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洲出口结构的变迁及影响

非洲出口结构的变迁及影响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量增加、价格高涨,因此非洲的原油出口额急剧增加。图5-13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出口结构的变迁。但是,制造业产品出口的70%,矿产出口的近一半集中在南非。图5-1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FDI/GDP出口结构[31]SITC3。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和俄罗斯是中国的主要原油进口国,原油进口量的25%左右依赖于安哥拉等非洲国家。因此,可以说原油改变了非洲的贸易对象国的经济结构。图5-20反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进出口情况。

非洲出口结构的变迁及影响

图5-12展示了非洲主要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变迁。进入21世纪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特别是安哥拉和苏丹的原油产量急剧增加。从目前FDI的流入情况来看,预计今后利比亚的产量将增加(图5-8),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原油产量在1997年已经逆转,2007年北非的日产油量约是420万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则多达550万桶。

图5-12 非洲国家的原油产量[30]

(出处)笔者依据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产量增加、价格高涨,因此非洲的原油出口额急剧增加。图5-13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出口结构的变迁。我们统计了标准国际商品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中的几个项目,图5-13中的“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物性可燃物质,“矿产”里包括铁类和非铁类矿石及黄金和其他贵金属类,“制造业产品”包括化学产品、工业材料、机械类产品,“食品和农产品”包括谷物、蔬菜、油料作物、可可、咖啡、烟草等农产品,以及水产品、畜产品和动物性油脂。2006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燃料出口占总出口额的51.5%。与2000年相比,出口量是原来的1.4倍,价格是原来的2.3倍。此外,矿产的出口也超过农产品,与制造业产品几乎等额,且市场占有率为17.9%。但是,制造业产品出口的70%,矿产出口的近一半集中在南非。因此,排除南非进行统计(图5-14)后,发现燃料出口的比例为65.6%,矿产品为12.6%。也就是说,近8成的出口总量出自矿业部门,就撒哈拉以南非洲整体而言,它已作为矿物性资源的供给地与世界经济相连。

图5-1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FDI/GDP出口结构[31]

(1)SITC3。
(2)SITC27、28、68、667、971。
(3)SITC5到8。但是除了667和68。
(4)STIC0、1、22、27、28、4。
(出处)笔者依据UNCTAD(2008b)的数据制作而成。

图5-1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出口结构(南非除外)[32]

(1)SITC3。
(2)SITC27、28、68、667、971。
(3)SITC5到8。但是除了667和68。
(4)STIC0、1、22、27、28、4。
(出处)笔者依据UNCTAD(2008b)的数据制作而成。

究竟这些原油都被出口到哪里了呢?图5-15显示的是主要对象国自非洲进口贸易总额的变迁。因为想知道原油进口的动向,所以把包含北非在内的整个非洲都纳入进来了。通过图5-15,我们发现,美国的涨幅显著,而中国依次超过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开始跃升为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可以推算,2006年美国占非洲总出口的24%,中国占8.6%[33]。非洲产原油使得美国与中国的进口量急剧扩大,图5-16就是来自非洲的原油进口。2007年,美国总原油进口的21%来自非洲,超过了来自中东的进口(图5-17)。美国最依赖加拿大的原油进口,此外来自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和尼日利亚的进口也急剧增加了。美国和中国的非洲原油进口国的情况如表5-3所示。通过表5-3,我们发现,中美两国2004年起步调一致地从安哥拉进口了几乎等量的原油,这点值得关注。安哥拉是非洲的中美交叉点。

图5-15 主要对象国自非洲进口贸易总额[34]

(出处)笔者依据World Trade Atlas(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图5-16 主要对象国自非洲的原油进口贸易总额[35]

(出处)笔者依据World Trade Atlas(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图5-17 非洲的原油进口地比率[36](www.xing528.com)

(出处)笔者依据World Trade Atlas(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中国是日产300多万桶石油的产油国,1993年之后成为原油进口国,2000年之后国内生产难以满足以年平均7.5%的速度增长的石油消费量(图5-18)。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和俄罗斯是中国的主要原油进口国,原油进口量的25%左右依赖于安哥拉等非洲国家。虽然中国是一个新的原油进口国,但每年必须调度1000万吨到2000万吨石油消费增加额,具体情况将与我们接下来论述的中国在非洲的情况相关。

表5-3 美国与中国在非洲的主要原油进口国

(1)市场占有率以金额为准。
(出处)笔者依据World Trade Atlas(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图5-18 中国的石油情况[37]

(出处)笔者依据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除中国和美国外,原油进口量最大的是英国,但英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因此,可以说原油改变了非洲的贸易对象国的经济结构。由于原油出口额的增加,整个非洲的出口额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直持续低落的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恢复到3%,撒哈拉以南非洲恢复到2%(图5-19)。

图5-19 非洲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38]

(出处)笔者依据UN(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图5-20反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进出口情况。通过图5-20,我们发现,在石油价格急剧下跌的20世纪80年代进出口比出现低谷,之后开始上升。这个反转并非因为贸易增长了,而是因为经济增长停滞,GDP没有增长。2003年起出口增加,2005年之后一直是贸易黑字。但是,这个贸易黑字主要是产油国的。2007年,贸易出现黑字的只是以下8个国家:尼日利亚(407亿美元)、安哥拉(176亿美元)、赤道几内亚(38亿美元)、加蓬(32亿美元)、博茨瓦纳(29亿美元)、刚果(23亿美元)、乍得(20亿美元)和科特迪瓦(7亿美元)。其余国家都是赤字,赤字最大的是南非(负88亿美元)。南非从种族隔离时代起经济一直不景气,进口受到遏制,从1983年起维持了贸易黑字,但从2003年起由于景气回升,进口激增,2004年起赤字扩大了。

图5-20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进出口(对GDP比)[39]

(出处)笔者依据UN(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除了南非和产油国,撒哈拉以南非洲向来都是赤字(图5-21)。这种赤字体质恐怕是非洲国家从殖民地时代起一直持续的东西[40]。这是非洲需要投入恒常结构性援助的背景,也是原点。

图5-2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贸易收支(对GDP比)[41]

(出处)笔者依据UN(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