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侦查效率原则:侦查机关破案迅速、取证及时

侦查效率原则:侦查机关破案迅速、取证及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侦查效率原则同侦查机关破获案件的迅速程度成正比,因此,要求侦查机关迅速采取侦查措施破获案件。因此,在侦查活动中必须贯彻侦查效率原则,及时收集证据,打击犯罪。而我国关于审前羁押的期限虽有具体的规定,但延长的情况过多并且条件也不够明确,不利于侦查效率原则的贯彻。但我国法律并没有相应告知义务的规定,使侦查机关缺少犯罪嫌疑人对其超期羁押的制约,不利于贯彻侦查效率的原则。②建立违反侦查效率原则的制裁制度。

侦查效率原则:侦查机关破案迅速、取证及时

侦查效率原则是诉讼及时原则在侦查程序中的体现,其具体含义是指侦查活动要讲求效率,侦查机关要及时迅速地进行证据的收集和案件的侦破,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要迅速地进行处理。简言之,就是侦查活动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该原则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有主要关系:①侦查机关侦破案件的迅速程度。从这个方面来讲,侦查机关迅速破获案件是每个社会的共同要求,如果案件不能及时得到侦破,犯罪人将不能被绳之以法,正义将不能被实现,而且社会存在着再次被侵害的危险。侦查效率原则同侦查机关破获案件的迅速程度成正比,因此,要求侦查机关迅速采取侦查措施破获案件。②所发生案件的重大和复杂程度。侦查效率原则同发生案件的复杂程度成反比,因此,侦查效率原则不能对所有的案件有统一的侦查羁押期限,相应复杂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应比简单的轻罪案件的期限要长。

侦查效率原则并非单纯强调对犯罪的打击,它是一种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之间的一种平衡原则,具有双重价值:①贯彻侦查效率原则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控制犯罪的机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刑事诉讼法是关于规制国家刑罚惩罚权的法律,防止国家惩罚犯罪时的恣意和妄为。但是刑事诉讼毕竟具有双重目的,在强调程序法治的框架内也应该强调国家对于犯罪的惩罚效率。因此,在侦查过程中要强调效率原则:首先,有利于发现案件的事实真相,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证据的收集是同侦查效率成正比的,及时迅速的侦查能缩短侦查取证与发案时间的距离,从而更有利于案件事实的发现。因为,刑事诉讼是一种回溯性证明过程,证据的收集对犯罪事实的证明具有基础性作用。而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后为逃避刑罚制裁,可能会实施串供、毁灭罪证,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逃匿等妨害证据收集、阻碍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行为。因此,在侦查活动中必须贯彻侦查效率原则,及时收集证据,打击犯罪。其次,能为其后的起诉、审判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有效率的侦查活动符合诉讼及时的要求,从而使国家的刑罚权得以迅速、正确地实施,并更好地发挥其威慑作用。②贯彻侦查效率原则有利于实现侦查中的人权保障。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在侦查中都或多或少地被限制了一定的权利,并且由于其地位不确定而陷入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中,早日结束侦查,可使其尽快得到解脱。而且,侦查过程中辩护权的行使是不充分的,因此,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在侦查过程中容易受到侵犯,而迅速地侦查终结,则能减少这种侵犯的机会。对于无辜者来说,有效率的侦查能使其早日洗脱嫌疑,恢复正常生活。对于被害人来说,案件的发生已经使其受到了侵害,有效率的侦查能为其早日申冤。(www.xing528.com)

侦查效率原则对侦查程序中的具体制度提出了几方面的要求:①对于侦查羁押的期限及相关问题进行严格的规定。首先,对于侦查羁押期限及延长进行明确的规定。如,《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除非由于特别的侦查困难或者其他重要原因导致不能作出决定,并且有必要继续羁押外,判决以前的待审羁押不得超过6个月。该法第122条a规定,即使依照法定的程序对羁押期限予以延长,审前羁押期限也不得超过一年。而我国关于审前羁押的期限虽有具体的规定,但延长的情况过多并且条件也不够明确,不利于侦查效率原则的贯彻。其次,由于犯罪嫌疑人通常不精通法律,侦查机关对于侦查过程中涉及的期限和对侦查人员违反法定期限后犯罪嫌疑人的救济途径负有告知的义务。但我国法律并没有相应告知义务的规定,使侦查机关缺少犯罪嫌疑人对其超期羁押的制约,不利于贯彻侦查效率的原则。最后,确立侦查羁押期间执行的监督机制。对于侦查机关违反法定期间的情况,各国都规定了检察机关法院有权要求其改正,并对侦查机关无视这种监督的处罚作出了规定,从而能保证侦查羁押期间的遵守。而我国在这方面规定也是很模糊的,虽然规定了由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但没有规定公安机关无视这种监督的后果,从而使这种监督流于形式。②建立违反侦查效率原则的制裁制度。对于违反侦查效率原则的机关和人员在程序和实体上规定一定的惩罚后果才能使侦查效率原则真正地得以贯彻,这些惩罚措施也就从反方向保证了侦查效率的实现。根据各国的立法经验,在侦查活动发生不必要的拖延时,可以采取的程序性制裁手段,从轻到重主要有补偿被告、减轻刑罚、终止诉讼程序,从实体上的处罚有惩罚有责任的工作人员等。目前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是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