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而言,劳动成本越低越好,但如果工资过低就有可能使劳动效率变低。假如工资不足以支撑最低限度的生活,那么在极端情况下劳动者就会陷入营养失调,也会挫伤劳动者接受难以维持家人生活的低工资工作的勇气。因此,即便有不介意低工资的劳动者,企业也不能接受低于一定水准的工资要求,而是都试图制定与最有效生产相关水准的工资。这就是效率工资理论(Akerlof and Yellen,1986;黑崎,山形,2003:78-79)。
效率工资理论是说明即便在失业率高的穷国其工资也不下降的学说,是说明低收入国的工资只升不降的学说。理论上,无论何等无能的劳动者,只要他能带来2日元的贡献就可以用1日元的工资雇用他。但企业绝不会用1日元来雇用劳动者,他们要考虑效率工资理论。因为无法期待用1日元雇用的劳动者可以创造2日元的贡献。比起1日元雇佣,1万日元雇佣者的单位日元的“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更低廉。
那么何谓效率工资呢?同一劳动者即使工作相同时间,也可能会因为拿到的工资不同而产量有所差异。这是工资额让劳动效率(e)产生变化的缘故。购买单位劳动效率所需的工资额,即货币工资除以劳动效率的商(w/e)就是效率工资。劳动效率是由劳动者所享受的福利水平决定的,福利水平依赖于工资(w)与食品价格(Pf),也就是说假定e=λ(w,Pf),那么效率工资就可以用以下计算式求得:
如果工资过低导致劳动效率下降,从购买劳动效率这个视角来看,实际上等于支付了较高的工资。反过来,如果劳动效率提高了,那么效率工资就会降低。因此,企业与其压低实际支付的货币工资,还不如尽可能减少效率工资。这里的变数只有w和Pf,因此如果工资不变,则食品价格越高,劳动效率越低,食品价格越低,则劳动效率越高。若要保持一定的效率工资,则工资会随着Pf变动。
如果企业基于效率工资理论选择提供劳动者工资,那么将效率工资最小化的w*工资就会只升不降。因为w*随着Pf而变动,所以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由劳动的界限生产力决定,只升不降的位置由Pf决定。[36]因此,将表4-11到表4-14所列的谷物价格和肉类价格平均后作为食品价格指标,我们列出了以下推算公式进行回归分析,表4-16是推算结果。
ln(制造业平均工资)=α+β1n(劳动生产力)+γ1n(食品价格指标)+非洲假定项+ε(干扰项)
表4-16 制造业工资与食品价格(www.xing528.com)
(1)除了表4-11到表4-14的国家之外,增加了发达国家、拉丁美洲国家和中东国家等,对第4年进行了样品化。
(2)本表是谷物价格指标和肉类价格指标平均化后的结果。
(注)*10%为显著性水平,**5%为显著性水平,***1%为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标准偏差。
(出处)笔者依据ILO(1985—1991)(1992以后)、IMF(2008)、UNIDO(1998)(1991—1992)(1993—1997)(2000—2004a)(2004b)的数据制作而成。
用劳动生产力就可以充分解释说明制造业平均工资,如果加上食品价格指标,那么说服力更强。这层关系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一样,但发展中国家对食品价格指标的反映更大。无论如何,非洲假定项都不是有意的,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制造业的高工资通过劳动生产率与食品价格基本可以解释说明。也就是说,食品价格带动的工资提高部分是高资本装备率以外的高工资原因,即说明劳动分配率高的部分。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撒哈拉以南非洲制造业高工资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两点。
·低经济增长率;
·农业生产性低下所引发的食品价格过高。
也就是说,低度开发是高工资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