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好班炼成之道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好班炼成之道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章制度的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衡量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班级的文化布置中,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为班级的环境美化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应该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好班炼成之道

一、班级文化建设概述

所谓班级文化,一般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契机。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治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进而优化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如班级目标、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二是制度层面,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及各种奖惩制度等;三是物质层面,如名人警句、英雄人物的画像及板报等教室环境的布置。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学校班主任结合本校的客观条件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建设一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笔者主要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教室文化建设、班级寝室文化建设、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论述。

(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章制度的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衡量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没有制度的约束,是难以实现的。

(二)班级教室文化建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实施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营造一种规范的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成为隐性课堂,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从而体现一个班级教育和教学的主旨。

在班级的文化布置中,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为班级的环境美化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在布置中,让孩子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鼓励每一个孩子说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室环境,或者提出建议,让每一个孩子都发表自己的见解,设计出自己心中的班级,如设计出充满书香气息的图书角、催人奋进的班级目标、美观整洁的学习园地、整洁干净的教室卫生,以及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文明有礼的学生言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切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品位得到提升。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应该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班级寝室文化建设

作为班级基本组织的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更是进行课余学习的第二课堂。寝室文化建设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寝室文化作为创建和谐班级的细胞来培育,不仅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体现班级建设的持续性和实效性,促进和谐班级的创建。

(四)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可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

第一,解放思想,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如有的班级在中队长的主持下开展生动有趣的辩论大赛——“上网的利与弊”“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等,台上正反方针锋相对进行辩论,台下学生不时穿插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支持自己的辩手。通过这样的自主活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开展特色主题班会。根据本班的特色文化建设主题,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育资源,把握班级舆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如“我的班级我建设”“夸夸咱们班”“名言激励我成长”“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特色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

第三,开展有益有趣、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学习竞赛、每周一星、最佳小组评选、小巧手比赛、手拉手互帮互助等活动。还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各项学科活动“趣味数学竞赛”“感受书籍,享受阅读”“小牛犊闯关显神通”等,既让学生尽情表现,又能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生活。

第四,延伸班集体活动的空间,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班级成立“雏鹰假日小队”,请家长指导帮助,组织开展春秋游活动、野炊活动、美食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调查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读书活动、帮扶互助结队活动等,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阅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首先应当塑造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欲望,发掘学生的潜能,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精神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订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订出个人奋斗目标。其次是拟定班训。班训是为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励,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而以简短的词句拟定的标语,它的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教导和劝诫意义。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读书乐,乐读书”这一班训,匠心独具,富有创意,给人以回味美感。最后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一种激发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提得好的一句口号就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它指引着班集体团结友爱,精神振奋,身心愉悦,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如有的班级提出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口号,班级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句口号设计,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

2.引导正确的班集体舆论

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使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使师生之间互相信任。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培育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要培养良好班风,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早抓早管。在新学期,班主任要思考建立怎样的班风并设计如何起步,假如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待班级内某些不正的风气得以形成,再去纠正它,就会事倍功半。二是培养骨干,形成核心。班主任在抓班风建设时,必须留心发现积极分子,选择那些品学兼优、关心集体的学生担任班干,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树立威信,形成核心。三是加强训练,养成习惯。经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如读书习惯、讲文明习惯、热爱劳动习惯等,学生这些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班级集体好风气形成的过程。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主旋律,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显示学校特色。因此,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科学中的研究课题,也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

(六)班级文化建设的艺术性

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丰富班级物质文化、健全班级精神文化、完善班级制度文化、加强班集体文体活动的建设等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丰富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

班级的物质文化包括班集体的空间构造、环境布置、日常用品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石。班级的首要功能是教育功能,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这一点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都看成是教育学生的契机。丰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教师可以抓住教室的布置作为突破口,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室环境,让学生受到真的砥砺、善的熏染和美的陶冶。结合学校的要求,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对教室进行了一番布置,在布置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影响,还应注重审美的要求,如教室墙壁的每一块主题空间的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与教育环境的和谐,注重对称美和结构美,并且力争做到与黑板上方的标语搭配,相互映衬。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给同学们提一些建议,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这样,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多了,又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一举多得,可谓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班集体物态空间应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墙报的设计就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墙报的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与单调的卡通图画及呆板的卡通文字说明相比,优势顿时一览无余。这样,学生时时处于文化的熏陶之中,教育效果自然提高。

注重教室的卫生。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应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粉笔、小黑板、扫帚等也要摆放得井井有条,决不让农家大院“脏、乱、差”的现象在教室内出现。

