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中的国学教育融入方法

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中的国学教育融入方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郑承勉:《特色学校创建的常见问题及实施路径》,《教学与管理》2018年第5期,第11-12页。[8]张菊荣:《试论走向文化的特色学校建设》,《江苏教育》2012年第26期。

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中的国学教育融入方法

1.整体布局、统筹规划,以特色学校创建推动学校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创建大致分为两大类型:全面发展型和单项发展型。①全面发展型,指学校从整体办学的高度,对特色学校的创建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在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学校文化、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德育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全面规划、协同发展。全面发展型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系统打造,基本路线和步骤是“特色定位——顶层设计——全面施工”。此类学校办学风格独特,培养目标明确,在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机制上都有独特的思路和明确的措施,全方位、成体系打造学校特色。②单项发展型,指学校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或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将特色集中在局部领域挖掘提炼,打造单一或少数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如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是全国第一所师生全员参与、学校全环节覆盖、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的学校。该校在国内首创“浸习式”小学国学课程体系,率先提出“浸习式”国学课程理念;从知识、能力、情意、行动四方面制定了涵养型国学课程目标;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选编课程内容,研发了《少儿国学读本》丛书,突出国学课程内容的专题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同时构建“三环七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将显性的课堂教学创新与隐性的环境氛围建设相结合,长短国学课和各学科有效渗透国学相补充,全方位实施国学课程。可以说,该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做到了整体布局、全面发展。

2.项目凝练、以点带面,以特色项目辐射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如前所述,有的学校在特色上为单项发展型学校。该类学校根据本校某方面优势或充分挖掘地方和学校文化资源,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找准单一项目加以建设,因势利导,深入挖掘,不断升华,形成自己的特色。通常,学校的特色项目是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对已有的学校历史和文化传统深入挖掘,有计划地围绕创建目标采取有力举措,形成比较持久、稳定的学校文化特征。如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城西小学,通过开展少儿水乡画特色学校建设活动,成为广东省少儿国画特色教育与创作实验基地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基地。从特色项目的类型看,有的学校选择科技类(航模天文、创客、互联网+等),有的学校选择体育类(足球武术象棋等),有的学校选择艺术类(美术京剧脸谱、传媒等)。当然,还有其他类型,如人文(德育、名人故事、社团活动等)、音乐声乐、器乐等)、学科教学(语文阅读、语文写作等),以及传统文化(书法、绘画、陶瓷等)。这类学校的特色建设正处在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3.课程承载、形成体系,将特色学校建设落到实处

课程既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同时,课程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试金石。浙江省、辽宁省和上海市、广州市的中小学特色建设都把课程和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以评定学校的特色发展程度。学校要在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的管理、开发和实施中,把硬件、师资和积淀的文化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如佛山市南海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恒大南海学校,以儒家君子文化”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构建君子与自身、君子与自然、君子与社会三个维度的校本课程,从这三大维度出发,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全面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划分为五大领域,分别是君子人格课程、智慧课程、健体课程、艺术课程和环境课程。

4.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巩固和传承学校特色成果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影响下所积淀下来的,为绝大多数教职工、学生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品格与文化观念,是一所学校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打造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灵魂。只有加强建设学校文化,才能更好地提升学校特色的内涵品质,更好地巩固和传承学校特色成果。如广州市第三中学在办学理念引领下,开发各种蕴含“弘爱教育”意义的学校文化标识,如校徽蕴含着“用爱心捧起国家的未来”之义,以及蕴含和外显学校办学理念和“弘爱教育”特色的景观:四合院——“爱之根”(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原圣心中学教学楼)、明德楼——“爱之源”(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体艺教学楼)、时间长廊——“爱之境”、格言碑文——“爱之文”(激励学生成长)。

【注释】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www.xing528.co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3][英]路易丝·斯托尔,[加拿大]迪安·芬克:《未来的学校:变革的目标与路径》,柳国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序言。

[4]崔相录主编:《特色学校100例中学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5]郑承勉:《特色学校创建的常见问题及实施路径》,《教学与管理》2018年第5期,第11-12页。

[6]以上案例转引自范涌峰:《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1期,第55、56页。

[7]邬志辉:《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重新认识》,《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

[8]张菊荣:《试论走向文化的特色学校建设》,《江苏教育》2012年第26期。

[9]邢伟荣:《特色学校建设:文化自觉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2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