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洲NIES经济发展的参考价值

亚洲NIES经济发展的参考价值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普雷维什-辛格命题。[3]因此前面提到的NIES这个名称开始重新被固定下来。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成功使NIES拥有了高附加值产业,并使其最终赶上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收入水平[4]。当然,亚洲NIES的经济并非在20世纪70年代骤增的。亚洲NIES为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亚洲NIES的经济发展究竟是否对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参考价值呢?

亚洲NIES经济发展的参考价值

如第1章所述,石油危机是划时代的事件。除了在推行“洛美协定”的欧洲,南北问题论争已丧失其影响力。其决定性因素并非OPEC的失败,而是发展中国家中出现了不必依赖初级产品收益就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的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NIES)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普雷维什-辛格命题。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原本就是纷繁多样的。汇聚在UNCTAD的南方各国被称作“77国集团”[1],其中既有产油国,也有缺乏矿物资源的国家,既有人均年收入高达3670美元的科威特,也有人均年收入仅40美元的卢旺达(1964年)。此外,并非所有国家的外汇收入都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出口。

世界银行自1978年起发行《世界开发报告》,其创刊号指出:“1960—1975年间,发展中国家实际出口增加额的40%来自石油,制造业产品出口额也占商品出口总额的1/4……而且其中45%出口到韩国、西班牙、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加上出口到南斯拉夫、巴西、印度、墨西哥、以色列、葡萄牙、新加坡和希腊的则达到80%。”(IBRD,1978:10)但另一方面,石油危机推动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在警惕当时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动向的同时,IBRD(1978:18)预测:“严格限制服装纺织品出口对(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负面作用,这些地区和国家将进一步发展机械部门,更努力地谋求出口的多样化。”这一预测被证实了。

对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OECD发表了名为《新型工业国的挑战》的报告,并将之视为一个世界性现象。OECD将这些国家和地区命名为NICs,其中包括韩国、新加坡、巴西、墨西哥、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南斯拉夫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当时的OECD国家由于滞胀引发就业不安,而另一方面,从NICs进口的服装、皮革制品、电器等特定产品的数量却激增了。OECD(1979)认为,这是由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2]和多国籍企业带来的生产工程国际化所引发的现象,发达国家不应采取保护主义的手段来应对,而是应该通过国际性的产业调整来扩大自由贸易体制。

图2-1是各地区NICs制造业的成长态势,20世纪80年代之后工业化被推进,扩大了全球影响力的只有NICs。[3]因此前面提到的NIES这个名称开始重新被固定下来。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成功使NIES拥有了高附加值产业,并使其最终赶上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收入水平[4](见图2-2)。当然,亚洲NIES的经济并非在20世纪70年代骤增的。20世纪60年代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中国台湾为9.9%,韩国为8.3%,新加坡为8.1%,中国香港为8.0%[5]

图2-1 各地区NICs在制造业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的变迁[6]

(注)亚洲NICs为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
拉美NICs为巴西和墨西哥。欧洲NICs为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
(出处)笔者依据UN(2008)、中国台湾(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www.xing528.com)

图2-2 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7]

(注)1973年OECD的加盟国为22个。亚洲NIES为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
1971年OPEC的加盟国为11个。
(出处)笔者依据UN(2008)、中国台湾(2008)的数据制作而成。

韩国的出发点很悲惨。“殖民地时代日本建造的……电力的90%,矿产的80%,化学金属制品的80%~90%”在朝鲜,由于朝鲜战争,“韩国经济整体生产能力的大约2/3被破坏了”(Sakon,1994:7-8)。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3年,韩国的人均GDP不过130美元[由IMF(2008)的数据计算得出]。但是,正如我们在第1章所论述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接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见图1-5),在与日本恢复邦交的1965年之前开始接受日本的援助[8](服部,1987:9,图1-8)。

1951年中国台湾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146美元(中国台湾,2008),但工业化却早在日本统治时期的20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二战”后,中国大陆的纺织业转入台湾,“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的美国援助是中国台湾经济复兴与发展的有力支援”(伊东,1988:78)。

新加坡曾是“英国的东亚战略中心……欧洲和东亚间的贸易中心”(森·佐藤,1990:39),1957年的人均GDP为474美元[由IMF(2008)的数据计算得出]。新加坡接受了“1960—1965年,纯资本流入额是国内储蓄的4倍左右……总资本形成的80%左右”(Tia,1990:89)规模的国外直接投资

中国香港在19世纪“作为大英帝国亚洲的流通和军事上的据点被建设”(木村,1990:2),196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6美元(IMF,2008)。“二战”后,“上海的棉纺织资本向香港转移”(佐藤,1989:56)。这就是工业化的出发点。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亚洲NIES的经济发展究竟是否对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参考价值呢?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这也是开发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