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石油危机导致南半球国家发生一体式崩塌,OPEC的失败使人们对普雷维什-辛格命题的实效性丧失信心。但另一方面,南北问题论的主张却被运用到南半球国家与欧洲的关系上,欧洲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在制度上被强化了。
原先由于戴高乐的拒绝而无法加盟EEC的英国,终于在戴高乐下台后的1973年加入了EEC。就如同EEC成立伊始法国面对殖民地问题一般,英国也必须就如何处理英联邦(Commonwealth)问题与EEC协调。因为,1932年的《渥太华协定》规定特惠税也适用于英联邦的境内贸易。并且,与法国殖民地不同,英联邦的构成方式多样,它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等。这些成员国和英国就废止特惠税达成了一致意见[54],这些国家被纳入了GATT的MFN和EEC始于1971年的GSP当中。其他发展中国家则依据“雅温得协定”的后续条约确定其相关待遇。
在石油危机肆虐的1975年,“雅温得协定”被修订为“洛美协定”(ACP-EEC Convention of Lomé)。英国、丹麦和爱尔兰作为EEC成员加入了“洛美协定”。由于英联邦各国加入发展中国家方,“洛美协定”发展成包含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African,Caribben,and Pacific,ACP)地区45个国家的巨大经济开发合作协定。
在“洛美协定”中EEC废除了发展中国家间的双向贸易优惠政策,改为单向贸易优惠政策。这是因为,法国所主张的、被科特迪瓦共和国和塞内加尔所支持的双向优惠政策遭到英联邦各国的强烈批判,英联邦各国认为这是强迫经济实力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做出牺牲的“反向特惠”(Reverse Preference)。此外,美国出台了对其他发达国家实施特惠而发展中国家不适用GSP的政策,这项政策最终让法国也打消了实施双向贸易优惠政策的念头。殖民地时代以来的“帝国”自由贸易壁垒消解,基于开发理念的GSP覆盖了全球贸易。为了“保护经济总量的5成依赖于初级产品出口的ACP各国的利益”,美国制定了稳定出口收入制度(Stabilization of Export Earnings,STABEX)和促进矿产生产维持制度(System for Safeguarding and Developing Mineral Production,SYSMIN)。这些制度有力保证了当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显著减少时的无息融资贷款,它们与UNCTAD所主张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的价格联动制度(Indexation)不同,是超越了个别商品协定的、针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新方法,特别是在白砂糖贸易上继承了英联邦规定的“约定无期限保证价格……购入特定数量的产品”。UNCTAD所寻求的贸易管理在EEC对ACP这个大框架下得以实现。如此,援助额度也随之增加了。最初几乎只面向法属非洲殖民地的EEC的ODA,慢慢扩大了被援助国的范围,增加了被援助国的数量,EEC的ODA也成为超越世界银行的援助机构(见图1-13)。(www.xing528.com)
“洛美协定”自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创举”(同上,浦野,1989:913),如此,在英法旧殖民地时期,欧共体开创了最符合南北问题主张的开发援助范式。这或许是因为旧宗主国更了解南北贸易的构造,以及它们维持和改善与旧殖民地关系的政治动机。正因为如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旧帝国所辖地区UNCTAD的理想作为改装、保全后的南北关系得以实现。
图1-13 EEC的援助(毛支出,2006年固定价格)[55]
(出处)笔者依据OECD(2008)的数据整理制作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