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最具有权威的可以说是他们的教师,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而班主任这个角色和学生的接触、交流最频繁,因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权威的核心。小学生的这种特殊情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然而,倘若班主任不能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不善于处理师生间的情感交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会逐渐模糊,以至消散无踪。那么,如何在孩子们心中树立班主任完美的形象呢?
一、严慈有度,公正宽容
古语曾说:“严师出高徒。”怎样才是真正的“严”呢?有个学生因为过于贪玩,把第二天要交的作业给忘记做了,结果班主任用严厉、不可抗违的语气要求他把刚刚学过的新词、新字抄一百遍,当天就得交给他检查,而昨天的作业还得补做。如此“严师”,未必能培养出“高徒”。
小学生的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有时难免会违反了教师的要求。如果教师滥用手中的权力,随意地对孩子进行留堂,甚至体罚,把这些称为“严格要求”,这样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呢?假设我们是受罚者,被强加惩罚,想想我们自己对行罚者的态度怎样就清楚了。严不等于罚,罚不等于教;严不在管、卡、压,而在于公正地合理地要求。教育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和教育的可塑性,又正是处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如听、读、写、算)发展的关键时期。由此,我们提倡多鼓励,少挑剔,多一分希望,少一分叹息。
慈就是慈母的慈,慈在宽容,慈在关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这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慈母般的爱去爱每个学生,温暖每颗童心,在这方面,多少优秀的班主任谱写了一首首爱的颂歌。为饿着肚子赶上学的孩子送上一个面包;冒着暴风雨送孩子回家;为因事缺课的学生补课;为转化一个又一个的顽童而伤透脑筋,操碎了心……甚至在被学生误解,采取敌对行为时,他们仍予以宽容。当学生损害了教师的自尊心时,我们不能“以牙还牙”,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坚持爱学生,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多少学生,班主任就得平均分出多少份爱,不偏不倚。尤其是对待后进生,对待“不守规矩的调皮学生”,更应特别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性格和自尊心。从那一刻起,我们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更加高大、神至。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天真坦荡的孩子不会以成人的什么“观”、什么“法”来衡量世界,而是用情感、直觉来体味真、善、美,去选择其可亲近的人。所以,严慈有度、公正宽容,是让孩子接受我们、欢迎我们的首要品质。
二、童心永在,热情不减(www.xing528.com)
童心是小学教师所特有的一种性格特征。教师为了深入了解儿童,教育儿童,他就必须从生活到思想各方面和儿童完全打成一片。什么是童心?从教育角度看,童心实质上是对孩子心理世界的移情性理解,包括对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儿童的内心情绪体验和儿童的行为方式等的理解。在理解后才能产生共鸣,实行教育。
许多孩子都是调皮捣蛋,好玩、喜恶作剧,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儿童,有的班主任认为是儿童的品质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水平较低,支配和控制行为的意志力较差,道德行为习惯在四年级以后才逐步形成。他们的顽皮捣蛋是好奇心和表现欲推动的结果。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探索,没有探索也就没有创造。理解到这一点,班主任教师们就不会生气了。
无数实践证明,凡是具有一颗童心的教师,由于他最能理解、体察孩子的心,因此他最能赢得孩子们的心。所以,班主任应保持像儿童那样的一颗天真无邪的、纯洁的童心,这既能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以成人的理智去引导学生,就能产生出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树立班主任形象的一个关键。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小学生的模仿性极强,班主任的言表风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们最真实、直观的教材。有人形容教师每天都在几十台高频摄像机、几十面镜子面前做人。可见,班主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多么重要。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着:“我希望人人都向班主任一样,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这朴实无华的文字,看得出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班主任不单是学生行为的楷模,也是孩子认识、评价社会的尺度与标准。
如此看来,小学班主任的完美形象,来自他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对学生高度负责和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