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天地玄黄》教学设计
中山市古镇镇镇南小学 赵红月
设计理念
“蒙以养正”是中国古代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要从启蒙开始,对儿童进行初步的品德训练和基本文化知识教学。《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启蒙教育读本之一,全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国学主要是借助吟诵方法和通解、故事等材料进行经典诵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乐于学习《千字文》,本课注重学生诵读的训练和文化的渗透,通过朗读、吟诵、吟唱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特别注意“盈”“昃”“宿”“闰”等字。
2.找出韵律,多种方式熟读《天地玄黄》,学习吟诵,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3.合作探究,理解文句浅层大意,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精粹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多种方式诵读经典,学习吟诵,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环节
一、课前激趣
1.游戏一:象形字,猜猜猜
2.游戏二:看图片,吟古诗
过渡:同学们真棒,积累了这么多古诗,除了古诗,古代经典书籍《三字经》你们读过吗?《弟子规》能背诵几句吗?
二、谈话导入,引入主题
1.谈话引出《千字文》
过渡:《千字文》有读过吗?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读一读另一本古代蒙学经典作品《千字文》,来,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关于《千字文》这本书的介绍吧!
2.观看《千字文》来历的视频
3.交流关于《千字文》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和交流的方式,既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之情,也能使他们初步把握《千字文》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感知,读通读顺
(一)字正腔圆,知读音
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其他学生跟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小火车开起来,请八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读对了,我们也跟着读一遍。
3.两大组赛读
过渡:现在我们两大组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得更准确、流利。
4.齐读
过渡:两大组都读得很好,老师给每个组的同学都点赞,让我们再齐读一遍。
(二)形式多样,读韵律
1.感受押韵,介绍押ang韵的文化知识
过渡:韵母ang是阳韵,高位的鼻音,有辽阔的发音。天地宇宙是全世界最辽阔、最广大的,所以运用ang这样的发音,代表辽阔的气魄。我们朗读的时候就要注意把韵尾延长。
(板书:韵尾延长)
2.教师示范朗诵
过渡:老师在刚刚朗读的时候,脑海中也想象着文段中的画面,相传在盘古开天辟地之时,世界就出现了日明月朗,山川秀美,我们的祖先在这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所以,同学们朗读的时候也可以带着想象的画面去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自由练习,有韵味地朗读
4.指名读
5.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国学古文很多生僻的字,读准字音对学生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在这里,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读顺;《千字文》是韵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感受其韵律之美,初步认识押韵,了解ang韵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合作学习,知文大意
1.各小组参照注释,交流文段中描写了哪些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www.xing528.com)
2.交流反馈
过渡:文段中描写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等。
3.图片展示总结
过渡:
(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宇宙开天辟地之时,天地一片朦胧混沌的样子。
(2)日月盈昃。
太阳一天中东升西落,月亮在一个月里有时是圆圆的满月,有时是弯弯的月牙。
(3)辰宿列张。
单个星星称为辰,一组星星称为宿,满天星斗按照一定的顺序布满天空,这就是辰宿列张。
(4)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大自然不仅有日月星辰,更有季节的变化。这一句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谚语。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播下种子,你看,从土里正冒出新嫩的小芽儿来。夏天到了,植物都茂盛的生长起来,这映日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多漂亮啊!秋天到了,这是收获的季节,这金灿灿的玉米真让人陶醉啊!冬天来了,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都要休养生息了,等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这就是一年四季的运作规律。
(5)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中国的农历比公历每年少11天,为了让农历和公历的天数相等,那么每两三年的农历就要补足一个月,这个月称为闰月,而这一年称作闰年。这就是闰余成岁。
一年中,不仅有季节的变化,也有节气的变化,古人如何判断各个节气的到来呢?古人发现,十二律与一年十二个月相对应,可以通过在密闭性非常好的房间里来测算节气的到来:当地下的冷暖之气发生变化,哪个管子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音乐声,就证明是哪个月对应的节气来到了。这就是律吕调阳。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韵文的内容,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这不仅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学情特点,也让学生发挥视觉学习能力。
五、学习吟诵,体会吟诵之魅力
1.教师示范吟诵
(板书:平长仄短)
过渡:我们的祖先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当他们高兴、悲伤、感动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来。穿过岁月的长河,遥想千百年前,古人站在苍茫的大地上,遥望茫茫的宇宙,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慨。(教师手拿竹简深情地吟诵)
2.教师教学生吟诵,学生跟着教师一句一句学吟诵
3.学生自由练习
3.教师引诵
4.男、女生分别吟诵
6.全班齐诵
7.小组合作演练
8.学生吟诵展示
设计意图吟诵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学习古人吟诵,吟其文、品其意,回归传统文化的本真教学,不仅增强了课堂趣味,更能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课堂小结
《千字文》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典故,在本课这段文字中就有《盘古开天地》《瓜代有期》等故事,大家课后可以去慢慢品读,愿同学们走进更多的国学经典作品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我们成长。
设计意图引入成语故事,初步介绍国学古文中的典故,了解典故,感受典故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附:板书
(节选)
平长仄短
韵尾延长
课例分析:
赵老师的这个课例,教学生学习的是《千字文·天地玄黄》部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上课时,发给学生学习材料,上面有这几句话,还有拼音、少量注解和译文,以让学生有所依傍,并且降低学习难度。
《千字文》虽然是古代蒙学教材,但因为时代和文化的变迁,以及因为白话文的长期学习而造成的对文言文、古代汉语的相对陌生,今天的小学生学习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千字文》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广泛使用的一种蒙学教材,也自有其独特优势:四字一顿,朗朗上口,几乎浓缩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赵老师的这堂课充分利用《千字文》的音韵特点,在教学中把诵读、吟唱作为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读—诵—吟”的步步引导、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去促使学生感悟文本、体会中国文字的奇妙,进而直观而又深刻地与中国文化发生奇妙的“遇合”,达到一种水到渠成的“文化育人”效果。赵老师在进行吟诵教学时,还特别注重教给学生关于吟诵的规律与方法,学生也基本上能够当堂学会。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老师会吟会诵,我们现场观摩过赵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她都做到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是赵老师这个课例的一大亮点。
这个课例的另外一个特点,与前面几个课例一样,是国学味很浓厚。无论是前面“课前激趣”部分的“象形字,猜猜猜”“看图片,吟古诗”,还是中间部分关于《千字文》的视频、知识介绍,以及音韵知识的学习,对“律吕”的图片展示、说明,以及最后“课堂小结”部分对于其他有趣的典故的介绍,都使这堂课的传统文化气息无所不在,让学生不自觉地浸润国学知识的学习之中。
第三个特点,是教学思路的清晰,导、谈、读、知(意)、吟、(小)结的教学过程,配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一种层层深入、渐至妙境的良好效果,使学生慢慢地上台阶,不至于觉得学习困难。
当然,《千字文·天地玄黄》部分是描述中国人的空间、时间观念,在教学中如果渗透这一点,这个课例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千字文》中的“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这两句,与这堂课学习的几句联系更紧密,而与后面的“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距离较远,如果课堂教学时间充裕的话,把这两句也拿出来教学,这样教学内容就会相对完整一些,也符合《千字文》原文的逻辑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