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里求斯和新加坡:小国专门化助力成长

毛里求斯和新加坡:小国专门化助力成长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极端的雇佣专门化例子出现在毛里求斯和新加坡这种小国。制造业部门强有力的成长实际上是因为专门化才有的成长。出口导向型工业也能达成完全雇佣的秘密就在这个专门化里。图4-17是对服装产业的专门化显著的孟加拉国和毛里求斯,以及作为比较对象的肯尼亚这3国的雇佣者数的变迁用对数标准展示的结果。“劳动集约型产业的专门化→完全雇佣→收入均等化与整体提升”这种发展过程完全是亚洲式的。

毛里求斯和新加坡:小国专门化助力成长

图4-16是马来西亚制造业的辅助生产部门雇佣结构的变迁,如果具体到电器机械产业,那么雇佣人数是增加的。1970年,马来西亚的制造业就业率约为4%,但到了1995年增加到16%,制造业总雇佣人数中的32%集中在电器机械产业。近年,孟加拉国的服装产业专门化现象比较显著。1981年,孟加拉国的制造业就业率超过1%,但在1998年制造业总雇佣人数中的47%是服装产业的从业者。

最极端的雇佣专门化例子出现在毛里求斯和新加坡这种小国。1999年,毛里求斯总劳动力的23%从事制造业,其中67%被服装产业雇佣。新加坡的制造业就业率为23%,其中55%分布在机械产业(非电气机械、电气机械、运输用机械)(2000年)。此外,2000年日本制造业就业者中的38%分布在机械产业的3个部门。

图4-16 制造业辅助生产部门的雇佣人口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占比(马来西亚的电气机械产业专门化)

(出处)笔者依据UNIDO(2004b)的数据制作而成。

富有雇佣吸引力且发挥高度增长力的制造业拥有这种突出的主导产业能力,雇佣结构中有明显的波峰。制造业部门强有力的成长实际上是因为专门化才有的成长。这些部门制造出远超国内市场规模的大量产品,因此形成了以世界市场为生存领域的出口导向型模式。第2章论述的进口替代工业化与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区别就在于此。出口导向型工业也能达成完全雇佣的秘密就在这个专门化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制造业只有毛里求斯是唯一的例外,其他国家都拥有这种主导产业。

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收入水平来看,作为主导产业的候补,最初让人想到的就是纤维产业或服装产业。图4-17是对服装产业的专门化显著的孟加拉国和毛里求斯,以及作为比较对象的肯尼亚这3国的雇佣者数的变迁用对数标准展示的结果。将中国香港也加入其中,是因为从高工资化的香港流入的资本带来了毛里求斯服装产业的兴盛,且因此促进了毛里求斯经济的高速增长。如同这个例子所示,高工资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扩散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制造业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毛里求斯在1970年[30]对服装产业实施政策特化,从政策特化开始的1970年到结束的1988年间,其服装产业的雇佣规模增加到原来的200倍以上。而肯尼亚没有明显的变化,从1970年到2000年,其服装产业从业者人数的涨幅与人口增长率(年增长率为2.6%)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它只是面向国内市场生产。如同服装产业的例子所展示的,假如非洲实现了比亚洲低的工资,那么极有可能有朝一日生产从高工资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非洲国家。

图4-17 服装产业雇佣规模的变迁(毛里求斯、肯尼亚、孟加拉国和中国香港)[31]

(出处)笔者依据UNIDO(2004b)的数据制作而成。(www.xing528.com)

毛里求斯、肯尼亚和孟加拉国的服装产业平均工资的变迁用图4-18展示。1970年,毛里求斯服装产业的平均工资为289美元,肯尼亚为739美元。这个工资差别是中国香港将资本注入毛里求斯的缘故。通过图4-17我们也发现,毛里求斯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完成了服装产业专门化,从那时起工资开始上涨。其1987年服装产业的雇佣扩大停滞了,但1986年起人均GDP以每年7.8%的速度上升。毛里求斯是非洲唯一完成完全雇佣的国家,但其1987年的失业率突破10%,1990年在3%以下(Mautitius,2008)。也就是说,毛里求斯的收入提升是在特化完成后的完全雇佣状态下开始的。“劳动集约型产业的专门化→完全雇佣→收入均等化与整体提升”这种发展过程完全是亚洲式的。

图4-18 服装产业平均工资的变迁(毛里求斯、肯尼亚和孟加拉国)[32]

(出处)笔者依据UNIDO(2004b)的数据制作而成。

我们认为,毛里求斯工资水平低下的背景之一是粮食价格低廉(见表4-12、4-13、4-14)。毛里求斯几乎停止了国内的谷物生产,农业集中在甘蔗种植上从而提高农业收入,它的粮食完全依赖进口(平野克己,2002:36,表2-8),但因为是小型岛国,运输费用也低。直到1984年,毛里求斯的总人口终于超过了100万人,1970年的农业从业者才8万人左右。农业从业者占当时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为34%,但在2005年下降到10%。完全放弃粮食的国内生产,将农民吸收到制造业部门,可以说这是只有小国才能做的选择。位于大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果采取这种政策,那么将立刻陷入粮食危机,这一点我们通过第3章的分析已经明了。

表4-11 粮食价格指标*(1985年)

*制作表格时我们取了ILO原表中的每千克大米面粉玉米的当地价格的平均,以及每公斤牛肉猪肉、鸡肉的当地价格的平均,并将其换算成美元。
(出处)笔者依据ILO(1986)、IMF(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1982年起孟加拉国的服装产业雇佣人数开始增加,1989年其服装产业从业人员开始在劳动人口总数中占一定的比例(0.3%)。2000年制造业就业率才6%左右的孟加拉国并没有像毛里求斯那样工资得到提升。与孟加拉国的低工资水平相对,肯尼亚的工资水平则过高。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之后,肯尼亚制造业部门的工资急剧提升(见图4-10),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愈发减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