼此交换信息建立筹划的体制——调查、归纳、制订计划的体制。以具体境内市场为对象的粮食增产援助和农业投资生产设施的建设,可以通过与关心产品流通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保证效果。ODA必须跟上跨国企业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