重视教室的布置。教室布置可以个性化,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两侧张贴名人名言及名人挂像,有时也可以发动学生用自己的画画、书法作品等来点缀。教室的四角可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作文(业)角、公布角。其中自然角可在花盆里种豆芽、野花等农村常见的植物,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技角可展出学生的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培养科技意识;作文(业)角可长期展示优秀作业、优秀文章,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公布角可公布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每天值日生等情况,增强班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教室后面要求小组每个月轮流出黑板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黑板上方挂国旗、班旗及班里的口号,让学生时常感受到班级目标的鞭策。设立温馨提示栏和悄悄话信箱,温馨提示栏可设在教室外面靠近门口的墙壁上,内容以天气预报,卫生保健、预防季节传染病的小知识为主,体现班级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悄悄话信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绿色通道。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或对班级管理有什么建议等都可以悄悄通过信箱告诉教师。讲究桌椅的排列、布置。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桌椅的排列有时可以是“秧田式”,有时是“马蹄形”,有时是“面面型”。教师可要求学生设立自我警示卡,可贴在书桌的左上角,卡上可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座右铭、提醒自己要改掉的坏习惯等。

2.健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集体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情感态度等,是班集体文化的灵魂。它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统一运作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明的熏陶下自觉塑造自我,成为具有高度精神文明和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现代化接班人,需要从小抓起。班级是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最多的集体。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班级奋斗目标”“班风”“班级口号”等具体的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接班之后,班主任需要明确指出班级的建设目标是“环境高雅、举止文明、学风浓厚”的班级。在这一个大的理想目标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及想象力,在班委的号召下,经过几次班会的讨论,确定了本班的基本目标是以学校的“文明班评比细则”为基准,力争每个星期都能夺得流动红旗。在每次活动中,争取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做到“当家作主”。在这个基本目标指引下,班主任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制订“班级建设规划”等一系列对班级管理、班级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班级文化。

3.完善班级规矩文化的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班集体制度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体现着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班级精神的具体反映,对班级成员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和制约作用,保障着班级目标的实现。要经营好一个班级,并取得实效,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共同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在班级制度生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合理需求,体现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班级制度要使用人性化表述语言,要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

在班级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班级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为此,应该建立一套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回馈网络,以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班集体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制订新的管理目标,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制度实施过程之中,根据具体情况,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度的实施,由此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过程评价机制。为惩戒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应形成一套以学生自主诊断性评价为主、班委成员集体诊断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肯定与激励的评价机制中健康成长。班级内的各个成员在学习、活动、生活、劳动等各方面的点滴成绩都作为评奖的依据,定期评比,让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班级不再是只有几颗“紧随月亮的耀眼星星”,而是形成“群星闪烁”的局面。

4.加强班集体主题活动的建设

赞科夫说过:“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孤独和隔离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具体的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才有可能。”活动既是发展学生个人,也是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的一剂良方。开展主题性的班集体活动,有利于班主任有针对性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班集体主题活动是班主任指导学生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所设计的、组织班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书香班级”“体验自然”“健康上网”等主题活动,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组织各种球类比赛、棋类比赛、歌咏比赛等。在比赛中,班主任应注意引导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的相互配合,更有利于他们协作精神的培养。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班主任可以从协作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进取心。所以说,班集体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杜威曾说过,“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为班级文化建设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使我们的学生锤炼成“体魄健,品行优,思维活,能力强,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这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七)建设环境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是前提和基础,对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和谐、整洁、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师生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因此,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时,精心设计,让教室里的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均有教育内容,都能体现教育功能。

1.创设生态和谐的自然环境

重视教室自然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墙壁的布置坚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使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风格上,动静搭配,色彩和谐。墙面的布置每一个主题上都有学生自己的作品,体现了让学生参与的原则。小班教室里还设立了“自然角”,不仅能美化教室环境,让学生在课间观赏这些生物,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学生增加一些课外知识,陶冶情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种盆栽或花木带入班级,自己负责养护,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做好观察记录。同时,班主任还可结合主题内容,不断更新动植物,利用户外的空地,结合节日的文化,种植树木,并带学生进行观察、照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营造宽松便捷的学习环境

教室内的课桌椅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更了解彼此,增强小组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此外,班主任还应经常调整座位,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同伴。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时,学生座位可以由过去单一的“秧田式”,成为师生交流的“马蹄型”,便于学生交流的“面面型”等。如在音乐课上,课桌摆放成“马蹄型”为学生提供了表演的空间;更为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轻松自然,教师用亲切的态度、温柔的语言,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以表扬为主,利用孩子的上进心激励他们。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心课题。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孩子都喜欢平易近人、理解孩子、待人公平、乐于交谈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更像个大朋友,会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的真心,从而也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

