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采用课程建设实现校本化路径

采用课程建设实现校本化路径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课程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三)以第二课堂的特色课程建设拓宽人文传统教育的实践路径基于东风小学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进行人文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逐步形成了三大系列的第二课堂特色课程。东风小学以“让生命如花绽放”为课程理念,建设“至暖”实践课程体系。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发展人文精神提供了有效路径。

采用课程建设实现校本化路径

课程文化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课程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任何教育目标的达成、教育理念的落实最终都必须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因为只有课程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常态化和持续化。东风小学基于城中村的现实背景提出“至暖教育”,又根据这一理念创设并改造环境,最终还是要回到课程建设上来。

(一)以国学教材开发来构建人文传统教育的基石

“至暖教育”的精神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赖于国学教育,而国学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这样,教材的开发就成了“至暖教育”长期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国学教材开发的技术难度超越了现在中小学教师的一般知识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东风小学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郑国博士团队建立学术协作关系,加入“岭南国学教育协作联盟”的协作学校群体,联合开发并出版了基础段国学教育教材。这套国学教材以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育理念为编写原则,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基本方法,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低年级——突出诗教,以感发性情,培养纯正、光明的情操为主要内容;②中年级——突出礼教,培养学生心怀天下的崇高理想、任重道远的弘毅精神;③高年级——突出乐教,引领学生实现个体身心和谐,个体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校由易到难编选了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诗》《论语(上、下)》《孟子(上、下)》《道德经(上、下)》《大学》《中庸》等共12本教材。它们分别运用于小学六个年级之中。近3万字的诵读量,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之后,传统文化的功底自然日积月累,悄然渗透。

(二)以“三元五场”课堂教学构建人文传统教育的运作模式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国学教育团队的带领下,东风小学国学教师团队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深入理解了“经典、教师、学生”在国学经典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机制,而且逐步掌握了“导趣屋—乐读斋—善品堂—开悟轩—回味阁”的五场国学教学模式,为国学经典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开展提供了可能。此外,东风小学还在课时和评价两个方面确保国学经典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其一,课时保证。为保障国学课程落到实处,课时采用长短课设置,短课采用晨读、午诵、咏归三种方式(早上、中午各诵读10分钟,下午放学一路吟咏而归);长课为每周一节课专注品读领悟国学经典并开展丰富的诗文课外活动。其二,评价方式。我们创造了“国学护照”的评价模式,将国学教材每个背诵单元列入“护照”中。学生每背完一个单元,就可以获得星星。当学生背完一册,便可在其“护照”上盖上专属这一册的国学印章,然后进入下一关。

通过熟读经典,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践行传统美德,承续中华文化之文脉,在此过程中,怡情养性,生长智慧。国学课程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三)以第二课堂的特色课程建设拓宽人文传统教育的实践路径(www.xing528.com)

基于东风小学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进行人文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逐步形成了三大系列的第二课堂特色课程。

第一,节日课程系列。现在许多学校热衷于办“节”,但是这些节日活动多为单项目运作,而且通常与学科学习相关的,往往忽视与文化传统、自然的持续联系。因此,东风小学结合学校的发展方向,重点强化了节日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仪式富含许多育人因素,中国传统节日是学校开展仪式教育的重要契机。与此同时,面向小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也可以创设新的节日,开展相关活动,让小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因此,在传统节日之外,东风小学还设置了成长三礼与芬芳六节。成长三礼:入学开笔礼、成童立志礼、毕业感恩礼。芬芳六节:童乐寻春节、创想科技节、快乐艺术节、至暖文化节、悦读书香节、活力运动节。每个节相对独立又彼此融通。学生在过“节”中快乐成长,汲取人文传统精神的养分。

第二,家风家训课程系列。城中村小学的家长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正确的方法,再加上迫于生活压力,他们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十分有限。为了在家长们有限的时间、精力中提高家校联动的有效性,东风小学重点抓好家风、家训教育。家风、家训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追求而长期存在。为了促进家风建设,东风小学深入开展了“树家风弘人文,承家训助成长”系列活动。包括:①“追寻名人家风,共品人文智慧”。学生和家长一起寻找关于名家名人的优秀家风、家训小故事,或阅读关于家风家训的经典书籍。②“‘童’寻优秀家风,共承家庭美德”。学生和家长一起挖掘家庭中体现优良传统美德的家风家训、治家小故事。③“我的家风我来晒,践行家训共成长”。各班选取优秀家风书画、诗文、手工等作品,在学校官方微信平台进行展示分享,部分学生家庭在节日庆典上演绎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建设活动将家庭中的人文传统教育与学校的活动结合起来,为人文传统教育开拓了新的空间。

第三,社区实践课程系列。城中村具有城乡接合的区位特征,在存在种种发展问题的同时也见证着乡村迈向城市的进程,对于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有着独特的优势,东风小学从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中提炼教育题材,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生命体验。这种利用市域或社区范围内的区域文化资源来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对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体现校本课程的自主性、特色化和实践性的特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实践也证明,来自校外的鲜活资源和生活气息,为东风小学开展人文传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东风小学以“让生命如花绽放”为课程理念,建设“至暖”实践课程体系。配合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开发了“走进××”寻根乡土的系列活动课程,如走进海珠湖、走进古祠堂、走进黄埔古港等。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发展人文精神提供了有效路径。

东风小学人文传统教育针对城中村学校的办学实践,将教育与人文传统有效融合,使学生在一系列活泼、实在的人文传统教育活动中走近历史、触摸文化、习得礼仪、感受人文,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性格的完善和心灵的浸润,在最美童年度过最美时光,带着最暖的记忆奔向远方。因此,东风小学的新变就是国学教育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案例。

东风小学的实践表明: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城中村小学,必须形成融洽的、校本化的整体校园文化,如此才能凝聚师生的精气神,进而整合学校与社区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为此,东风小学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从国学教育中凸显出人文传统教育来,以人文传统教育的校本化作为来重塑学校形象,实现自我突破。在落实人文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东风小学以国学经典教育为重点,以人文传统教育的校本化课程建设为核心,纲举则目张,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多种特色教育活动成功开展,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城乡接合部探索出了一条薄弱学校的特色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