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打造好班成果

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打造好班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可以说是班级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打造好班成果

一、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建设

(一)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的点滴

小学班级管理的点滴,即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最为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扮演着领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其工作是塑造学生思想意识的工作。在学校,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所以说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一些教师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感触很深,有几分劳累就有几分收获,有的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过一次次心路的历程,大部分教师都觉得这份工作是充实的,是快乐的,是不乏味的。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班集体。班级是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社会性群体组织,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样式,是学生学习生活文化载体。我们关注教育,就不能忽视对班级的研究。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同学者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不同,各有侧重点。部分小学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是在班级规范、班级环境、班级行政三方面,有计划、有效率、有创意地管理一个班级的历程,妥善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现在从班级管理的内涵、功能、策略、意义等方面阐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引起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

(二)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的内涵

1.班级规范层面

班级规范是指学生在教室内日常生活的一种规律,是学生应该知道且确实遵守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处理教室中人、物、事等的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习的环境,更是易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套规则。班级规范包括生活教育的辅导和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管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班级规范是依据学生平时应有的行为表现来制订的,并建立一套赏罚办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表现。

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规范习惯的养成需要奖惩交替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学生的感受,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为重要原则。

2.班级环境层面

班级环境以班级的物质环境和教室的布置为主。班级的物质环境指教室的坐落方向,通风、采光、课桌椅的摆设等。而教室的布置指布告栏的设计、作品展示、光荣榜及教室美化等。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生活空间,是教学的真实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态度的形成及学习成就的增进,都非常有益。

3.班级行政层面

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基础。班级的事物,可以说是烦琐而多元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协助处理繁杂的班级事物,积极做好班干部的组织与运作,将会增强班级管理的成效。

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班级事物,让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并且针对学生的个别表现,给予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参与班级事物的过程,不仅鼓励学生展示了各自的潜能,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4.人际关系层面

班级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班级间的良性互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如何学习与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处是教师的责任。在班级人际管理方面,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都有一定程度的互动。

(三)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的功能

1.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

良好的班级秩序,教师可以安心教学,学生可以快乐学习。在不安定及混乱的环境下,学生是很难进行有效学习的。所以,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可以说是班级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易于实现教学目标,更有陶冶情操之效。所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勤学乐学,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3.培养学生自治能力

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班级中所制订的各种规范,以及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及自治的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4.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陶冶者,所以教师不仅是教师,更应该是人师。因此,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增加师生间接触与沟通的机会,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教师经常接近学生,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增强学习的原动力。(www.xing528.com)

5.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学生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依赖性,需要教师从旁点拨引导,才能发展为健全而成熟的个体。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积极地应用各种指导策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进而达到身心健康、自我实现的目标。

(四)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的策略

1.班级规范管理策略

班级规范管理策略包括班规的制订、不当行为的处理、荣誉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班级规范管理的成效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习与人格的发展,班级规范管理的目的除了维持学习环境的秩序,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更有促进学生学习,增进班级社会化,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民主精神、良好习惯、高尚理想的积极目的。

2.班级环境管理策略

班级环境可以说是无言的教育者,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个优质的班级环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更能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点:首先,兼顾教育性、整体性。依据教室的空间、教学的科目、进度、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兴趣,从布置材料、色系选择、静态和动态、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整体设计规划,营造舒适、美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次,兼顾安全性、实用性。布置内容要配合教学单元及时更换,布置要以易于更换、易维修为主,另外也要考虑到陈列物的安全性,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最后,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师生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包容接纳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

3.班级行政管理策略

教师对于班级中的事物,必须以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并积极配合学校的行政工作,制订班级目标和计划,再依计划执行与考核。因此,班级行政管理策略包括班级目标的制订、班级管理计划与行事历的制订和执行、班级事物的处理、班级档案资料的建立和应用及班干部的选拔任用等。

4.人际关系管理策略

人际关系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从事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师生关系的优劣,除了影响教师的教学,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助于学生进行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班级和学校的向心力

班级管理的成效除了依赖于师生的努力与合作,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成功的关键,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互相配合,及时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教师应以主动积极、包容接纳的态度面对每位学生家长,同时,还需要及时请家长了解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种种作为,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校的重要活动等事项。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先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增进学生间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营造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间的良好互动;良好的班级规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营造友善的环境,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

(五)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的意义

1.从“成员”来看

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互助系统,班级管理可以说是维系成员间关系的沟通平台,成员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互动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

2.从“过程”来看

班级管理是一种处理班级人、事、物的过程,是班级各元素间互动时所发展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与活动,是长期互动的表现。

3.从“方法”来看

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参考教学理论与策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和有创意的方式管理班级,并且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及修正班级管理的方式。

4.从“内容”来看

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所有行为,主要在于有效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类事物。

5.从“目的”来看

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协助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终达到班级目标及教育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