3.开辟张扬个性的心理环境

创造力的培养也是班级建设目标之一,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我们本着来源于学生,让学生做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肯定孩子的创造,允许学生不一样的回答,通常对于那些别具一格的想法,我们给予表扬,当学生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时,我们会将他们的作品拍下来,在班级里进行展览,鼓励其他学生也积极创造。对于班级里调皮的孩子,我们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之处,他们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不同的观点、大胆的提问正是个性张扬的表现,我们学会欣赏孩子,对于他们的顽皮,我们给以更多的包容。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对此不屑一顾,忽略了这些方面的工作。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班风建设中重要内容。班主任应要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公开或潜在地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因而,小学班级文化是小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小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内容,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有效渠道,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举措。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的认识

1.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在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说,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而不是少数人的意识,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班级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班级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是以育人为中心,以激发实现班级奋斗目标而努力为目标的,因此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在于倡导和培育班级文化。(www.xing528.com)

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生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2.班级文化的结构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文化要素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儿童深信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还要重视隐性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育作用,还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而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主要包括班级的设计、布置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是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班级文化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等,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班级文化的内核。

3.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班级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班级文化活动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明显的行为导向功能,班级文化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下接收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

班级文化能提高学生的智能,小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班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课外文化生活,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唤起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形成一种催人积极进取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寓教于乐,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想象,启迪智慧,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构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班级文化建设应围绕上述四个结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全方位展开,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四点尝试。

1.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追求高的生活品位

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主任应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良好教育设备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使整个教室空间充满育人的气氛,达到陶冶情操、激发兴趣、促进审美、启迪智慧,丰富视野的目的。

班级教室的布置,体现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与特色,班集体奋斗目标是维系班级师生为之奋斗的纽带,班集体奋斗目标应言简意赅,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之处。教室的正面墙上可悬挂国旗及张贴治学格言,侧墙可张贴《中国地图》,后黑板报两边可以是中队角、图书角等,在这样的育人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第一,办好黑板报。班级教室内外的两块黑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宝库。两块黑板报内容应丰富,并定期更换,学生竞标上稿,还可以开设“芳草地”“知识窗”“方法谈”“光荣榜”等专栏,从稿件选用、抄写到设计版面,均能体现学生的才能,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写作、设计、抄写能力提供了锻炼的舞台。

第二,建好图书角。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小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报贡献出来,与他人交流,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奉献精神,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班级中可开展“争当图书角活动的佼佼者”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好书介绍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读好书心得体会”征文比赛,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图书角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作用。

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讲究巧安排

班级行为建设文化,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百鸟学艺”的小巧手比赛、“请你记住你我他”的互帮互助联欢会、“我是小小解放军”的军营小练兵活动等,学生通过模仿、操作、交流、实践等反复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克服活动中的种种困难,努力达到活动的目的,享受成功的无穷乐趣。

例如,笔者所带的班级除具有两块学生使用的黑板报外,学校还给配置了艺术窗和展示板,学校为提高班级文化活动的水平,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黑板报和艺术窗评比,每学期进行两次班级手抄报比赛和展示板创作比赛,每学期进行一次创作童谣比赛等,笔者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特长,又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活跃了学生生活。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开展班级课堂教学、德育活动,还是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笔者班级都制订出了周详可行的计划,做到内容具体、形式多样、操作有力、效果良好。需要注意的是,开展班级行为文化活动,首先活动要有价值,或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或寓娱乐于活动之中,或寓求知于活动之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采用新教育理念

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水平。班级制度文化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手段。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不能仅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要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硬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为了让自己所代的班级的全体学生更好地认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笔者在班级中采用了“班级干部轮流制”和“文明学生”评比制度,巧妙地变强制性要求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班委会每月轮换一届,每一届中由原来的两名班委成员“组阁”成立一届新班委,要求他们除了完成班级工作计划中的任务,还要组织好一次“文明学生”的评比,从守纪、勤学、劳动等方面推选出最佳的学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遵守班级制度的自觉。

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良好班风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的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的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上。因此,在现代班风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风建设的主人”的观念,“我努力践行”,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都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

