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洲贫困:农业与工业的连接

非洲贫困:农业与工业的连接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均收入日渐微薄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可以观察到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不可思议的现象。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正规部门制造业的高工资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在非洲,非正规部门是城市劳动者讨论的焦点。整个国家有大量失业者,而正规部门的工资水准却不降低,这意味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劳动市场被完全隔断了。在不具备这一前提条件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与制造业之间、都市与农村之间形成了贫困的关联,即便是现在这也令人心痛。

非洲贫困:农业与工业的连接

人均收入日渐微薄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可以观察到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不可思议的现象。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正规部门制造业的高工资便是其中之一。

笔者10年前接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的统计后开始与此谜团结缘(平野,1998)。当时在非洲,非正规部门是城市劳动者讨论的焦点。同是城市劳动者,非正规部门的工资要低得多。城市的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之间的差异与城乡间的差异不同,两者在地理上虽然接近但绝不融合。整个国家有大量失业者,而正规部门的工资水准却不降低,这意味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劳动市场被完全隔断了。可以推测,非正规部门接收了大量劳动者,但投资主体特别是国外的企业只以正规部门的工资水平作为判断基准,非正规部门的低工资无法成为投资诱因。[1]亚洲各国的劳动集约型产业吸引了投资,也成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在非洲,即便是毛里求斯这种依靠服装产业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国家也并不存在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这个相对优势,因此,非洲无法参考亚洲型发展方式。那么,明明非洲人均GDP低下、总人口的40%在贫困线下苦苦挣扎,非洲的劳动力成本却如此之高呢?(www.xing528.com)

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就是我们上一章论述的低投入低产出农业。农业不发达不仅将农民推向贫困的深渊,而且会阻碍制造业的发展。尽管如此,强行插入的制造业却如同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有着极为歪曲的结构。经济是一个体系,而并非彼此毫无关系的经济活动的单一集结体。所谓经济发展,就是各种产业部门竞相成长、通过彼此交换资源相互补强、互为主角、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如前所述,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让产业革命开花结果的经济社会条件都是通过农业的近代化建构的。高投入、高产出农业的成立使得农村出现了可供新兴产业用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生产支撑城市劳动者生活的廉价粮食,从而实现均等的收入分配。在不具备这一前提条件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与制造业之间、都市与农村之间形成了贫困的关联,即便是现在这也令人心痛。制造业部门的高工资便是这种扭曲与痛苦的具体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