首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人人都是班集体主人”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得为班集体负责、做贡献”的意识。例如,在培养良好的学风过程中,笔者就非常注意树立榜样,示范引路,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风,开始时往往只是少数学生做出榜样,通过一件件事例的积累,才能进而扩大为班级的一部分人和班级大多数人的行为,最后成为全班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班主任要时刻把握好班级的集体舆论和心理倾向,要把自己作为班集体一员参与到班集体活动中,不仅要把一些好的、积极的舆论保持下来,让它持久地发生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一些不良的、消极的舆论,能及时加以引导。如有个别学生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多次批评也很难制止和改变时,班主任就可以召开班队会、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班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即抄袭作业是学习懒惰的表现,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应受到大家的指责,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建设小学班级文化,是使学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也是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各方面工作、形成良好班风的一个切入口,这项工作虽然是慢工细活,不少费力,抓好了不能说一劳永逸,却也能使整个班级的工作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启示

班主任工作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了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道德感和荣誉感,使他们的爱心经常表现出来,我们必须结合班级各个阶段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按照这个思路,全体师生应一起自班级成立之初就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解决一个个的问题。首先,班主任带领学生布置好班级的“硬环境”,以班委会为主体,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性的出发点,将班级对生活中的“硬环境”做一些布置。

(一)在“班级外表”上做文章

“班级外表”包括班级中人和物品清洁和整齐。我们可以教室内外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为突破口,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外表形象的规范教育。班主任应委派专人监督检查同学们的衣着打扮等事务,不定期抽查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的物品(包括桌椅等)的安全和规范,并侧重于落实或整改。

除此以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英语月”“艺术月”等活动,用自己的手装扮自己的“班级家园”。墙上的张贴画也可由学生自己画,教室的黑板报由学生自己办,教室的挂饰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物品的摆放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力求规范且别具一格。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体现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

(二)充分发挥出监督机构的作用

在讨论、设计、布局班级“硬环境”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免有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学生捣乱,因此监督机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是很有必要的。首先,班主任可在班委会中临时设立“督导小组”,由班长牵头开展工作,直接接替班委会负责。对于违反既定规则的学生,班委会和督导小组商议后给予一定的处罚,通常是一些公益性的“体力活”。这样,确保了每项工作的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其次,指导学生完善班级的“软环境”。在集思广益和民主集中的前提下,通过议题提出与论证、提案的拟订与修改、决议的形成与实施等步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件事。

1.建设好学习生活的纪律保障和秩序保障

在本班,从班徽、班旗、班训到文明公约、卫生公约,安全公约的制订,无一不凝聚了全体师生的汗水和智慧。从最初的观察他人的作品或经验开始,到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或经验为止,师生们都本着营造一个有秩序、有纪律保障的班级环境的观点积极参与。在这些大家自定义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学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也渐渐培养起来了。分阶段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以巩固,强化并升华。对于刚刚踏入校门的新生来说,我们把上学期班级文化主题定为“端正、团结”。围绕这个主题,笔者把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把这个主题与“三操三餐两寝、课堂、自习、集会活动、交往”五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目的在于迅速地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到下学期,“积极、上进”被确立为班级文化的主题,目的是在强化养成教育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此时理想教育、榜样教育结合行为教育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理想教育烘托出“上进”的文化氛围,行为教育围绕“积极”做文章。到了更高年级,集体生活形成了比较正常的氛围,但学生心态上的自私、狭隘及追新猎奇等逐渐显示出来,成为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绊脚石。此时情感教育,即在人格、意志、品质、健康心态、情感的培养就迫在眉睫了,所以班主任工作方向也应相应地转到关注个体的情商培养上,此时我们的班级文化主题为“坚强、热情、乐观、踏实、勤奋”。

弱势群体的转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弱势群体是指其行为、学习成绩或者两者都比较差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倍感孤独和自卑,也因为如此,他们可能对班级文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形成障碍。因此,建设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班级文化,这些弱势群体无疑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在这方面,我们用一个“爱”字来转化他们。深入细致地调查、观察和了解这些弱势群体。从他们的家庭状况、生理和心理状况到行为状况、学习状况,加以调查分析,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方案。重视人格教育,实施“赏识教育”。放大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使其重拾信心。重视情感教育,教育其他非弱势群体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创设不同的场景和任务,放手让这些学生去做、去发挥。我们班级文化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中,良好的效果已逐渐展现出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在学习阶段的后半程里,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逐步地完善。

2.班主任要在学期初结合学生实际制订计划

学期初,学校要求各班创建特色班级,并要围绕特色主题拟定工作计划。接到工作,就开始思索起来,心里想着要为孩子们制订一份有意义的特色计划,让他们在活动中获益。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入学之初,要抓紧对学校各项纪律规定,行为规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师要一边强化常规教育,如在行为上,从开学第一天开始,要求每个学生做到严格校纪,不迟到早退;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要靠右行走,放学后有序地走甬道,中午吃饭讲文明,课间不大声喧哗,同学间要学会宽容,要融洽相处……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还应创设真诚的教育氛围和实践的机会,使班级工作很快上轨,为今后班级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边,教师则要着手特色班级的工作。一为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是特色创建的主人。班会课,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创建特色班级的事,一来征求他们的意见,二则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意在让学生能全程参与,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自主地将其执行完成。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应将目标锁定在读书上。二为用心布置教室。特色内容敲定后,教师要马上写计划,然后及时搜集资料、布置教室。既然是创建爱心特色班级,就该把教室布置出具有浓浓的爱的韵味来。教师可以设计“感动瞬间”“我们献爱心”专栏,让学生把自己主动献爱心的事迹写出来,并把感受及时地张贴上去,供大家一起赏读。同时,教师还可在教室墙后面粘贴“我成长、我进步、我快乐”的激励语,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送出自己的爱心。班会上,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班级布置的意义,要求他们能在课间仔细去阅读。三为忙碌中收获快乐。每个学期初都是个繁忙的阶段,特色创建工作会占据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和教师的收获是快乐的,这也是孩子们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每当看见孩子们驻足观望教室文化的时候,教师也会认为忙碌也是快乐的,自己也就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教学中。

(三)创建过程中共同提高

整个创建工作,教师应始终以开展有益的爱心活动为中心,吸引学生在爱的海洋中自由畅游,汲取养分,与友善结成朋友,将创建工作积极地开展下去。教师还可以利用早读、班队,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有关爱的图书,介绍一些同龄儿童献爱心的先进事迹,并定期开展爱心小小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教师更要坚持召开每月一次的有关塑造爱心方面的主题班会,如故事会、朗诵诗词大赛、精品故事大赛等,给学生架设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提供进行互相交流、彼此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会增长知识,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班主任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作用,经常召开小干部座谈会,商讨、研究班级特色工作,肯定长处,指出不足,逐步带动整体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活动中,也就会涌现一批优秀的“爱心大王”。学生也会在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班主任还要学会利用家庭的力量,亲子爱心收益也会颇丰。班级的爱心活动肯定会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们也想尽办法为班级贡献出自己的爱心,一起参与活动,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得孩子更有信心和兴趣把爱心的力量传递下去。

(四)班主任要使爱心与常规互促互进

特色创建的同时,班主任也得抓班级常规,因为只有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保证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成长。

1.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育

班上男生多为调皮好动型,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其教育功能不是很强,所以他们显得较自由散漫,在学习上虽有上进心,但缺乏毅力、缺乏自主和自控能力。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班主任可以提出这样的班级目标,即“文明礼仪每一刻,安全活动每一时,健康快乐每一天,静心学习每一周,团结向上每一月”,利用班会时间并逐句进行讲解。同时,班主任还要联系同学们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反复教育,使同学们的行为进行改变。

2.抓班级礼仪、卫生建设

班级的礼仪、卫生建设得如何,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如何,因此在抓常规教育的同时,把礼仪、卫生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在礼仪建设方面,可以建立“我成长”“我进步”“我快乐”三个方面,第一块主要展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良好行为成果和向别人学习;第二块主要展示个人礼仪行为方面的“进步星”的争夺情况,旨在营造竞争和向上的氛围;第三块主要是各类行为情况的记载,并把班级管理目标和班级制度粘贴在其中,从而激励同学们前进。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有一个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

在卫生建设方面,环境卫生责任到人,一天三小扫,每周一大扫。地面、黑板、桌椅、水房、门窗始终保持明亮整洁,从而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增强民主管理意识

要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关键在民主管理。开学初,可以组织“我能行,请选我”班级竞选班委主题班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选出自己认可的班委。班级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在制订班级管理目标和制度等方面,应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同学们的民主权利。因此,在班干部的组建和评优活动中,也会令同学们满意。

4.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家长沟通

与家长联系沟通是学校和社会取得联系的主要途径,所以在与家长联系时班主任应不轻易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较差的一面,多向家长反映学生进步的一面。把学生的点滴进步看成是一个新起点,本着鼓励学员、鞭策学生,以表扬为主。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也有助于学生的进步。当然学生确实有严重的缺点和错误时也不能放任自流,把握好这个尺度,真正做到严而有格,真正做一个让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的教师。

随着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激情和欢乐,给教师们带来的是感叹和惊喜,而给学校带来的是师生新的精神风貌与心灵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